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世界上最大的调水工程,南水北调东中线一期工程全面通水10年来,正在成为优化水资源配置、复苏河湖生态环境的生命线。系列报道《南水润北 生生不息》,今天走进沧州,看216公里的大运河,借着远道而来的"南水",因水而兴,重焕生机。
这是王剑江,一位跟大运河打了20多年交道的摄影爱好者。沿着运河走、跟着运河拍,沥沥拉拉加起来已是两万多张照片。
沧州大运河摄影爱好者 王剑江:
你看这两张照片的时间跨度是整整42年,河道里边过去都种粮食, 因为它没有水,常年没水,它是干的。
沧州地处渤海之滨,相当一部分地方属于"退海之地",土壤盐碱化程度高。已经在运河边生活了五十余载的王剑江,有许多和水有关的苦涩经历,一直留在记忆深处。
沧州市大运河摄影爱好者 王剑江:
小时候喝的水很多都是地下水,我们那会儿洗完澡,身上都特别干巴,然后用手指头一划,还有一道道的白印。
改变,从南水北调开始。沧州作为全国为数不多的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和东线工程重叠区,自2017年南水北调中线配套工程建成通水,已累计受水超25亿立方米;自2019年南水北调东线北延工程启动,已有超3亿立方米的南水流经大运河。大运河畔,来自长江水系的甘甜清水,润泽开来。
沧州市大运河摄影爱好者 王剑江:
自从南水北调引水过来之后, 我们的运河水质变好了,水也透了,再也不用喝地下水了,省下更丰富的水资源,去重现两岸的生机。
再次翻开相册,一张张照片,定格了十年来特别是近两年,古老运河畔从一度贫瘠到再现繁华的"惊艳"。
沧州市大运河摄影爱好者 王剑江:
现在的这水多么清亮,河道也宽了,而且关键是引过来之后,我们城区段已经通航了,旅游通航。比如说南川楼,短短的两年就给我们带来了一个翻天覆地的变化。(两年之内您记录了南川老街大概有多少作品?)老街建成之后,我个人已经拍摄了几千张。
河北广播电视台记者 张慧:
沿着相册记载的足迹,我们来到了因河而生的南川老街。这片区域自古以来就是古渡码头,现如今也已经成为了沧州市区的文旅新地标。可以说,在这里"河城共生"有了生动的诠释。
逛市集、品美食、看展览、赏文创...这里有沧州武术、吴桥杂技等1000多项非遗项目;这里还有沧州火锅鸡、河间驴肉火烧等300多家特色美食;这里更有水上古舞、簪花不倒翁等十余种主题演艺。古老大运河,洗尽铅华再梳妆,带火两岸全域游。
自2023年10月开街以来,南川老街接待游客数量达647万人次,节假日外省游客占比超过四成。今年"五一"小长假、国庆七天假,沧州跻身全国最受游客追捧的20个小众旅游目的地城市第六位,南川老街就是"流量密码"之一。
沧州游客:
今天来这儿逛就感觉特别美,一步一景,我们几个也拍了特别多的照片,感受到了运河的魅力和繁华。
黑龙江游客:
原先的时候一直在历史书上听到过咱们沧州,第一次来到沧州旅游,有非常多的本地小吃,然后还有古风建筑,特别有纪念意义。
由"为水而困"到"因水而兴",奔腾的"南水",在运河两岸解锁更多"新玩法"。不止是南川老街,园博园、百狮园、大运河非遗展示馆等15个景区拔地而起;12个旅游码头、6座步行景观桥相继建成。
沧州市大运河办规划管理科科长 刘涛:
在未来把我们沧州大运河文化带、生态带、旅游带建设好,让更多的人了解沧州,打卡沧州,爱上沧州,这个因河而生,因河而兴的美丽城市。
因水而兴,城水相依。
在沧州,216公里大运河重现生机,预计今年将带动全市旅游总花费达到530亿元,接待游客数量超4500万人次。
在邢台,南水北调共向七里河补水5.3亿立方米,带动沿线餐饮、住宿、购物、娱乐等产业快速发展。
在石家庄,滹沱河全域复流,沿岸群众端上"旅游碗",吃上"生态饭",一大批高新技术产业也在这里加速聚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