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常常为孩子尿床苦恼,隔壁家孩子3岁就不打尿布,我家的孩子怎么每天晚上还会尿床啊?其实随着年龄的增长,大部分孩子对膀胱的控制力增强,不再尿床。
但仍会有一部分孩子超过5岁睡眠中仍会有小便自遗,每周两次以上,持续三个月,这就称为儿童夜遗尿。尿床的孩子常常会受到父母的责骂或是感到压力。其实遗尿是有家族倾向的,尿床的孩子的父母或直系亲属中可能也会有类似的同病相怜的人。
注意缺陷多动障碍也是遗尿的危险因素之一。对于尿床的孩子和家庭来说,都是沮丧的经历,但家长不要讥笑、斥责或处罚孩子,以免加重孩子的精神负担。
若以前孩子不尿床的话,突然又开始尿床了,就要特别注意是不是有别的问题,现在,有不少家长都知道,小儿尿床是一种病——小儿遗尿症。
儿童控制排尿的神经系统发育完善的成熟期,应该是在5岁左右。实际上,孩子在3岁~4岁的时候就能够自主控制排尿了,大部分5岁以上的孩子不会出现尿床。遗尿症早诊断、早治疗有利于患儿的康复和治愈。
小儿遗尿相对来说预后相对比较好。所以如果孩子有这方面的问题,家长应尽早带孩子到医院诊断。很多遗尿的合并症或者并发症,会带来一些心理疾病,随着遗尿症的时间延长或者病程延长,发生心理障碍的孩子越来越多。所以早诊断,规范化治疗特别重要。
但是不治疗会带来一些精神心理方面的障碍,遗尿症不仅对孩子,其实对家庭都是一个非常严重的不良事件。其实有相当一部分的遗尿症能够自愈。有少部分的患儿可能自发缓解。
但部分患儿的症状会持续到成人,相应地,孩子会感到羞愧、尴尬,出现自卑、注意力分散、脾气暴躁、缺乏勇气、不合群、社会适应能力差等表现,还会因此产生厌学的心理,甚至出现较严重的精神心理问题,且可持续到成人期。所以遗尿症是需要治疗的。
除了药物治疗外,家长首先要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起居生活要规律,白天避免过度疲劳和精神紧张,最好能睡午觉,按时睡眠,睡前避免过度兴奋,不看惊恐影视及玩电脑,不做剧烈活动、过于逗弄,以免大脑过度兴奋,促发夜里尿床。养成睡前排尿的习惯,鼓励患儿对尿床负责。
除此之外,还应该及时到正规医院就诊,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膀胱功能训练和激励性的行为干预治疗或药物治疗,坚持执行治疗计划,小儿遗尿症可被有效治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