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经常看英语新闻,通胀(inflation)这个词,是最近几年全世界经济新闻最热门的词汇,几乎每个国家的老百姓都在抱怨通胀。
为了了解目前的基本物价,我打开了久违的某团买菜APP,我上次用这个APP大约是一年之前。我被价格惊到了,几乎和一年前没有什么区别:
长丝瓜(0.9kg~1.1kg)/份 实付 3.99元。
红色圣女果小番茄(400g)实付2.99元。
水果黄瓜 (450g)1.99元。
精品空心菜(450g~550g)/袋,实付 2.77元。
东北甜糯玉米3-5根装(1kg)实付 5.59元。
本地农家圆蒲瓜(425g~575g) 实付 4.62元
让我印象最深刻的就是丝瓜,每根长度超过半米,末端的黄花没有凋谢,质量非常好,口感鲜嫩一家三口吃了三顿,才消化完。周五傍晚下单,周六早上10点之前,配送到小区里的便利店,离我家步行50米,取回来后,摆满了餐桌,居然只要21.51元!2023年,宁波人均GDP为16.39万(按年平均汇率折合24369 美元),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定义,发达国家的最低人均GDP门槛是20000美元。宁波也算是一个妥妥的发达经济体了。宁波蔬菜的价格,应该是所有发达经济体里面最便宜的,配送效率也最高的。也许,某些穷国的菜价比我们更便宜,但支付和配送,完全做不到如此高效丝滑。最近看了南华早报的一篇文章,里面的很多数据很有意思。结合我的思考,来聊一聊「谜一样的中国GDP」。
世界银行最新的购买力平价GDP调查显示,中国的排位略有上升,接近美国,但背后的测算方法,却完全脱离实际。今年五月,世界银行完成了International Comparison Program (国际比较项目,ICP),调查结果确定了各国的购买力平价的GDP。
▲世界银行购买力GDP 排名中国GDP为31.77万亿美元,美国GDP为25.44万亿美元。中国相对美国的领先优势增长了5.6%,印度(13万亿美元)靠近了中国,日本保持了其排名,但略微下降了一位,俄罗斯超过了德国,法国超过了英国,印度尼西亚下降了两位,巴西上升了一位。前十名依旧如故。尽管发生了俄乌冲突,俄罗斯的购买力平价GDP,却增长了13%,英国人可能因为跌出前十而感到懊恼,但总的来说,最新的ICP并没有带来任何显著的新发现。从我的常识判断,世界银行的数据,简直就是匪夷所思,完全脱离了现实,至于原因吗,我想可能是,世界银行就是美国控制的,所有规则都为美国量身定做。据《经济学人》报道,世界银行的研究人员仅在中国,就访问了1.6万家商店,收集价格数据。最新的ICP评估完成于2021年,结论是中国的GDP被低估了1.4万亿美元,将中国2022年的购买力平价GDP从美国的119%提升到125%。
但我们的国家统计局对此并不认同,只是淡淡地回应道:「新一轮购买力平价结果,并没有改变中国作为最大发展中国家的地位」。这真是一个有趣的世界,大部分国家,都千方百计高估本国GDP,但有些国家,却反其道而行之,偏偏要隐藏实力。中国的购买力平价GDP仅为美国的125%?以我的常识判断,这简直就是一个笑话。去年,中国发电量是美国的2倍,钢铁产量是其13倍,水泥产量是其22倍。中国造船厂占据了全球60%以上的产量,而美国的产量却接近于零。2023年,中国汽车产量达到了3020万辆,几乎是美国1060万辆的三倍。从消费端看,去年中国销售了2600万辆汽车,比美国多了68%。欧洲(欧盟+英国+EFTA)5.3亿人,GDP也大于中国,汽车销量只有中国的50%。中国人均汽车购买0.018辆车,欧洲 0.024辆车。账面上看,中国人均GDP远远低于欧洲,但人均汽车购买量已经达到欧洲水平的70-80%了。
汽车总销量中新能源汽车占比中国大于欧洲。单位GDP的汽车销量,中国市场已经远大于美国和欧洲,在人均GDP远远落后欧洲的情况下,人均汽车销量也已经达到欧洲水平的70-80%。中国消费者购买了4.4亿部智能手机,是美国的三倍。另外,中国的肉类消费是美国的2倍,海鲜消费是美国的8倍。中国消费者在奢侈品上的支出是美国消费者的2倍。据联合国粮农组织统计,2021年中国蔬菜产量约为7.2亿吨,占全球总产量的50%以上。
相比之下,排名第二的印度蔬菜产量仅为1.8亿吨,排名第三的美国蔬菜产量仅为1.1亿吨。2021年中国蔬菜人均消费量约为515公斤,是世界平均水平的3.4倍。相比之下,排名第三的美国人均蔬菜消费量仅为150公斤。2023年,中国旅客乘坐了6.2亿次飞机,比美国的次少了25%,但中国旅客还乘坐了30亿人次高铁(以及6.85亿次普通火车),美国高铁运量为零,普通铁路Amtrak客运的2800万人次,连中国的零头都不到。世界银行进对中国消费市场的调查,看似认真细致,却大大低估了中国的购买力平价GDP。
从常识判断,中国的经济总量,是美国的好几倍,而不仅仅是125%。当然,这也是一个皆大欢喜的局面,我们的发展中国家地位保住了,大洋彼岸的汇率GDP遥遥领先,购买力GDP相差不远,也算有台阶下,依然是世界老大。我总感觉有一股神秘的力量,数十年如一日,持续低估中国的GDP。仔细想想也不奇怪,作为发展中国家的老大,数字太高,就说不过去了。
无论是中国的汇率GDP,或者是购买力平价GDP,都来自物质产品体系(MPS),而不是西方国家的服务业为主的统计模式,也就是说,我们基本排除了大部分的服务业统计。世界银行也认为,中国的商品消费是美国的数倍,但在服务消费方面,中国却远不如美国。原因是他们的统计方法不同。联合国国民经济核算体系(UNSNA)提供了指导方针,并明确指出各国应根据本国情况制定国民经济核算。这就是各国GDP统计标准差异的来源,一切都是由国情决定的。西方国家,张开双臂欢迎所有UNSNA的“创新”。
现在GDP中包括了,房屋的虚拟租金、法律、会计费用。英国甚至将非法磕药和卖淫服务都计入了其GDP……这一切都是「名正言顺」的,都是来源于2008年的UNSNA指导方针——明确建议将非法市场活动包括在GDP中。理论上说,经济归经济,司法归司法,非法的经济活动,那也是经济,要统计的可以。而我们的国家统计局,却在概念层面上坚持了自己的立场。多年来,世界银行曾极力促使中国适度增加服务GDP,但效果很有限。
老和尚念经,不听、不听,就不听。西方经济体,尤其是美国,GDP增长主要由服务业的通货膨胀驱动——如租金、医疗保健、教育和托儿服务——而非制造品。尽管这些成本在中国也有所上涨,但很多并未纳入GDP统计。另外,中国质优价廉的工业品,也在一定程度上,低估了中国的实际GDP数据。
比如说,比亚迪的插电混动汽车,续航超过2000多公里,售价仅10人民币左右,与此同时,在美国市场,丰田的Prius,性能差很远,纯电续航短,价格却高很多。售价区间为27450-35865美元,约合人民币19.10万-24.96万元。这还不包括各种税费。怪不得马斯克说,如果没有关税壁垒,中国车企将“摧毁”全球竞争对手。中国的餐厅,几乎是全世界最内卷的,某底捞甚至提供五花八门的服务,比如说,为女顾客免费美甲,为过生日的顾客跳集体科目三。相比之下,美国的餐厅虽然要收取高额的小费,别说给你跳科目三,能跟你嘘寒问暖就不错了。欧洲餐厅的服务就更加差劲了,我在欧洲吃饭,连催就不敢催一下,就怕服务业在我的食物里吐口水。这可不是我瞎操心,很多法国朋友都这么说,法国的服务员个个都是上帝,千万不要得罪他们。以我个人的经验,中国连锁餐厅的服务质量,但应该远超西方。
而且我们的餐饮业也是最发达的,老百姓外出就餐的次数也不少,即便如此,14亿人口的餐饮市场,统计出的GDP依然不如3亿人口的美国。这就是最荒谬的地方。随着服务业GDP在西方经济中所占比例越来越大,它们的增长似乎并未带来人们生活水平的显著提高。举个例子,现在美国的医疗保健和大学教育的GDP数字,是2000年的两倍。但在过去20年,普通美国人获得的医疗和教育服务质量,根本没有增加两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