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黛玉二进荣国府,做了3件悖于常理的事,一件比一件奇怪

小涵读书 2023-09-07 06:53:23

[文/小涵读书]此文约1700字,阅读约需9分钟

林黛玉一生中两次进过荣国府。

母亲贾敏死后,一进荣国府;父亲林如海死后,二进荣国府。

二进荣国府,林黛玉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孤儿。进入荣国府后,她连续做了三件悖于常理的事情,一件比一件奇怪。

这是怎么回事呢?

1.第一件怪事,林如海死后,林黛玉没有悲伤

林黛玉是一个重感情的人。春天会写桃花诗,秋天会写秋雨词,但是林如海死后,她的表现却异于常人。

《红楼梦》第十六回记载,贾琏将林黛玉带回荣国府后,大家见面时彼此悲喜交接,未免又大哭一阵,后又致喜庆之词。“宝玉心中品度黛玉,越发出落的超逸了。”

超逸是指不同凡俗。

韩愈在《为人求荐书》曾经写道:“及至匠石过之而不睨,伯乐遇之而不顾,然后知其非栋梁之材、超逸之足也。”

明朝王世贞在《艺苑卮言》卷三写道:“独造之语,自是奇丽超逸,览之跃然而醒。”

林黛玉父母双亡,她竟然没有悲伤之意,痛苦之意,悖于常人。

《红楼梦》第十四回,王熙凤协理宁国府处理秦可卿后事时,贾琏派昭儿回荣国府报告信息,王熙凤得知林如海死讯后,笑着对贾宝玉说:“你林妹妹可在咱们家住长了。”宝玉道:“了不得,想来这几日他不知哭的怎样呢!”说着,蹙眉长叹。

在宝玉的认知里,林黛玉应该是悲伤的无法自制。但是林黛玉的超逸却不同凡响。

2.第二件奇事,把林如海留下的遗物堆满自己的房间

林黛玉二进荣国府,回来之后带了纸笔和书籍。

《红楼梦》第十六回记载:黛玉又带了许多书籍来,忙着打扫卧室,安插器具,又将些纸笔等物分送宝钗、迎春、宝玉等人。

林黛玉所带书籍自然是林如海留下的遗产。

这些遗产数量之多,品质之好,超出一般人的认知。

《红楼梦》第四十回记载,刘姥姥二进荣国府,到林黛玉的潇湘馆里,看见窗下案上设着笔砚,又见书架上磊着满满的书,刘姥姥道:“这必定是那位哥儿的书房了。”贾母笑指黛玉道:“这是我这外孙女儿的屋子。”刘姥姥留神打量了黛玉一番,方笑道:“这那象个小姐的绣房,竟比那上等的书房还好。”

刘姥姥不识字,她感叹的是书籍数量太多。

《红楼梦》第四十八回记载,林黛玉屋里的书籍,种类多,名家的作品多。她教香菱学诗时说道:“我这里有《王摩诘全集》,你且把他的五言律读一百首,细心揣摩透熟了,然后再读一二百首老杜的七言律,次再李青莲的七言绝句读一二百首。肚子里先有了这三个人作了底子,然后再把陶渊明、应玚、谢、阮、庾、鲍等人的一看。你又是一个极聪敏伶俐的人,不用一年的工夫,不愁不是诗翁了!”

林黛玉跟香菱所说,暗中透露出书籍的品质非同一般。

纵然书籍再好,本质上都是林如海留下的遗物。按照封建社会的旧礼仪,故人留下的东西应该焚化,但林黛玉却放置在自己的房间,悖于常理。

3.第三件特别之事,扔了皇帝的手串

《红楼梦》第十六回记载,林黛玉和宝玉再次相见后,宝玉又将北静王所赠鹡鸰香串珍重取出来,转赠黛玉。黛玉说:“什么臭男人拿过的!我不要他。”遂掷而不取。

鹡鸰香串是皇帝赏赐给北静王的礼物。这种礼物代表了皇家尊严,对于普通人来说,是身份荣耀的象征,是炫耀地位的资本,贾宝玉虽然看不起官场之事,但是对鹡鸰香串却非常重视,因为它不仅代表了皇家权威,还蕴藏了北静王的权势。

但是林黛玉却不以为然,说扔就扔,全然不顾皇家权威。

4.林黛玉为何这样做?

林黛玉父母双亡,她不悲伤,是一件奇事;父亲死后,她把遗物放在屋里,是一件怪事;看到皇帝的手串,扔到地上,是一件特事;这些不合常理的事情背后却有着一个共同的底层逻辑:林黛玉有钱,有钱就可以与众不同。

经济基础决定了上层建筑,有了钱之后人的行为会变得与众不同,可以不顾别人的流言蛮语。

林黛玉的钱究竟有多少?

《红楼梦》第七十二回记载,宫里的太监到荣国府打秋风,王熙凤替贾琏遮掩过后,贾琏感叹道:“昨儿周太监来,张口一千两。我略应慢了些,他就不自在。将来得罪人之处不少。这会子再发个三二百万的财就好了。”

贾琏所说的钱就是林黛玉的钱。

林家非常有钱。

一是林家世袭为侯,林如海一线单传,历代的家底能攒不少。二是林如海身居要职。作为巡盐御史,掌管的是国家专卖的盐业,每年盐商们送给林如海的银子也会是一笔巨大财富。

有钱可以任性,只不过林黛玉是读书人,所以任性与众不同而已。

注:本文依据《周汝昌校订批点本石头记》80回本/《红楼梦》程乙本/《红楼梦》(人民文学出版社)相关内容整理推测而成

3 阅读:820
评论列表
  • 2023-10-03 20:48

    [吐舌头眯眼睛笑]

  • 2024-09-06 12:26

    不能凡事都往钱上推理。首先要了解黛玉原型东林党是墨家思想(所以才取名为黛玉),她和晴雯合二为一,就是墨家的文人和工匠的合二为一。再来解释黛玉的三个反常(所谓反常也就是儒家人眼里的反常,贾府原型是明朝庭,明末的朝廷是浓厚的周礼孔学):第一个反常体现墨家的简葬不悲,与儒家的厚葬死孝形成反差。第二个反常体现东林党第二次复出时继承东林书院意志,快速传播自己的思想和主张。第三个反常体现墨家的平等兼爱,反对权贵,反对自大,提倡谦虚,“臭男人”即自大的男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