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3日晚,《炙热的我们》炙热团王诞生夜进行了三个多小时的直播,经过两轮竞演,票数叠加之后,最终彩虹合唱团拿下了团王称号。影视产业观察注意到的是,这场在制作层面上十分复杂的直播做到了零失误零超时,出色的表现背后,正是有着丰富音乐节目制作经验的超急马力团队在保驾护航。
从节目官宣到公布六支首发团体,外界最初对于《炙热的我们》并没有那么看好,但就像节目总导演马力所说,“这是个慢热的节目,它需要有一个养成的过程”,第四期“出其不意”和第五期“出圈”播出后,节目口碑稳稳地立了起来,呈现出了低开高走的势态。
《炙热的我们》总导演马力
影视产业观察近日对马力进行了专访,聆听他对整季节目进行了一次完整复盘。
“出道即巅峰”困境背后,是缺乏舞台
作为一档没有现成模式支撑的原创节目,《炙热的我们》从筹备到制作,超急马力团队都在摸索中前行。最初产生这一创作想法,马力切中的,是国内音乐团体优质舞台的缺失。
马力对海外打歌节目有着深入的研究,他以韩国举例,三大电视台有老牌节目《音乐中心》《音乐银行》《人气歌谣》,再加上《M! Countdown》《Show Champion》等,偶像团体发表一首新歌,一周内至少会有四个舞台,而国内团体所谓“出道即巅峰”的困境,核心就在于缺乏舞台。
“像R1SE这样人气高、资源配备好的团体,可以给他们发挥创意的舞台机会没有想象中那么多。SNH48就更典型,我搜她们的东西搜不到好的舞台,一个都没有。”舞台的输出与积累,实则是团体长线发展的关键,“团粉跟秀粉是高度重合的,粉丝基于你的舞台秀,产生对团体业务能力的认可,从而达到人气的追捧和动态的追随。”马力表示。
当团体出道之后,虽然可以在综艺、影视、商业代言等方面得到曝光,但优质舞台能给艺人带来的支撑,是其他资源代替不了的。因此在经纪公司的运营和运作之外,也需要内容生产者为团体提供帮助。马力希望做的,就是去填补这一领域的空白。
经过超急马力团队与平台的商议后,《炙热的我们》确定了最终定位:集结不同来源、不同品类、不同阶段的多元音乐团体,在极致赛制挤压下,带来音乐团体舞台的极致碰撞。马力坦言,节目最难的就是选角,“即便是跟腾讯视频合作,很多都是平台自身艺人的情况下都极其困难。换个角度来说,这个项目如果不是腾讯的话,可能就做不起来。”
首先,单要把一个团体凑在一起就很难,尤其是像火箭少女101、R1SE这样高人气的限定团体,成员都要兼顾团体活动和个人活动,每天的通告排得满满当当。其次,光是临时凑在一起还不够,团体必须留出足够的时间认真准备作品,这对艺人的档期提出了更高要求。而每期六个团体加在一起五十多位艺人,统筹协调的难度成倍增长。节目最终能同时邀请到火箭少女101和R1SE加盟,平台的支持功不可没。
以往音乐节目的舞台大多保持在2分半到3分钟,这一时长用于展现团体的全貌和个体的面貌并不足够,而马力决定把单个舞台的基本时长设置在4分半。“我希望能让他们有一个梦幻般的表达,基于表演去呈现团体文化,去打破大众对团体的固有认知和对舞台的刻板印象。”
马力透露,后续2分半的vocal battle也曾被要求缩减到1分钟,但他坚持保证时长。“我盯剪片子,会特别注重盯秀,第一期我是星期天晚上进的后期,到星期五的下午才从后期机房直接出来去的高铁站,这就是我第一期盯表演秀用的时间。我说其他的我都可以妥协,但舞台表演这部分我不会妥协。”
正是基于这种坚持,《炙热的我们》播出后,舞台成为了节目立住口碑的关键。数据显示,第三期上线三小时后的流量就达到了原来的四倍,第四期“出其不意”主题下,每个团队各出奇招,比如盘尼西林连同工作人员组成11人团体演绎闽南语歌曲《花的语》,SHN48带来仙侠剧经典《杀破狼》等,多个高质量舞台成功出圈。
第五期“出圈”主题下,火箭少女101带来复古disco与蹦迪曲风的《眉飞色舞》,R1SE版本的《中国话》加入了方言说唱、戏腔、舞龙、双截棍等多种中国元素,赋予大众耳熟能详的歌曲新的观感。纯享版舞台在网络平台被反复播放,被舞台吸引的受众也被引向正片,节目声量由此不断扩大。
用舞台表达,激发团体的自我想象
在火箭少女101《怪美的》舞台,火箭少女101突破了以往的精致造型,身着白色婚纱搭配僵尸新娘妆容,抹着黑暗碳粉光着脚在舞台上跳舞。结尾部分,Sunnee吊着威亚缓缓上升,身后巨大的纱幔如同翅膀一样展开,呈现出飞蛾扑火的意象。
令人难以想象的是,整个舞台创意只有一周的时间来完成,马力表示:“音乐版权的落实,音乐的编曲改编,舞蹈编排、服装道具、舞台视频的制作,这一周对内地的团体跟支撑环境来说,真的是极度困难的。”
马力介绍,接到当期节目主题后,每个团体会基于节目组事先搭建好的版权库给到导演组一份10-20首歌的歌单。导演们再和团队展开碰撞和交流,“听了这些歌以后,我就会有问号,为什么是选这首歌,你的想法是什么?”双方磨合出2-3首歌曲后,同步落实版权,再进入到编曲、排秀的步骤中。
在马力看来,舞台不仅仅是表演,舞台最主要的就是表达,而且是基于群体的表达。为了让团体在舞台上表达出自我,《炙热的我们》在整季的主题设置和选曲限制上可谓煞费苦心。
第一期“我们是谁”明确自身定位,再用后续期中的“杀手锏”“Killing Part”凸显优势,进而凭借“出其不意”“出圈”打动更大范围的受众。马力介绍,在前五期,节目规定团体只有一次演唱自己歌曲的机会,六到八期,反而鼓励团体演唱自己的作品。“我们更侧重于表达,但团体的作品有限,能表达的更有限,所以要通过不同的作品来表达自己。在表达之后,你再以一个已出道优秀团体的身份,来唱自己的代表作,作品的切入点和立意就会不一样。”
歌曲的筛选是音乐团体和节目组拔河角力的过程,艺人有自己偏好的歌曲和熟悉的表演风格,而马力以舞台表达为优先,会去刺激团体选择更具挑战性的作品。马力表示一开始歌单的反复率非常高,双方互为对手也互为队友。
《怪美的》是马力列在歌单里的,“基于现在社会对美的文化碰撞和观点分歧,是可以有一个作品来表达,我觉得这是一个非常有力量的作品。这些年来以翻唱为主的音乐节目把大部分经典歌曲都消耗了,很难找到这样一个作品有认知度,有表达,还有舞台呈现的空间。”
火箭少女101第一场以0:3落败,与SNH48进行两两复盘后,她们选择用《怪美的》这首歌来表达。出道两年来,火箭少女101一直处在舆论的漩涡中,纯白服装和暗黑妆容正代表着黑白对错的对立与对抗。第二层表达是对美的再定义,传递出不必因为特别而感到自卑的观点,最后飞蛾扑火不顾一切的勇敢,让整个作品得到升华。在这之后,“怪美的”也成为了外界对这个组合的新印象。
侧重舞台叙事,专注音乐内容生产
回顾整季节目,《炙热的我们》留下了众多优秀舞台,例如《卡路里》《我要飞》《怪美的》等。这份成绩单的背后,则是超急马力团队多年来在音乐内容生产领域的深耕。
在大学时期,马力就有做电台的经历,进入行业后,马力所做的每一个节目几乎都与音乐有关。从《音乐不断》开始,到《快乐男声》《花儿朵朵》这类选秀,再到《Hi歌》《十三亿分贝》《潮音战纪》等创新作品,超急马力团队有着丰富的音乐综艺制作经验。深耕音乐综艺的同时,马力也持续操刀谭维维、毛阿敏、杨钰莹等艺人的演唱会,让团队的专业能力得到进一步提升。
经过长年的积累,超急马力团队具备了较高的音乐素养,能够准确理解歌曲到底在讲什么故事。基于此,马力在打造舞台时,不会一味追求华而不实的舞美,而是更侧重于叙事和音乐表达。《炙热的我们》的制作成本在音乐类节目中并不算高,但舞台却有着上乘质感,就在于超急马力团队始终坚持回归舞台本身,注重细节的雕琢,根据每个团队的特点找到最恰切的表达方式。
在“在你的BGM里打败你”一期,彩虹合唱团表演的《卡路里》舞台,为了呈现人物关联,大屏幕上会播放火箭少女101的回顾视频。“当时视频做了两版,一版是有同期声的,我在现场试了以后,我就跟金承志说要拿掉这个东西,这是你的舞台,是看你们的表达,而不是你成为配角。大屏幕视觉永远都是托人的,而不是抢人物的。”去掉同期声后,整个舞台呈现出更干净更高级的表达,也令火箭少女101泪洒现场。
sis洪一诺被禁赛后,仅有徐若侨、徐嘉琳两人完成的《Say Something》也很有代表性。舞台中间摆放了一架钢琴,来象征坐在冷板凳的洪一诺,那种迫切需要对方的吟唱和镜头的来回切换打动了无数网友。在当期每一组表演都达到极致的情况下,《Say Something》出乎意料地成为播出当晚热度最高的舞台。
帮助艺人用音乐表达之余,马力也深谙技术呈现的手段,并且对舞台摄制有着极高要求。“每一个导播和灯光跟我合作的时候都不敢掉以轻心,我是会准备分镜头脚本的,下一句歌词是几号机位,构图是什么,我要在这设置什么样的特殊镜头,镜头有没有推到位……”,马力不放过任何一个细节。
以R1SE的成团周年作品《曜》为例,同样一首歌曲,节目里的舞台和后续演唱会上的舞台,在质感上就有明显区别。马力用镜头进行二次创作,整体上按照三种镜头进行切换,呈现总分总的方式,并根据46次队形变化设置特殊镜头,再加上舞美、灯光、视频等作为辅助。团体整齐划一的动作,精细的镜头设计,加上运镜与剪辑的配合,使得《曜》的首秀舞台就达到了成熟演出的高度。
国内从事音乐节目生产的团队并不少,但像超急马力团队这样具备出色的综合能力的团队却颇为稀缺。基于对音乐的用心聆听和思考,侧重于舞台叙事和音乐表达的融合,并以此与年轻人进行交流,正是超急马力团队独一无二的优势所在。
结语
以舞台为核心载体,《炙热的我们》展现了音乐团体的业务能力和独有文化,也促进了音乐团体间的破圈交流和团体音乐的多元发展。从行业角度来看,当前国内音乐团体产业链的发展并不完善,后端配置与前端差距明显。而超急马力团队作为这一领域的探索者,用真人秀与舞台的双重叙事,填补了音乐产业中缺失的重要一环。
— THE END —
作者 | 彭侃 刘翠翠
编辑 | 杨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