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所描述的原著与电视剧情节存在差异。在原著中,方协文英年早逝,离世时年仅49岁。他在生命的最后时刻饱受嫌弃,离世后,甚至他所钟爱的玫瑰也拒绝参加他的葬礼。
他最深爱的妻子,至死都不愿再见他一面。他的一生充满悲剧,尽管遭受世人的轻视和黄家人的厌恶,但他依然无法改变一个事实,那就是他是一个称职的好丈夫和好父亲。
方协文:一生遭受冷落的遗憾人生
方协文的一生,可谓是饱受冷落与遗憾的。直至生命即将走到尽头,他仍在忍受着女婿对其人情世故的指责。
原著如此描绘:
我知道为何大家方协文反感至极,原因无他。他从未设身处地地为他人着想,也从未关注他人的需求。
在妻子陪伴他的时候,他并未对她有所回报的打算,只是懵懵懂懂地享受着幸福生活。而当妻子离他而去,他仍旧无所作为,糊里糊涂地度过每一天。
比如那个夜晚,当我疲惫不堪地抵达目的地,已坐了十多个小时的飞机,而他却未曾体谅,甚至还期望我能陪他聊个通宵。
这是方协文的女婿棠华在回国拜访了体面的黄家人之后,对方协文的评价。很明显,他的评价在很大程度上受到了黄家人的影响。
然而,他并不知道那一晚是方协文的最后一晚。方协文之所以拉着棠华交谈良久,是因为他急切地希望了解玫瑰的近况。原来,在离婚后,他没有一刻不思念玫瑰。
实际上,在玫瑰与他结婚的十年里,他是一个称职的丈夫。甚至在玫瑰决定离婚的时候,他不远万里来到香港,恳求玫瑰不要离开他,甚至每天紧跟在玫瑰身后,寻求复合的机会。
他为这段婚姻付出了许多,但即便如此,他仍然未能得到黄家人的喜爱。
事实上,黄家中仍有人对玫瑰的母亲抱有敬意,那便是玫瑰本人。然而,母亲已经离世。当初,玫瑰选择嫁给方协文,其中一个原因便是她深知母亲对方协文这样的女婿必定喜爱。
原著中如此描绘:“他真是一个无可挑剔的年轻人,诚实可靠,言行一致,堪称正人君子。玫瑰能遇见他,真是我们家的荣幸。协文不仅品行端正,学业有成,家庭背景也十分优越。他有两个事业有成的哥哥,父母年轻,一家人都是美国公民,可以说是没有后顾之忧。”
玫瑰的母亲对方协文这个女婿非常满意,她认为协文没有花花肠子,为人真诚老实,家风良好,拥有稳定的工作,还获得了绿卡。
然而,在黄振华眼中,这样的人却遭嫌弃;在孩子他爸的眼里,他们是无能之辈;在玫瑰的眼眸里,他们令人厌恶。
玫瑰从未爱过他,从相识的第一天起就对他无感,但她还是选择嫁给他。为何?因为她想疗愈心中的伤痕;因为她深知方协文易于掌控;因为她明白嫁给方协文能取悦母亲。
玫瑰因为自私而选择了方协文,而方协文却对这段姻缘充满感激。
他对玫瑰的点点滴滴记忆犹新,包括她为他洗衣做饭、育儿的的日子。在生命即将走到尽头的时候,他对玫瑰的不是恨,而是充满感激。
他甚至觉得,能娶到玫瑰,让她成为自己的妻子,是他一生中最大的幸运。他觉得自己没有资格、也没有脸面去抱怨什么。
尽管玫瑰曾经说过,方协文对她很好,他们的婚姻没有第三者,也没有婆媳矛盾,过得十分平淡。但她却无法忍受这样的平淡,最后选择了离婚。
“我丈夫……他其实对我很好,但我们两人的兴趣截然不同。”玫瑰如此说道。
从世俗的视角来看,方协文无疑是一位称职的丈夫。甚至在玫瑰坐月子期间,她的娘家人都认为没有必要赴美探望,因为他们深知方家会妥善照顾她。
然而,即便在这样的情况下,玫瑰仍坚决提出离婚,甚至表示即便自己离世,也要争取解脱。这无疑令人唏嘘。而方协文则竭力挽回,苦苦哀求不要离婚。
面对方协文的挽留,黄振华坚定地说:
“方协文,懂得适可而止。玫瑰已经为你付出了她生命中最好的十年,你还有什么不满足的?她与你在一起本就是一场错误,你应庆幸曾与她共度时光,是时候放手了。”
对于方协文的挽回,黄振华表现出极度的不屑,他认为方协文应该对玫瑰的十年陪伴心存感激。在黄振华眼中,玫瑰的选择是他的荣幸,任何离开都是对他的恩赐。
原著中,黄振华对方协文的轻蔑贯穿始终,直至生命的最后一刻。从一开始,他就对方协文心存贬低,认为他是玫瑰众多追求者中最不堪的一员。后来,他甚至觉得玫瑰的婚姻如同鲜花插在牛粪之上。
在小说中,黄振华多次以粗俗的语言表达对方协文的鄙视。
谈及妹妹的丈夫,黄振华毫不掩饰地表达出他的不满,直呼其为“土包子”。他质疑:“更生,你坦诚地告诉我,方协文何德何能配得上我妹妹黄玫瑰?他在一家美国银行工作十年如一日,职位毫无提升——幸好他们现在要离婚了,否则他简直是为‘鲜花插在牛粪上’这句成语做出了活生生的诠释。”
显然,黄振华对方协文的不满源于多个方面:他土里土气的打扮,与玫瑰相处十年却依旧未能跟上时尚潮流;十年如一日地停留在一个小职员的职位,无所建树;与人交往时不会讨好卖乖,看不懂脸色;最重要的是,十年了,他的生活状况依旧没有改变,依然贫穷。
方协文真的如此不堪吗?
我认为并非如此。黄振华无疑是幸运的,他的父亲是一位富商,他在毕业后就在父亲的资助下与朋友合伙创办了公司。仅仅十年后,他就成为了香港建筑界的翘楚。他的一生充满了骄傲和让人仰慕的成就,但这样的命途顺遂却是极少的。
相较之下,方协文更像是我们这些努力生活却平淡无奇的普通人。
平凡并不意味着未曾付出努力,毕竟并非每个人都享有幸运。他脚踏实地,在过去的十年里,既当父亲又当母亲,悉心呵护女儿成长,让她具备了正确的三观和独立判断的能力。
当女儿了解到所有真相后,仍觉得父亲伟大,这份情感已充分证明了他是一位优秀的父亲。这种艰辛历程,并非黄家那种出身名门的人所能理解。
以平凡人的视角来看,他不过是一个平凡的丈夫、父亲,然而他却娶了光彩夺目的玫瑰,却因此一生备受冷嘲热讽。他的努力与付出也被世人所忽视。
我理解黄振华对他的偏见,毕竟黄振华命运多舛,与妹妹情感深厚,作为兄长对妹婿有较高要求无可厚非。然而他对方协文的歧视却是不争的事实。
在原著中,苏更生一直强调黄振华对方协文的偏见之深。虽然苏更生理解方协文,但她终究是黄家人,立场使她只能站在黄家一方。
方太初和她的棠哥哥在回国探亲后,返回美国不久,方协文突然离世。
据称,方协文因心脏病突发去世,而在他离世之前,得知前妻玫瑰改嫁的消息,令他悲痛欲绝。实际上,自玫瑰离他而去的那一天起,他的心灵已经死去,但为了抚养女儿成人,他坚持了下来。
如今,女儿已找到归宿,玫瑰也再婚,而他终于无法承受内心的悲痛,悲怆离世。
他离世时年仅49岁,英年早逝,然而他的外貌却已显得年逾五十。原来,失去了爱情的滋养,他早已心灵沧桑。在他离世之后,挚爱玫瑰悲痛欲绝,葬礼在美国举行。
然而,玫瑰却选择缺席,黄家仅派苏更生代表出席。当我读到这一情节时,心中满是悲伤,为方协文的命运叹息,同时也感受到了黄家人的冷漠。
对于玫瑰而言,前往美国并非难事,但她却选择了拒绝。尽管方协文未能入她的眼,但她曾是他的妻子,更是方太初的母亲。然而,玫瑰的冷淡令人惊讶,她不愿意见他最后一面,不愿为他送行,甚至不愿做足了表面功夫。
当棠华将方协文离世的消息带回香港时,黄家人的第一反应并非悲伤,也不是参加葬礼或提供帮助,而是急切地催促太初尽快回国。
原著描述:
我已将消息通报至香港方面,黄家不断来电报催促我带领太初返回香港。
然而,太初悲痛至极,甚至无法言语,每日仅能怀抱她父亲的遗物黯然神伤。
对于黄家的势利行为,我亦感到十分不适,如今太初返港已是必然,又何必急于一时逼迫她踏上归途?她父亲的遗体尚未冷却。
他们并不关心方协文,只希望太初能回家,因为她美丽动人,因为她小时候与她的母亲极为相似,因为她身上流着黄家的一半血液。
然而,他们对太初刚失去父亲的悲痛置若罔闻,这种冷漠和势利的行为让人感慨万分。
在国外,黄家派来的第一个说客是傅家敏,他是受命于玫瑰,前来安慰太初的。面对傅家敏的出现,太初疑惑地询问为何她的母亲没有亲自前来。
原著中描述道:
太初疑惑地问:“为何她未曾亲自前来?”
答者犹豫地说:“她……实属不便前来。”
太初含泪回应:“我明白,她对他抱有轻视,始终无法尊重他!然而,他已然离世。”
傅家敏试图为玫瑰辩解,但太初所言属实,玫瑰生前始终对方协文不屑一顾,甚至认为年轻时嫁给他是一种耻辱,因此至死都不愿再见他一面。
因为她如今身份高贵,已成为罗爵士的尊贵夫人,因此,她不愿意见到方协文,拒绝出席葬礼,也不在意女儿的感受。黄家唯一出席葬礼的人是苏更生,但她并非专为参加葬礼而来,她的主要任务是说服并接太初返回香港。
在葬礼当天,太初的舅母身着黑色服装,手捧一大束鲜花,举止端庄肃穆。溥家敏站在她身边,太初最初抱怨母亲没有出现,然而,当她看到棺木时,不禁悲痛哭泣。
太初内心深处对母亲至死不愿出席父亲葬礼有所责怪,她实不愿重返香港。然而,她最终答应舅母回港,并非为了玫瑰或是黄家大小姐的生活,而是为了她深爱的棠哥哥。
她为了挚爱的棠哥哥,答应了舅母的请求,因为他们相处融洽,而棠哥哥的父母在香港,她知道那是事业发展的良机。建筑行业在那里有着广阔的前景,舅舅所言甚是。她意识到这是一个一举两得的机会,既能助力棠哥哥的事业,又能让他们更接近。
她为了自己的幸福,毅然决定回到香港。然而,她在香港的生活并不轻松,繁琐的人际关系让她疲惫。最终,她舍弃了香港的富足生活,与棠哥哥共度简单而幸福的时光。她明白,真正的幸福并不在于名利,而在于与心爱的人共度时光。
她的棠哥哥为了她舍弃了香港的高薪工作,两人一同回到美国,过上了平淡的生活。对此,玫瑰没有丝毫挽留,对女儿也无任何不舍,她依旧保持着高贵优雅的罗太太形象。
而方协文一生中最关心的人,唯有女儿方太初。一场葬礼揭示了玫瑰的冷漠,黄家人的世俗势利。最终,玫瑰失去了自己的女儿,黄家人也失去了他们的小玫瑰。而方协文此生的最大幸运,便是培养出了一个优秀的女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