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媒消息,检方以涉嫌受贿、违反《特定犯罪加重处罚法》为由,正式对前总统文在寅提起公诉。
曾经一手推动“亲民政治”、高举“清廉反腐”大旗的文在寅,如今也难逃被告席的命运。这一幕,让无数韩国民众感慨:“又一个总统倒下了。”
有人戏称,韩国总统职位堪比“高危职业”,在青瓦台上任时是万人敬仰的国家领袖,卸任后却往往是锒铛入狱、丑闻缠身,甚至有人命丧非命。
韩国前总统文在寅
在韩国当总统是“高危职业”文在寅出身人权律师,这位以“清廉”著称的总统,曾被寄予厚望。
2017年,朴槿惠因“闺蜜干政”案被弹劾下台,韩国民众把改革的希望投向文在寅。他提出“去财阀化”、“反腐败”、“透明政治”,一时间声望如日中天。
可惜,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
执政后期,文在寅的家人和亲信深陷各种贪腐传闻。经济改革乏力,房地产泡沫、青年失业率居高不下,民众怨声载道。对朝政策频频受挫,外交上亦被诟病“过于亲中、疏远美日”。
最终,卸任不到两年,检方的大网便兜头罩下,昔日的清廉形象轰然倒塌。
这一切,似曾相识。
全斗焕、卢泰愚
回顾韩国历任总统,简直就是一部“权力沉浮录”:
朴正熙,军人出身,独裁18年,最终死于亲信暗杀。
全斗焕、卢泰愚,军事政变上台,卸任后双双被判叛国罪、贪污罪,锒铛入狱。
金泳三、金大中,虽未入狱,但任内家属贪腐丑闻不断,晚节难保。
卢武铉,文在寅的政治导师,因受贿调查跳崖自尽,震惊世界。
李明博,因贪污受贿被判17年,晚年在狱中度过。
朴槿惠,韩国首位女总统,却因闺蜜干政案被判22年,政治生涯断送。
如今,文在寅也未能打破这个“魔咒”。
全斗焕、卢泰愚
那么问题来了,为什么韩国总统几乎都逃不过悲惨的结局?难道真的是“高处不胜寒”那么简单?
为何韩国总统难以善终?韩国宪法规定,总统任期五年,不可连任。
这个制度设计,初衷是为了防止独裁复辟,保障权力平稳交接。但实际操作中,却演变成了一种“孤注一掷”的权力游戏。
五年期限,注定总统们只能做“过客”,无法推行长远改革。这就导致以往每位总统上台,首要任务不是治理国家,而是如何巩固权力、清算前朝,确保下台后自身安全。
执政末期,权力迅速衰退,政敌与媒体如狼似虎,纷纷找机会反攻倒算。于是乎,韩国政坛便形成了“轮流坐庄、轮流清算”的恶性循环,总统职位变成了一场豪赌:赢了,风光五年;输了,锒铛入狱,甚至搭上性命。
除了宪法的桎梏,韩国总统难以善终,背后还有一只巨大的无形之手,那就是财阀势力。
三星、现代、LG、SK,这些韩国经济的中流砥柱,同时也是左右政治的隐形帝国。
虽然每位总统上台,都会打着“整顿财阀”的旗号,赢取民心,但在执政过程中,财政依赖、就业依赖、出口依赖,最终还是让总统不得不向财阀低头。
而一旦政权更替,新任总统往往会揭露前任与财阀之间的利益交易,作为清算工具。所以财阀既是总统的靠山,也是随时可能掀翻的棋手。
朴槿惠的倒台,与三星太子李在镕的行贿案直接相关;李明博的贪腐链条里,财阀身影更是无处不在。
文在寅也未能幸免,检方指控的受贿案中,同样涉及多家大型企业的秘密资金往来。
韩国前总统文在寅
互联网时代,舆论风向瞬息万变,民众情绪很容易就被煽动。一些媒体为争夺关注度,乐于深挖丑闻、爆料黑料,甚至不惜夸大其词。此时,韩国检方与舆论联手,便形成了独特的“舆论审判”。
一旦总统支持率下滑,政敌、媒体、检方三方合流,瞬间就能把昔日的国家领袖拉下神坛,钉上耻辱柱。
这种环境下,韩国总统几乎没有“平稳退休”的土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