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当下小麦价格在1.6元左右,玉米价格也在1.5元左右,但因为化肥价格的上涨,农民的种地收益依然不理想,为了缓解农资价格上涨带来的种粮增支影响,维持农民种地的积极性,早在3月11日,中央财经就下达了200亿元对实际种粮农民发放一次性粮食补贴。由于随后的两个多月时间内,化肥价格进一步上涨,近日,中央财经下达资金100亿元,再次向实际种粮农民发放一次性农资补贴。
哪些人能领到这100亿元补贴中的一部分呢?根据文件规定,有资格领取这100亿元的首要条件就是实际种粮的农民,也就是说即使农民有地,但是每种或者流转出去了还是领不到这些钱,能领到这笔钱的人主要包括下面几类:1、流转土地种粮的大户。2、在自有承包地种粮的农民。3、农民合作社。4、家庭农场。5、农业企业。6、开展粮食耕种收全程社会化服务的个人和组织。后续这些个人或组织将能通过“一卡通”等形式领到属于自己的那份补贴。
中央财经发放300亿元的一次性农资补贴,根本原因就是化肥价格的持续上涨,关于化肥价格有两个好消息要跟农民分享一下:
1、尿素开始降价了。上周初尿素价格达到了3300-3500元/吨的历史新高,随着下游接货积极性的下降,以及按照要求尿素优先供应国内,减少出口量的双重影响下,包括山西、河北、山东等地区的尿素价格迎来了30-50元/吨的松动。而且机构预测,随着北方进入阶段性农需和工需的淡季,以及面对高价下游接货较为谨慎,短时间国内尿素价格有希望小幅松动,偏弱向下运行。
2、复合肥行情止涨趋稳。受原料价格高位震荡的影响,国内复合肥的价格也是一路高歌猛进,45%氯(3*15)3700-4000元/吨,45%硫(14:16:15/3*15)3850-4150元/吨。随着农业生产的变化,复合肥市场需求种类也在变化,当下南方以水稻肥为主,北方部分地区重心转成小麦底肥,变则通,复合肥企业以兑现前期订单为主,部分企业暂停接单,市场僵持延续,预计后续短期内国内复合肥的价格将会以稳为主。
在5月的中上旬,生猪价格在养殖端二次育肥和后备母猪、仔猪补栏的兴起,养殖户挺价,进口猪肉量下降,以及储备肉收储调节等几个因素的影响下,迎来了较大幅度的上涨,最高时生猪均价突破8元,涨到了8.05元/斤。
不过终端猪肉消费还没有完全恢复,且现在本身也处于消费淡季,在生猪产能过剩的状态下,猪价的上涨之势还是发生了变化,5月23日猪价止涨趋稳,包括华东区、华北区、东北区、华中区几个地区的猪价都是以稳为主,华南和西南窄幅下调0.05-0.1元。
6月份的生猪价格,养殖端应该重点关注四点:1、集团化猪场的卖猪状态;2、市场上冻肉的上市量情况;3、养殖户的挺价心态;4、储备肉收储成交率情况。尤其是储备肉的成交率情况,如果高成交率那么猪价很有可能会下降,而如果延续之前几次的低成交率,猪价有希望进一步上涨。
虽然新麦上市量在不断增加,但是最近几天,新麦的价格不仅没降反而连续涨价,在5月22日更是有面粉企业给出了1.7元的高价。面对新麦的高价,市场迟迟没有形成面粉企业、饲料企业、贸易商“抢粮”的形势,随着新麦的不断上市,多家面粉企业开始下调新麦的收购价格,比如五得利旗下的面粉厂报价普降1分。
现在,农户惜售挺价基本已经确定,后续价格就看面粉企业、贸易商等的收粮力度了。预计5月底和6月初大面积上市后,新麦价格很有可能下行,建议基层农户根据小麦情况,如果是质量比较好,毒素含量低可以等等再看,而如果品质比较差建议早日出售。
新麦的上市并没有对玉米价格产生不良影响,反而近期玉米价格持续上涨,华北处于玉米价格洼地,上涨在情理之中,而山东玉米价格上涨,是因为贸易商腾库收麦已经告一段落,阶段性上量结束,深加工企业晨间门前剩余车辆处于低位。东北则是基层余粮以优质粮为主,贸易商又长期看涨,加上交通运输不畅,多挺价惜售。
对玉米价格来说,利空主要来自于新麦上市和陈稻的定向拍卖,新麦价格高达1.6元以上,只要不大幅降价对玉米的冲击就不强。陈稻定向拍卖持续,但是影响的也仅仅是饲料端,深加工方面的需求无法影响,玉米价格长期看涨的预测不变。
资本家能领到
关键是100亿最后落入谁之兜。
我坐在城楼观山景。😉
中国2亿多农民,就算能全部分到农民手里,平均一个人也就50元。
越补越懒[笑着哭]
层层拿!到了农户手中已经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