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不久趁平台促销,我买了一副WH-1000XM3,虽然已经是三年前的产品了,但对比同价位的产品在音质和降噪上依然拥有不小的优势。而WH-1000XM4则是去年推出的迭代产品,仅看介绍的话,升级点更侧重于功能性,刚好最近索尼又给它推出了两款新配色,包括沉稳一些的深夜蓝与满满夏日感的静谧白,我也有机会拿到其中这款深夜蓝配色体验,就一起看下体验情况吧。
基本上你想在头戴式耳机产品里面,要找一个轻便的、带降噪的、音质好的,索尼WH系列都会出现在候选名单里,包括这款截止目前最新的WH-1000XM4。
先说一下配色的部分,拿到的这款是今年刚发布的深夜蓝配色,和最初的配色都属于比较克制的颜色,比较百搭也不会太夸张。那如果想要更突出一些的颜色,此外还有一款叫做静谧白的配色,时尚属性更强,在购买前可以考虑下自身需求。
WH-1000XM4的佩戴我个人觉得是蛮舒服的,顶部的皮质部分相当柔软,搭配耳朵两边的皮质部分,包裹后不会有很难受的感觉,当然尽量在温度适宜的天气使用哈,夏天的户外还是蛮热的。
之前使用WH-1000XM3,我习惯在长途飞行或高铁的情况下携带使用,尤其航行中的飞机噪音也是蛮大的,不过近期疫情的状况不稳定,减少了太多的外出,所以没办法进行相关降噪体验。但日常的通勤,最常见的场景是在地铁与公交车,比如我这几天做公交,除了交通工具本身的声音,还有小孩子的哭闹声,或者一些路人外放短视频的声音,这时候真的就是主动降噪功能大展身手的时候。降噪按钮在耳机下方,开启后对外接低频的消除效果不错,公交车本身“嗡嗡嗡”的运作声音被抑制,乘客的声音也不再刺耳,虽不至于到完全消除,但减掉90%的外界声音已经足够让耳根子得到清净。
像在咖啡厅的场景,可能除了听音乐还需要不时与人交谈,那这时候其实我们有两种模式选择,第一我们可以选择拿下耳机,耳机的音乐播放会自动暂停,当然这得益于新增加在左侧耳罩内的识别传感器,沟通完后可以再戴上耳机,音乐会随之继续播放。
还有一种方式,WH-1000XM4本身拥有智能免摘功能,如果耳机监测到佩戴者在与人交流,那么也可以实现在不摘耳机的状况下听到对方的声音。不过这个功能有时候会过于灵敏,索尼应该也是有考虑到这个问题,在Headphones Connect App中可以调解智能免摘的灵敏度,如果使用有过于灵敏的问题记得一定要去调解下。
和WH-1000XM3相比,底部的按键也有了细节变化,原本的降噪开关目前改为可自定义调解了,你可以继续使用它控制降噪效果,也可以设置唤醒语音助手,使用Headphones Connect App就可以调节,也是相当方便了。
音质部分,WH-1000XM4配备了40mm驱动单元,硬件上和上一代相近。我平常听流行音乐比较多,但流行音乐融合的元素也不少,可能偏摇滚、偏古典、偏电子,所以说对耳机音质的要求其实不小。对WH-1000XM4整体音质评价,我觉得它属于比较全能的选手。像试听抒情作品时,就像我最近在回顾前几年的台湾地区偶像剧《我可能不会爱你》,里面有一首插曲叫做《踮起脚尖爱》,本身编曲比较简单,以吉他作为基底的作品,反复听这首歌,是蛮容易听到原唱洪佩瑜在人声部分口齿音上的细节,听起来很舒服。
而偏向摇滚的作品,重组后的飞儿乐团新作《钻石之心》,大量的日式摇滚元素,鼓点的反馈有力道,三频整体比较均衡,也没有把Vocal部分淹没掉。所以日常即便在嘈杂环境,开一下降噪后基本上随时都能有不错的音乐体验。
续航这块我是挺满意的,大概试听使用了几天,官方给出的数据开启降噪使用30个小时左右,我个人目前每天用它听音乐的时间在两到三小时,几天下来还没有使用完电量,至少目前在我这边的成绩是不错的,而且耳机的充电接口也是Type-C,搭配安卓手机的充电器就可以充电,也不需要额外为它带充电线,出门带它不会造成什么麻烦。
此外还要提到的功能,就是它支持多设备连接切换,像数码博主这种工作的原因需要携带多设备出门,就比较依赖这个功能,可能在测试一台手机视频或音频,另一台手机又突然来了电话,多设备连接的状态下就可以直接接听电话内容,这就很省心了,看似不亮眼的功能,反而在实际使用中可以感受到便利。
智能免摘功能也是这次更新的一大重点,运作方式是只要耳机监测我开口说话,音乐就会被自动暂停,且耳机转入环境音模式,而且它暂停音乐的反应时间是极快的,所以不会影响我们与对方说话。当然前面有提到过,耳机的检测在默认模式下会比较灵敏,有觉得困恼的话就进入Headphones Connect App里面把灵敏度调低一些。
其实我接触音频的时间不长,可是索尼WH头戴式系列的口碑在我这个圈子里一直不错,是朋友们会推荐的产品。在我自己接触之后也印证了这一点,WH-1000XM4的表现对得起它「一键还原纯净音乐世界」的名号。确实从便携度上,目前头戴式耳机不如真无线耳机,但从“还原清净音乐世界”的角度上,头戴式耳机的整个包裹性、佩戴舒适性、降噪表现都还处于优势,这两者并没有打架,只是需求不同,我也相信索尼在两个路子上都能越做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