毁三观!打嘴炮,挑郭德纲毛病的“京剧博士”居然不会唱京剧?

何进谈娱乐 2025-02-20 10:30:35

在你我心中,京剧一直是那个金碧辉煌、端庄大气的艺术——那些穿着华丽戏服,舞台上手持道具、唱腔悠扬的艺术家,都是一辈子投身京剧的“戏痴”,几乎每个动作和字句都经过几十年精磨。如果你说有人能在大学里研究戏曲理论,但唱不出一段像样的戏,那么是不是有点“哗众取宠”的味道?

孙佳良,戏曲博士,还是那种号称能分析京剧、评剧、河北梆子的“学术派”,可是……他自己真的会唱吗?他的戏曲理论讲得比谁都“高大上”,但一到唱戏,他连一个经典剧目都没法完整演绎。要我说,这人比起郭德纲那种站在舞台上的演员来说,简直就是“纸上谈兵”的典型代表。

有网友直接评论:“你让一个从未踏上过京剧舞台的人,去挑剔郭德纲的毛病,不就是拿自己的书本知识去教人做戏吗?” 这番话说得可真够直接的。

戏曲博士的“理论世界”:看得懂不等于能唱

孙佳良的理论知识堪称丰富,他在戏曲学术界的影响力不容小觑,毕竟毕生研究的都是戏曲的历史、流派和演绎技巧,但当真正的京剧演员站在他面前,他的“博士帽”似乎不太管用。说白了,孙博士能把《红灯记》中的“杨白劳”讲得头头是道,能分析《霸王别姬》中的“虞姬”唱腔的优劣,但你要让他在台上亲自来一段,他的嗓子不合格,台步不稳,唱腔更是四不像,可能自己都感到尴尬。

这不,前阵子他在某个公开场合上对郭德纲的表演提出了批评,认为郭德纲的京剧演绎不符合传统的规范,完全是一种“现代化”的误导。我们听到这番话,心里不禁在想:“这位戏曲博士,是在说自己的研究成果能成为金科玉律吗?如果连舞台都不敢站一站,那说理论有多么权威?”

说白了,孙佳良的“批评”其实不外乎就是打嘴炮。他没有真正参与到舞台演出中去,甚至不能从亲身体验的角度去理解京剧的难度和复杂性。他口中的“规范”,无非是书本中的“完美标准”,而一旦这些标准被打破——比如郭德纲那些富有创意、带有现代元素的演绎方式——他就开始捧起“批判大旗”。但问题是,郭德纲能够在舞台上赚得观众满堂彩,而孙佳良自己却只能在讲座中摆弄那些空洞的理论,结果谁才更接地气,谁更能让观众“买账”,一目了然。

理论与实践的鸿沟:学术派的尴尬局面

我们再从另一个角度分析,大学里那些书法专业的学生,很多人的确能写出一手漂亮的字,但有没有多少人能真正从头到尾临写一份《兰亭集序》?别说是王羲之的草书了,能不能写出一笔笔酣畅淋漓的“正楷”已经是难上加难。这就是一个现实问题:那些学术派的学生,能研究历史、能理解理论,但能亲自上手去演绎传统艺术吗?答案很可能是否定的。

孙佳良当年学戏曲理论,肯定不是为了当一名京剧演员,而是想通过学术研究为戏曲文化的传承提供理论支持。可惜的是,在这个过程中,他忽略了一个事实——**学术和实践是两码事。**他可能能讲得明白京剧的各个流派、风格,但一旦让他亲身体验,他却发现自己连最基本的台步都不稳定,更别提那些需要几十年功夫才能练成的演技了。

网友们纷纷表示:“理论上站得高,但实践上往往走得远;你说得再多,终究不是舞台上的真正演员。”这种尴尬的局面,实在让人感慨,某些学术圈的人,总是通过批判和否定来提升自己在话语权上的“存在感”,却忽视了普通观众和从业者的实际体验。最后,我想用一句话作为总结:“理论是桥梁,实践是船只,只有两者结合,才能驶向艺术的彼岸。”

—— 你怎么看待孙佳良和郭德纲之间的这场较量?你认为传统艺术的传承是否应该突破现有框架,进行创新?欢迎大家在评论区留下你的看法

0 阅读:20
评论列表

何进谈娱乐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