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陆军一师老班长,对越作战中的反监听手段,步话员全是温州人

林硕言 2025-02-05 16:00:51

原陆军一师老班长,对越作战中的反监听手段,步话员全是温州人 - 今日头条

对越自卫反击战中,越军监听技术一流,我军通信内容屡被截获,吃了不少亏。

偏偏一师的步话员用“天书般”的温州话,搞得敌人一头雾水,这门土办法为何成了战场上的制胜绝招?

1979年春天,广西边境的天空,低得让人喘不过气。

大山那头的越南,炮火声不绝于耳,战斗打得凶,尤其在通信战线上,我军面临了大麻烦。

越军不是吃素的,他们武器先进,还对中国军队的指挥方式了如指掌。

中越边境的地形复杂,部队通讯靠步话机为主,一句话,通过电波发出去,越军监听设备立马就能截获。

关键是,他们听得懂!普通话、桂柳话、粤语……越军全都破译得明明白白。

有一回,某团准备奇袭越军阵地,部队悄悄向密林中推进。

偏偏指挥员的命令被越军监听到,敌人直接在目标区域布下了埋伏,这一战,我军吃了大亏。

听说消息传回指挥部时,师长气得一拳砸在桌子上,喊:“还打个屁!自己跟自己讲作战计划,敌人却听得清清楚楚!”

越军太狡猾,破译技术太强,他们有专业的监听部队,成天守在无线电波那头,像猎人一样盯着猎物。

只要电波一响,他们就抓住信号,听着咱们说什么。

有时候,越军干脆还反向忽悠,用普通话冒充我军口令,发假命令搞破坏,搞得我军防不胜防,吃尽了苦头。

危机严重的时候,连军长都焦头烂额,他对参谋长说:“再这么下去,我们还打什么仗?敌人不用枪,不用炮,就凭一台破步话机,把咱们都玩死了!”

参谋长听完也是一声长叹,要想破局,必须想出个新招。

就在大家一筹莫展时,一个温州兵的出现,成了打破僵局的关键。

这个温州兵叫老张,老陆军一师的班长,平时不怎么爱说话,性格腼腆,却在一次演习中展现了特殊的本事。

事情还得从他家乡的口音说起。

温州话难懂,这在军队里早就是共识,连他同班的战友都说:“老张说话,听着像念经,反正我一句都听不懂。”

一次团里的文书,实在听不明白他的话,干脆给他起了个外号:“天书张。”

可谁能想到,正是这“天书”般的口音,让老张成为,对越反击战中举足轻重的人物。

1979年初,部队进行通信演习,越军的监听技术太强,师里想测试敌人监听能力,把训练当成实战来搞。

通信兵们接到的命令,是在演习中想尽办法,保护指挥信息的安全。

各团都绞尽脑汁,有的用暗语,有的用代号,轮到老张班的时候,他提议:“用温州话说,肯定听不懂。”

一开始大家都觉得他在开玩笑,温州话,怎么能用来传递军令呢?

战友们一听就笑了,有人甚至打趣他说:“你连自己的战友都听不懂,还让敌人听?”老张却不服气,主动请缨,用温州话试着传了一次指令。

当天晚上,演习正式开始,电波里全是“咿咿呀呀”的温州话。

别说越军监听了,就连我军自己的监听兵,也听得一头雾水,最后演习成绩出来,老张的班信息保密性最高,他班的步话机信号,敌我双方都没破译出来。

消息传回指挥部,引起了极大的关注,师里开会研究对策时,师长听完参谋的汇报,拍着桌子哈哈大笑:“温州话,绝了!越南猴子再厉害,总不能让他们去找温州翻译吧?”

很快,老张的“天书”口音成了宝贝。

师长当即下令,全师范围内摸底统计温州籍士兵,抽调了一批有方言基础的步话兵,组成了一个特殊的通信小组。

小组的训练全是围绕温州话进行的,目的是把它打造成,难破译的战场密码。

为了确保训练效果,师长还把任务交给了老张,老张成了小组的教员,负责教授温州方言。

这段日子,老张天天举着步话机,教战友们怎么用温州话说“冲锋”、“卧倒”、“左翼包抄”这些战术指令。

刚开始,很多人学得头大,老张不厌其烦,硬是把“天书”教成了密码。

训练结束后,温州兵通信小组被派往前线,第一场硬仗,他们就让越军大吃一惊。

那是968高地的一场战斗,我军要趁夜摸上去夺回阵地,前线指挥员,用温州话发布了行动命令,战士们迅速集结,悄无声息地往目标点推进。

越军监听部队一片混乱,他们听着电波里的声音,满脑袋问号:“这些中国兵怎么突然改说鸟语了?”

趁着敌人搞不清楚状况,我军一举突破防线,把阵地夺了回来。

等战斗结束,师长连夜打电话给参谋长,兴奋地说:“温州兵,立功了!

968高地一战之后,温州兵的方言密码,成了秘密武器。

前线指挥部,专门把这个通信方式,定为一级保密手段,温州兵小组的任务也越来越重,他们的步话机里,飘出的“咿咿呀呀”,成了越军监听员头疼的声音。

事情并不总是那么顺利,老张的小组在前线执行任务时,差点因为温州话闹出大问题。

那天部队接到命令,要协助另外一个团,一起夹击敌人的据点。

老张的小组,负责和友邻部队通信,把夹击的具体行动时间和路线,通过步话机通知过去,老张信心满满地,用温州话报了口令,还专门重复了一遍,生怕对方没听清楚。

谁知道,对面那位步话员一头雾水,他是广西兵,压根儿没听过温州话,这一来一回,时间全耽误了。

眼看着我军这边已经开始行动,对面的友邻部队还没动静,指挥员气得拍桌子:“老张,你这天书可不能连自己人都绕晕了!”

老张也急出一身汗,抓起步话机,又把口令换成了简单点的说法,这才勉强让对方听懂了。

事后师长听说这事,把老张狠狠批了一顿:“温州话再难懂,咱自己人不懂也不行!这个问题,赶紧解决!”

老张也知道不能再出岔子,回到队里,马上带着小组研究新的对策。

后来他们想出了一个办法:用温州话传递关键命令,在必要的时候,加上简单的普通话解释。

比如“冲锋”这个词,先用温州话说一遍,紧接着再用普通话补充一句,这样就能避免信息丢失。

这招一试,果然有效,从那以后,老张的小组和前线其他部队,配合得更默契,还进一步提高了通信效率。

温州话成了对付敌人的秘密武器,也不再成自己人的麻烦。

温州兵小组的表现越来越突出。

老张带着他们,参与了好几次关键战斗,每次都完成了任务,确保了通信的绝对安全。

指挥部为他们的步话机,特别做了标记,只要有重要任务,就会优先派这群“温州风语者”去执行。

战争结束后,老张的小组得到了集体嘉奖。

师长在全师表彰大会上说:“越军监听再厉害,也没想到咱们用自己的方言,打赢了这场信息战,温州话,这次算是出了大风头!”

老张自己却很低调,他说:“这不是我一个人的功劳,是整个团队的努力。”

他没提的是,这段时间自己没睡过一个好觉,天天担心指令被误解,或者传递不及时,心里压力比谁都大。

回到家乡后,老张的故事,被战友们传开了。

温州人用自己的方言,打了一场漂亮仗,成了地方上一段传奇,老张从不主动提起这事,觉得那是他的职责。

温州兵的经历让人敬佩,也给后人留下了深刻的启示。

现代战争中,语言的作用不容小觑,温州话之所以成为战场密码,不只是因为它难懂,还因为它背后,有一群默默无闻的战士,用智慧和勇气,撑起了通信战线的安全。

这些温州兵,可能名字没留下,他们的“天书密码”将永远被记住。

0 阅读: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