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周(4月2日)对等关税政策临近,市场继续围绕着三条主线(金融、资源、自主可控)缩量聚焦。
今天重点讲下资源股和自主可控两条线的机会。
一,资源股方面
有色金属继续上行,而煤炭、化学原料、石油行业等板块全面爆发。
尤其以煤炭板块+化学原料两大板块最受瞩目,分别以+2.33%、+3.60%的涨幅,全板块90%个股上涨的势头吸金无数。
主要原因是,特朗普昨晚签署行政令,对凡是购买委内瑞拉石油和天然气的国家,一律征收25%的关税。
石油供给减少,肯定会在短期内推动全球能源价格的一轮上涨。
石油和煤炭、化学原料是联动的,而且两个板块的市场化企业更多,因此吸引了更多资金的关注。
煤炭作为传统周期板块,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基本上已经形成垄断格局,大公司往往盈利能力更强,整体弹性也会更好。
基本上关注中国神华、陕西煤业、兖矿能源三大龙头就好了。
中国神华作为全球最大煤炭上市公司,盈利能力吊打行业后面的几十个小兄弟,2024年收购杭锦能源后,煤炭资源储量大幅提升,新增产能2570万吨/年。
陕西煤业作为行业老二,资源量虽然不及神华,但优势是煤质优良(低硫、低灰),毛利率比神华要更高。
兖矿能源排老三,优势是海外资产占比大(主要在澳大利亚),加上煤化工技术领先,煤制油、烯烃等项目拉升了收益。
化学原料板块是围绕着石油、煤炭、天然气的深加工,资源的涨价很快就会传导过来,跟涨效应也很明显。
而且,化学原料行业还有一个优势,由于细分板块众多,成长股黑马也更多。
简单讲一下近期几只领涨个股:
中毅达,磷化工行业老二,近期受老大湖北宜化因环保问题搬迁导致产能收缩(2025年6月停产,2027年复产)的影响,产品价格飙升。
比如双季戊四醇价格,已经从2024年10月的2万元/吨飙升至2025年3月的7万元/吨,预计未来或突破10万-20万元/吨。
据测算,每涨价1万元/吨可增加净利润3.6亿元,按当前涨幅推算,预计今年增厚利润超18亿元。
红星发展,碳酸锶龙头,产能占国内29%,也是涨价受益者。
今年3月份,墨西哥Kandelium工厂(全球最大碳酸锶供应商,年产能4万吨,占全球11%)因火灾停产,叠加中国河北辛集化工(年产能6万吨)破产重整,导致碳酸锶价格飙升,目前报价已经比年初上涨15%。
另外值得重点关注的是钛白粉板块,今年已经出现了三轮涨价——
第一轮:1月21日,龙佰集团、惠云钛业率先涨价,国内上调300元/吨,国际上调50美元/吨;中核钛白、安纳达等企业跟进,最高涨幅达500元/吨(国内)、100美元/吨(国际)。
第二轮:2月21日,龙佰集团再次领涨,国内普涨300元/吨,国际50美元/吨;超20家企业响应,两次累计国内最高涨超800元/吨,国际150美元/吨。
第三轮:3月21日,龙佰集团发布调价函,各型号钛白粉价格国内上调500元/吨,国际上调70美元/吨,随后中核钛白、安纳达、祥海科技等企业跟进。
涨价的原因,一方面是上游钛精矿和硫酸价格持续上涨(2025年1-2月钛精矿累计涨200元/吨),另一方面也是出口性价比在增长,挤占了海外企业的市场份额。
从数据上看,2024年中国出口钛白粉约190.17万吨,同比增长15.84%;
2025年2月,中国钛白粉出口量同比增长17.85%,增速进一步提升。
几个行业龙头,像龙佰集团、中核钛白等,海外销售额占比均高达40%。
一些二线企业表现更出色,像鲁北化工,2024年钛白粉出口量同比增15.84%,营收57.46亿元,同比增长15.06%,净利润2.61亿元,同比增长157.28%。
二,自主可控方面
今天核聚变概念板块一枝独秀,以+5.21%的涨幅遥遥领先。
消息面上,国家军民融合产业投资基金二期成立,注册资本596亿元,大股东为财政部(持股占比21%)。
回顾一下,军民融合基金一期成立于2018年,注册资本510亿元,整体规模差不多,大股东同样是财政部。
当时主要投资的板块和个股,分属四大类:
1,航空航天
航发动力:国内领先的航空发动机制造企业,参与C919发动机零部件生产,基金自2021年持续持仓。
中国卫通:卫星通信运营商,基金早期布局。
航天彩虹:无人机及特种装备制造商,受益于军民融合需求。
2,船舶制造
中国船舶:通过重组整合江南造船、外高桥造船等核心资产,基金参与其配套融资项目。
中国海防:其子公司长城电子专注水声信息装备,基金自2021年持续持仓。
3,电子与信息技术
中航光电:高端连接器供应商,参与C919配套研制,基金自2022年稳定持仓。
宏达电子:军用电子元器件制造商,2025年涨幅超15%,基金长期持股。
华强科技:军用防护装备龙头,2024年净利润同比增长202%。
4,新材料与高端制造
楚江新材:国内最大铜板带材企业,拓展高温合金、超细铜导体等领域,基金自2020年持续持仓。
中瓷电子:电子陶瓷元件供应商,服务于通信及军工领域。
可以看到,以上军民融合基金一期的主要投向,基本涉及了军工产业链的上中下游。
当然,基金的投资方向跟时代背景也有很大关系。
一期成立的时候是2018年,当时毛衣战的第一轮炮火刚刚响起,中美竞争激烈,补强军工薄弱环节(航空发动机、航母、电子信息化)等就成了头等大事。
到了今年,大环境已经发生很大变化,当年的弱项,如今已经不再弱,核动力航母已经在造,六代机也上天了。
这种情况下,增加对军用AI技术、军用机器人、核聚变技术的投资,就成了市场的重要关注点。
值得关注的是,这两天由于阿里老板蔡崇信、高盛公开唱空AI,引发了一波AI板块的抛售潮。
蔡崇信说,他“开始看到人工智能数据中心建设出现泡沫苗头,美国的许多数据中心投资公告都是“重复”或相互重叠的。”
高盛则发布报告,下调了机架级AI服务器的销量预测,2025年及2026年预计出货量分别从3.1万台和6.6万台下调至1.9万台和5.7万台。
再加上今天能源板块的大涨,市场的炒作方向很自然的就转向了核聚变板块。
不过,以君临的经验来看,核聚变离商业化还有很长一段距离,从投资的角度来看,持续性并不强。
相对来说,还是金融和资源股的确定性要更好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