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破“刚兑”能否成为保险业破局良药?

科技观察不踩雷 2024-07-17 20:48:39

近日,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印发<国务院2024年度立法工作计划>的通知》,其中提到了预备提请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保险法修订草案等,这意味着《保险法》修订在即,距上次保险法修订已经过去四年,这四年,保险江湖可谓是天翻地覆,华夏人寿、天安人寿等被接管改组,一众保险公司退出历史舞台,保险公司正在经历一场惨烈的淘汰赛。

保险法是保险业的基本大法,相当于这场淘汰赛的赛规,中国的保险业似乎走到了十字路口,而这次“赛规”的修订对于保险业尤为重要,它将修订哪些赛规,又会对保险江湖格局带来哪些变化?

文丨财经观察站

作者丨溪悦

打破刚兑 传闻四起

基本上每过五年左右时间,保险法就会进行一次修订,今年3月,有媒体提到,正在修订过程中的《保险法》草案中已新增提出:“若被接管的保险公司资产不足以清偿全部债务,或者依法进行保险业务转让的,经国务院批准,可以对保险合同进行合理变更。”此报道一出立刻引发舆论轩然大波,因为这句话意味着保险产品从法律上将打破刚兑。

无风不起浪,其实保险产品打破刚兑的讨论已经持续一段时间,舆论发酵的根源其实还是目前保险业面对的共性矛盾,一是利差损压力也越来越大,二是问题保险公司的处理。

近年来,处理风险保险公司一直行业最头疼的大问题,华夏人寿、天安人寿两家险企分别由新成立的瑞众人寿、中汇人寿接手。前者由11家国有的大型寿险公司和“银行系”险企共同出资的同业基金、保险保障基金分别持股60%和40%;后者由“国家队”中央汇金和保险保障基金分别持股80%、20%。在此之前,银保监会接管了安邦,历时两年,完成对安邦保险集团的接管,安邦保险拆分新设为大家保险集团。除上述已经完成更名和重组的企业外,还有十多家公司已长期未披露偿付能力报告,寿险业的风险问题逐渐浮出水面。

这些保险公司的接管与重组,无不给整个保险行业体系造成极大冲击,这一系列事件不仅加剧了监管机构的负担,也给保险保障基金带来了压力与挑战。

“利差损”是当前保险业的另外一大隐忧。有专家表示“目前中小寿险公司利差损问题已经很严峻。行业普遍推算,目前中小寿险公司的综合资金成本在5%左右,远高于当前实际投资收益率水平。”

从2024年一季度寿险公司净利润表现来看,公开数据显示,目前共计76家寿险公司公布业绩,其中仅36家寿险公司盈利,40家寿险公司亏损,占比超过半数,较上年同期增加9家,共计亏损113.71亿元。同时,亏损超过10亿的公司,也从上年同期的2家增加至4家。分规模去看,亏损机构仍旧是集中在中小险企,按照2023年末的原保险保费收入划分,规模不足百亿的险企中,就有28家亏损。利差损是把中小寿险公司送进ICU的 “元凶”。

专家指出,“我国保险市场退出机制尚不完善,缺乏配套细则和政策工具,没有实现真正机构意义上的市场退出,且风险处置的行政主导色彩浓厚,没有对市场主体形成有效的压力传导机制。”当然风险企业的出清是行业竞争的必然结果,也有利于行业的长久持续发展,上述风险事项的化解也在促进国家对保险行业退出机制的研究和立法。

传闻归传闻,目前打破刚兑仍然只是部分媒体的猜测,保险业作为社会稳定器,即使是“打破刚兑”也不是从字面意义上去理解,打破目前的固定高收益可能更具有合理性,打破固定收益,主要是为了让保险公司有敬畏心,让消费者也有所分辨,让行业汰劣存优。

你的保单还安全吗

面对众多传闻,投保人对于投保陷入犹豫不决中,如果保险都打破刚兑了,是否意味着投保的本金都有可能血本无归。对于这一点,投保人大可方向,就目前的法规和即将修订的法规而言,保险资金的本金安全还无需担忧,目前的打破“刚兑”仍只涉及对保险利息收益率的调整。

但是,随着保险法修订,行业内的兼并重组,风险企业的淘汰可能会加剧,对于投保人来说小的保险企业会不会被收购,被收购你的保单要不要变更,会不会有风险?你的保险收益会不会变化?众多投保人也陷入了迷茫和犹豫中。

很多人分享了自己踩雷保险公司的经历,某女士自己在年初复盘家中投保情况时,发现该公司业务员于2017至2018年间以送礼等方式诱导其公公重复购买了3份重疾险,借款缴纳14万元后,家庭已不堪重负;而由于销售时未有“双录”等证据,业务员也已离职,她与公司沟通了两个多月,投诉依旧未果。她注意到,该公司自2021年4季度后就没有再披露偿付能力报告。“我很担心,但没有办法,现在真是进退两难。”

在小红书上,很多人发帖分享了目前购买保险的心路历程。某市民陈某去银行与投资经理谈了两小时,掰开聊透了自己的理财预期和投资规划后,她选择购买了一份年金险分红型产品。相比曾经过高的期望值,如今她务实了很多:“我从基金那受了伤,想选择稳健一点的保险。听说《保险法》未来可能打破刚兑,我有些担忧,最后选了有背景实力的大公司产品。”

值得注意的是,近期,保险业还出现了有意思的现象,一方面,不少寿险公司已经公布,将于6月30日,正式停售预定利率为3%的增额终身寿险;7月1日,将上市预定利率为2.75%的增额终身寿险产品。另一方面,A股保险公司进入分红季,已有上千家公司发布权益分派实施公告,A股五大上市险企合计分红约755亿元,现金分红率进一步提升至45.6%。从静态股息率来看,最高接近6%。一方面预定利率3%的时代即将结束,但A股分红比例却在提高,这也让投保人犹豫到底是买保险好还是买保险股好。

面对投保人的迷茫和保险公司的进退两难,有专业人士表示:保险业在化解风险资产的征途上正面临“不破不立”的关键时刻。部分机构已陷入恶性循环,亟需打破现有框架,重构风险处置体系。

因此,修订《保险法》势在必行。通过强化法律监管、规范市场秩序,可以有效遏制激进经营和滥用“保险刚兑”的行为,保护消费者权益,促进保险行业的健康、稳定发展,为经济稳定增长提供有力保障。同时通过保险法的修订,完善退出机制,特别是针对中小金融机构。目前,我国中小金融机构数量庞大,风险暴露问题日益突出。因此,推动专门立法、修订保险法势在必行,以明确问题机构的退出条件和操作规范,保障市场稳健运行。

在经济增速放缓的大环境下,保险公司资产收益率同步下滑,作为利润来源之一的利差收窄,部分保险公司资管业务出现亏损,相当部分保险公司经营承压。在大环境整体不乐观的影响下,能来自行业外部的救市资金有限,接管问题保险公司的其他保险公司自身也不会毫无经营压力。参考其它国家已经出现了为保持保险行业稳定而打破刚兑的先例。因此,保险业为保持整体稳定性而在特定情况下打破刚兑,似乎也是一种趋势。

打破固定高收益势必冲击行业长期共识,所以必须要想办法打破保险刚兑的传统观念,这既是必要的风险教育过程,也是推动行业长期健康发展的积极举措。打破刚兑预期下,保险公司和客户需要重新建立新的共识。而这意味着要建立起对保险行业的风险观念,尽管短期内,这些新机制可能会对产品销售和公众信心产生一定影响,但长远来看,将有助于提升保险行业的风险抵御能力,促进市场健康发展。

结语

就目前情况,打破保险刚性兑付的可能性应该不大,但打破保险产品的固定高收益可能是长期趋势,就此趋势,利差损的风险对中小型保险企业可能更大一些,保险企业特别是中小保险公司的转型迫在眉睫。

无论是保险法修订还是保险业转型,都在循序渐进中。作为消费者应保持理性态度,面对可能出现的市场变化。优先选择财务实力良好、经营稳健的保险公司,不仅要看重收益率,更要关注产品的风险控制和合同条款的清晰明确。要有风险防范意识,避免盲目追求高收益而忽略风险。

0 阅读:0

科技观察不踩雷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