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是文官的章邯在秦国将亡时,带领一帮囚徒血战,差点就成功续命

叨客文史呀 2025-02-24 11:43:06

公元前209年秋,咸阳宫笼罩在恐慌中。陈胜部将周文率领数十万起义军逼近函谷关,距离都城仅剩百里。秦二世胡亥瘫坐龙椅,满朝武将无人敢应战。这时,少府章邯——一个掌管皇室工程的文官——站了出来:“骊山刑徒七十万,可组大军。”

这支由刑徒、奴产子及戍卒组成的杂牌军,在章邯指挥下竟爆发出惊人战力。他们先在戏水大破周文,继而东出函谷关,连破陈胜、田儋、魏咎等起义军。当章邯与王离的长城军会师巨鹿时,似乎大秦复兴在望。

巨鹿城外,章邯构筑甬道保障粮草,王离率长城精锐围攻赵军。谁都未曾料到,楚将项羽破釜沉舟,以五万楚军击溃二十万秦军。此战后,王离被俘,涉间自焚,唯章邯主力尚存。

退守棘原的章邯陷入两难:前方是虎视眈眈的项羽,后方是权臣赵高的猜忌。长史司马欣冒死回京求援,却在咸阳遭遇追杀。当司马欣带回"赵高欲诛将军"的消息时,这位曾力挽狂澜的统帅,最终选择向项羽投降。

项羽分封诸侯时,章邯受封雍王,镇守关中。这个决定充满讽刺——昔日秦军主帅,如今要防备刘邦出川。更残酷的是,跟随章邯投降的二十万秦卒,在新安被项羽尽数坑杀。

当韩信"明修栈道,暗度陈仓"时,章邯的末日来临。昔日的部下司马欣、董翳相继倒戈,唯有他死守废丘十个月。城破之日,这位历经巨变的将军选择自刎,成为三秦大地最后的坚守者。

章邯的人生充满悖论:文臣与武将以工程官员临危受命,却展现出不逊白起的军事才能。为保三军而降楚,却背负二十万亡魂的骂名。受项羽封王看似荣耀,实为牵制刘邦的棋子。

太史公未给章邯立传,或许正因这种复杂性。他既是延续秦祚的救火者,也是葬送秦军的"叛将";既是项羽制衡关中的棋子,又是刘邦东出的绊脚石。在楚汉相争的宏大叙事中,章邯如同关中残阳,映照着旧时代的最后余晖。

今日咸阳兴平市的章邯墓前,常有游人驻足。那个力挽狂澜的少府、进退维谷的降将、困守孤城的雍王,最终化作黄土一抔。当我们翻开《史记》,在项羽、刘邦的列传间,总能瞥见这个身影——他提醒着我们:在历史转折处,个人的选择往往比成败更耐人寻味。

0 阅读: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