原来,真的有人在研究怎么当一个猫语者!

MOEWS慕喜 2023-08-04 11:07:58

猫咪都在想什么?猫咪的心思真的很复杂吗?怎么才能和它们交流?

人类最习惯的是语言沟通,就会以为猫咪也一样。于是有人开发出了猫语翻译软件,只不过它的使用效果很可疑,翻译结果时常让你摸不着头,甚至要靠你自己领会主子的意思,然后手动给app纠错。

根本问题在于,猫咪和人类的语言并不一样。

人类语言有一套体系,比如“在线等一键三连”这句话里,“我”是被省略的主语,“在线”是状语,“等”+“一键三连”构成了宾语结构,像积木部件一样可以拆分、切割,学会了一个词就能举一反三;但是猫咪的喵声却没有这样的语法,而是基于环境的反应。

就算你能准确知道“喵喵”等于“我要吃东西”,你也没法因此推断“我要一键三连”应该怎么喵。

要系统学习喵语言,人类只能根据环境判断猫咪的情绪,再转换成人类的语言。

比如猫咪对着关上的门嘶吼,你可以理解为“美丽的小姐,能让我出门吗?”也可以说是“你(哔——)让老子出去”。

最早的猫语词典可以追溯到莫尔克(Mildred Moelk)发表于1944年的论文,他把猫语分成了三种发声方式,大致对应鼻音、元音和张大嘴的嘶吼,每种方式下还给出了具体用途和国际音标。

瑞典的一位语言学者也沿用了这个分类法。在她和研究团队的网站上,你能看到一个收集猫咪发音的“语料库”,依然沿用猫咪嘴巴闭合、先开再闭以及嘴巴张开这三种模式。

比如第一类闭口音,首先包括小猫的呼噜声,可能表示满足,想要人类抱抱,这一点也适用于大一点的猫。其次还有通常表示友好的颤音。

我们熟悉的喵声被归为第二类,包括想吸引你注意,想出门、想让你抱,极富威胁性的凶残恐吓,等等。

最后一种猫咪的嘴巴张得更大,更有威胁性,比如表示凶狠、黑帮火拼、以及……见兽医的时候。

一般来说,短促、上扬的音调表示猫咪心情愉悦,而低沉、拖长的音调就说明大事不好了。

语言学家统计了猫咪被投喂和被迫看兽医两种情境下的叫声,大致可以和这两种声调对应起来。

但这种方式比较粗略,最多作为听力训练。另一个小问题是——并不是所有猫咪都喜欢讲话。

事实上,猫咪喜欢叫唤,可能是因为它发现你对叫声最敏感。尾巴摇成螺旋桨你装作看不见,但它一叫唤,你马上变成巴普洛夫的人去哄它。猫咪为了迁就人类,才选择用喵来和你沟通。

在一份研究中,康奈尔大学的学者分析了家猫的535声“喵喵”,和野猫对比发现,家猫叫声的平均持续时间更短,声音的基本频率更高,并且更好听。

既然猫咪用声音来迁就你,作为智慧的人类,你也可以再学一些它们的沟通体系;小猫咪的心思真的很简单。

小猫慢慢眨眼、或者眼睛半闭半睁,说明它信任你、感到放松。

耳朵也是猫咪的语言之一。扁平的飞机耳表示它很紧张或害怕,可能知道自己做了坏事,耳朵往后,则表示进入了攻击模式。

拿头捶你,说明猫咪已经认可你和它是一家人了;翻下肚皮是猫咪表达信任,虽然并不一定想让你摸肚子。在你工作的时候故意来打扰,其实是猫咪真的想让你陪它。

至于给你叼回一只老鼠——小猫咪不知道冬天是什么,它只是看你在家好几天不上班了,真的很担心你的生计。

尾巴也是猫咪的一种表达方式,从打招呼、快乐、到生气、痛苦,都有对应的形状。

猫咪有这么多身体语言,但人类唯独执着于翻译喵声,这其实是一种人类的习惯。这些不太准的猫语app,比起翻译,更有用的功能可能是录下猫咪的叫声。很多人在失去了自家猫咪之后,还会反复播放猫咪以前的声音,就好像它还在自己身边。

比起猫咪,真正需要“喵喵”的人,是我们自己。

0 阅读: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