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麦囤 潘高锋)冬日暖阳里,顺着梁北新铺的沥青道路一路向西,进入梁北镇杨园村,油坊飘出来的油香味、整修一新的小广场、干净整洁的农家庭院……文化栏中的故事讲述着杨园村的历史,街道两旁的文化墙呈现着杨园村崭新的风俗面貌。
杨园村位于禹州市梁北镇西部,297户,1128口人,辖三个村民组,党员31人,由于地理位置偏远、发展相对较慢,集体经济薄弱,随着禹州市机关事务中心驻村第一书记王志刚的到来,杨园村发展再一次迎来新机。
王志刚2022年6月份到杨园村驻村后,扎根在了村子里,每天走进田间地头看实情、进家入户摸“家底”,谋划着如何因地制宜帮助村民们过上更好的生活,通过注入乡村振兴的“新血液”,助力杨园实现美丽蜕变。
“驻村工作不仅是身驻,更要心驻”,来到杨园村开展工作后,王志刚时常思考“干什么、怎么干”,他经常带着笔记本逐户走访,了解村里的村情民意,切实解决多起老百姓急、难、愁、盼的实际困难和帮扶慰问工作。
在走访摸底过程中,王志刚发现杨园村集体经济薄弱,村干部在工作时腰杆挺不直,说话不硬气,碰到家庭困难户、重点帮扶对象时大多愁眉苦脸,束手无策。“有困难我们应该一起想办法,但要因地制宜谋出路,让村民在乡村振兴中根据自身现实情况逐步过上好日子。”王志刚深知农村帮扶要从“输血”向“造血”进行转变。
在了解到村集体收入靠闲置的村小学15000元租赁费后,王志刚召集村两委、村民代表会议,多次商讨集体经济发展思路,在多方考察学习、征求村民建议后,决定村集体提供场院,盘活闲置的房屋,吸引村榨油技术能手回村合作创业,通过合作分成的方式,筹资50万元成立了杨园油坊。目前,已购置分离机、油罐、菜油机等榨油设备,年产小磨油、菜油30000斤,产值210万元,集体收入可增加到5万元,不仅能让村民吃到纯正的小磨油,还增加了集体收入。
为让村集体收入进入良性发展轨道,王志刚和村两委摸索出“快慢结合”的经济增长新模式,“快”以产生效益快、投资小、有传统经验基础的的小磨油、菜籽油加工为主导,让村民看到实实在在的实惠;“慢”以种植前景好,但见效慢的花椒种植为龙头,规划流转500亩土地种植花椒,目前已种植100余亩。
半年多的驻村帮扶里,王志刚经常会遇到各种棘手的事,但他总会与村两委成员进行商议,按照轻重缓急来统筹解决这些问题,这使得驻村工作在群众中更有亲和力和信任度,村民们有问题也会第一时间反映到村里,民风民情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我这条命是王书记和村两委帮我捡回来的,要是没有他们,我就没命了。”一提起驻村第一书记王志刚,杨园村82岁的村民刘文田满是感激。“前段时间我的提包丢了,包里的身份证、社保卡、银行卡都丢了,都是王书记帮我补办的。”
12月8日一大早,刘文田不小心掉到了沟里,由于年纪大,自己一直起不来,王志刚得知后,带领村干部一路小跑把刘文田背到了村卫生室,对身体进行了全面检查,对伤口进行了包扎,垫付了医药费才默默离开。
在走访中王志刚了解到,一组有个垃圾场,堆满群众产生的生活垃圾,一到夏天臭气满天,蝇蚊乱飞,居住在附近的村民怨声载道,意见很大。在了解的村民的诉求后,王志刚和村两委通过一事一议的形式争取上级资金10万元,修建了文化广场1000多平方,安装路灯10杆,健身器材5套。
“广场修好了,再也不用闻臭气了,农闲的时候还可以在广场上锻炼身体,跳广场舞,小日子越过越好还得感谢王书记,他来到村里后,村里是每天都有新变化。”在广场上锻炼身体的杨大妈高兴的说。
“我到每户群众家里去,村民们都会热情的称呼“领导”,我告诉他们,我也是在农村出生长大,大家身份都一样,用拉家常的方式来倾听群众的真实声音,处理问题中只要公平公正敢较真就没有办不好的事。”王志刚笑着介绍起自己的驻村经验。
目前,杨园村已形成“1+5”的战斗堡垒,即“第一书记+村‘两委’成员”的强大合力,通过“五星”支部创建摘掉软弱涣散村的帽子,明年杨园与禹神快速1350米的道路修通后,杨园村将以新思路、新产业带动村集体经济和农民增收的双提升,让村民过上幸福的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