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下午(11月17日),因为王自如那段采访“被自媒体恶意剪辑,使用低俗污秽言辞侮辱诽谤公司高管”, 格力报警了。
但传统媒体还挺“坏”的,你看看这配图。
距离11月6日晚上,《问答八方》第一次播出王自如的采访视频,已经过去整整10天。
在长达10天里,格力官方一句话都没有回应过(划重点,下面细说)。
与王自如相关的段子、文章、短视频或截屏,已经完成了各种“进化”,渗透到了社交网络的方方面面。
大叔个人的判断,“没看过格力开给我的工资条”、“入职请求一间离董总近的办公室方便汇报”等等“金句”,在全网的讨论量,可能已经接近李佳琦的“哪里贵了”。
来自微信指数的数据,也部分做了验证。
过去30天,“王自如”的声量甚至一度超过了同期的“李佳琦”,且连续几天均在高位不“降”,更是直逼被李在双十一被“围攻”的声量。
格力,终于“急”了。
大叔猜测,格力公关部肯定是希望,等待另一个热搜,来盖过此事,万万没想到,虽然这期间有很多重要的事情发生,但都没有阻止被激怒的公众,来讨论此事。
甚至有明星和明星企业家往这把火上浇“油”,提供了更多刷屏素材。
遗憾的是,格力只敢把“矛”头放到自媒体身上,而格力公关部原本至少有3个次机会和节点,来避免这场“灾难”式舆情!
希望这是一次你期待的复盘,从危机公关角度。
1
“整个采访65分钟,但全网几乎都是碎片”
董明珠和王自如的这个采访的完整版,到底在哪儿能看到?在争议不停的这段时间,大叔的品牌公关群里,多位群友都在问同一个问题。
大叔专门去财经郎眼和广东卫视的视频号去搜索,发现全是碎片化的短视频,从几十秒到两三分钟,但就是没一个完整的采访视频。
难道,制作方真希望通过这些短视频吸引网友去看电视吗?
公关一边在指责采访视频被断章取义了,但制作方又在社交网络制造着各种短视频,这就是短视频碎片化传播的一个窘境。在注意力稀缺的时代,这是一个真实且残酷的现状。
去年,大叔在张小泉“断刀”和钟薛高“就是贵”事件中,就曾提出过,企业领导人在接受视频类媒体(划重点)采访时,一定要避开一个“坑”,就是二次剪辑的坑。
一年后,李佳琦掉到了这个坑了,王自如带着董大姐,又主动跳进这个坑里。
在做了一点“功课”,大叔发现几个你肯定漏掉的消息:
1、一年前采访过董明珠。
以《财经郎眼》特别节目“湾区行”走进格力电器的形式,在2022年12月12日播放节目,当时的主持人就是张春蔚。大叔猜测,当时的采访挺“成功”,至少没翻车吧,双方可能建立了很强的“信任”。在安排这次采访时,格力的公关团队有无松懈呢?大叔不好猜测,只是抛出问题。
配图
2、整个采访有65分钟。
大叔找了半天,终于在荔枝网找到了节目源视频。采访董明珠的内容,被分成了上下两集,上集有34分钟,首播是在2023年10月30日晚上,但在互联网上几乎没有任何“水花”……下集有31分钟,首播是在11月6日晚上,据说第二天就“喜提”4个热搜,从此一发不可收拾。
3、官方账号都没完整视频。
上文提到了,财经郎眼和广东卫视的新媒体账号,都发了很多采访格力的短视频,但几乎没有“长视频”,更别提完整视频了。所以,我们怎么能够怪“自媒体恶意剪辑”呢?这明明是官方也在剪辑啊,而且越剪越短。
2
“其实今天挺突然的,您突然说想跟我聊两句”
在下集的15分30秒,王自如说了这句话,这句话恰好是品牌公关人需要注意的细节!!!
“其实今天挺突然的,您突然说想跟我聊两句!”如果这句话属实,那就说明,节目组对王自如的采访时临时的,并非在原本的采访安排之中。
如果时间往回拨到采访的当时当刻,大叔猜测,守在一帮的格力公关部(或者负责媒体采访的员工或者供应商)都会坚决地拒绝这个“突然”安排。
这应该是格力公关部本可以避免的3个节点(机会)的第一个,也是最重要的一个,毕竟,王自如入职格力已经2年多了,就没有做过格力的“新闻发言人”,只是内部会议公开过几次信息而已。
最关键的是,在此前,就有大V龚文祥“造谣”过说王自如和董大姐在谈恋爱。
辟这样的八卦,董明珠在接受采访时直接再蔑视一次就好了,完全没有必要请出来谣言中的另一个主角,然后,不管二人说什么,二人同框的镜头,眉眼,动作等等,都会被解读成其他内容。
3
“没看过格力开给我的工资条”
从整个采访问题来看,“网红员工”是一个关键词,主持人问了不少问题,尤其是孟羽童的离开,还牵扯到95后人才培养甚至是接班人等敏感话题。
如果说,董明珠希望王自如“出来”,从另一个网红的角度,来对比展示孟的草率和无知,大叔觉得,这个策略倒也没错,但显然,大家都对王自如会怎么说,都没有做好心理准备。后来这些话,也成为大家口诛笔伐的重点。
但真正点燃公众情绪的,大叔认为,是“从来没看过格力开给我的工资条”这句话。
因为这非常不符合常规逻辑,打工人竟然不看工资条,将下属拍上司马屁的功夫,拍到了“极致”。
从危机公关的角度来复盘此事,大叔认为,王自如就不应该回答这个问题,因为这问题太敏感了,还是个人隐私,如果我是公司在册高管,你看财报就看到了,但不巧没有。
假设我是王自如,大叔当时的反应可能会有三种,分别是:
一种情况把问题抛给董阿姨,所谓转移。“这问题您得问老板,老板给开的工资。”让董明珠去引导到“员工福利话题”上去谈企业家的责任。
另一情况就是直接回怼,切断采访。既然是“突然”安排的采访,我事前确实不知道主持人会问什么,节目也主打的是“纪录片式访谈”,但被采访人是有权利打断的,“不好意思,打断下,您这个问题,虽然我很想回答,但涉及到我个人隐私了,我不希望在节目中公开讨论我的工资,感谢理解。”
因为,这不是视频直播采访!
但“自信”的媒体创始人,曾经敢和罗永浩辩论过的人,王自如选择了自己应对,并借此机会,将马屁拍到天上,被网友骂,只能说,活该吧。
原本,还有第三种情况,格力公关部的负责人也可以“救场”,直接打断的,“抱歉,您这个问题,涉及到员工个人隐私了。”这是格力公关部本可以避免的3个节点(机会)的第二个!
但确实也很难,毕竟,谈恋爱的问题,都能谈……
在错过了第一个和第二个节点后,格力公关部就只剩下了第三个(也是最后一个)节点(机会),即:节目播出前的制作阶段,准确地说,应该是节目组当天拍摄录制完之后。
如果我是格力公关部的负责人,整个采访期间,我应该要做两件事:
1、拿个本子做记录。
但你别以为我记得是老板的金句,错了,我记的笔记是根据我的经验,我认为这次采访可以会引发舆情的话,我要在采访结束之后,第一时间找到编导和制片团队去沟通,要求删除这些内容。
2、直接打断采访。
在视频录播(而不是直播)的情况下,如果我认为记者的提问很不妥,老板回应的话,会非常危险,有严重舆情风险,比如涉及到政z话题,或者老板已经回应了,我会直接打断,帮老板“救场”,比如“抱歉,刚才讨论的问题比较敏感,请老师们千万别播出。”你把这样的信息,明确传递出去,一般情况下,媒体会配合的,毕竟,这是采访老板。
大叔无法猜测,格力公关部当时在整个采访中的具体工作,但从结果来看,要么就是没有预判到这波舆情,要么就是有预判,想干预,但最终没成,或者没敢做,毕竟,董阿姨的气场太足了。
大叔经常说,危机管理,预防大于删除,事前、事中大于事后,在视频碎片化、二次剪辑成为传播主要素材的当下,大叔的建议是:
1、谨慎做视频类采访,尤其是视频直播,包括不限于:直播带货、接受视频类媒体采访等,因为这是所有采访应对中,难度最高的!
2、公关部要在视频采访的事前、事中做充足准备工作,格力公关部错过的3个节点,都在这里;至于“报警”的“事后”,大叔觉得虽然不是最优解,也有必要,但唯一问题就是报太晚了,隔了10天才“报警”。
3、公关部要有一个敏感题材库,并确保更新,什么话题别碰,比如:阶层、民族、性别、职场、隐私等,每一个话题都需要细分到具体行动指南。在企业家越来越“低调”的当下,这份“黑名单”是很有必要的。
最后,大叔也想和你讨论一件事。都说黑红也是红,这次,王自如确实带“火”了格力,但这股流量对格力到底有什么用呢?你怎么看“黑红”这件事?欢迎你在留言区发表高见。
当然,在本次危机公关应对方面,你还有什么好建议呢?也欢迎聊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