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得《狂飙》高启盛么,囤几十万台小灵通卖不出去,它害了多少人?

刘十三说娱乐 2025-01-16 17:09:18

最近这几年,国产精品电视剧真的少之又少,以至于作者不得不又去刷了一遍张颂文主演的《狂飙》,虽然最近他的舆论比较大,可还好电视剧没有下架

也就在这次重刷时,作者发现了一个很有意思的点,那就是身为第二反派的高启盛,一生重要的两个转折点居然都是因为小灵通,高启强兄弟的人生第一桶金,就是靠卖小灵通发展,后来生意越做越大,高启强接手了强盛集团,高启盛则继续卖手机,结果却因为判断失误,囤了几十万台小灵通,赔的血本无归,最终才无奈走上了贩D的道路

其实看过这段剧情的网友们都有一个疑惑,那就是为什么高启盛的头脑这么聪明,居然还能被小灵通给骗了,但了解事实的人都知道,这真不能怪高启盛,因为当年被小灵通骗过的,还大有人在

客观上来说,小灵通在国内的发展,不过是智能化普及的一个过渡

小灵通最初的设计理念是由一家日本公司提出的,他们的想法是通过蜂窝无线网络技术,将电话信号接入当地的无线网络,从而舍去线路搭建的环节,通俗的来说,小灵通就是便携式的固定电话

2000年左右,我们国内也开始引进各种通讯技术,其中最热门的,莫过于BB机和小灵通,但其实这种通讯方式,在国外已经落后,当年最先进的通讯技术,就是已经初步形成规模的手机,它和小灵通最大的区别是,无线手机是真正实现了可以联网并且已经具有智能化的雏形

于是问题就来了,既然有更先进的技术,为什么当时我们国家还要引进小灵通?

其实这跟当时我们国家的发展情况有关,根据当时的布局,国内的通信商主要有四家,也是如今唯一的四家,移动、电信、联通、网通,这四家在业务上有不同的划分,比如移动和联通擅长的是无线业务,电信和网通主要是宽带和固话

当时来看,这种划分还是很合理的,毕竟2000年的内地最火的不是无线,反而是固话业务,尤其是BP机,曾经在内地掀起了一股潮流,而伴随着时代的发展,固化的缺点也开始一一浮现,特别是伴随着沟通需求的增加,固话通讯不方便也就成了一个事实

就在这个时期,小灵通的出现,让各大服务商都发现了商机,首先就是小灵通的优点,小巧便携且可以远程通话,而且不具备可以联网的功能,说白了就是只能打电话,这既不触犯服务商的业务划分,也能完美解决固化不方便的问题

关键的一点是,因为这种技术在国外已经落后,所以小灵通的进货价非常低,几十块钱的货,运到国内一部就能卖几百,这样的利润谁能不动心?

2006年左右,是国产小灵通发展的巅峰,当时大部分国人几乎人手一部,不少商人也看中了这个商机,囤货十几万的商家大有人在,这也成了后来不少人破产的原因

说起来,商人的破产也是因为他们低估了中国的发展速度,因为就在小灵通技术引进国内之后,诸如华为一类的科技公司,已经开始着手研究GSM网络技术,也就是后来的3g互联网,而也就在短短两年之后,国产手机厂商开始发力,从联发科的芯片、到逐渐普及的互联网,一步功能更加齐全成本却更低的手机,完美替代了固话的存在,小灵通这盏昙花还没有开放就逐渐落幕

到2010年后,小灵通已经彻底消失在了国产市场上,取而代之的,是一部部有通话兼互联网功能的智能手机,特别是攻克了3g技术之后的华为,只用了短短不到十年的时间,就从追赶者变成了领先者,甚至在5G科技的时代彻底反超美国,而反观当年引进小灵通的斯达康公司,早已经配其他科技公司并购,连品牌都荡然无存

2 阅读:3154
评论列表
  • 2025-01-23 21:39

    很简单,说白了,是当时3g网络在研究中没有普及,而人们需要便携的通话设备,小灵通就出现了!从通信原理的角度,信号最好的设备是大哥大,因为其功率高,你在哪都不会没信号

刘十三说娱乐

简介:资深娱乐八卦主编,每天为您带来新鲜的明星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