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辣辣的太阳渐渐向西边移去,随着太阳的西移,那灼热的太阳也收敛酷傲的嘴脸,慢慢露出夕阳的笑脸。受灼日炙烤了一天的人们才懒洋洋地做着家务活,各自忙碌各自的工作。
国立教授额头上冒着汗珠疾笔书写着他的研究巨作。汗珠时不时地掉落在草稿纸上,是灼热的气温烘烤所至,还是疾痛难忍的虚弱汗珠掉落纸上,难以分辨。国立教授出生于1940年,署名医学院毕业,从事临床工作几十年。他几十年如一日战斗在临床笫一线,积累了大量的临床经验,为国家为患者作出了伟大的贡献。国家有关部门把人体生理动态研究和人体病理动态研究的课题交给了国立教授,希望他在有生之年有所突破。就在对生理动态研究有所突破之际,国立教授被查出肝癌已经到了晚期。国立教授为了争分夺秒完成研究书写工作,忍痛在酷暑难熬的大热天,挥动着虚弱的手一字一句地爬着格子,有时疼痛难忍,时不时地停下手中的笔。国立教授在和时间赛跑,在和自己的生命赛跑,因为他知道自己的生命已经有限,他要抓紧分分秒秒,完成自己科研工作的成果,向组织汇报,向人民大众汇报。
国立教授的研究团队非常庞大,有专业的医疗机构人员;专业的大数据研究人员和物理学专家等等组成的研究小组。他们研究的主题是通过大数据的优势,利用最先进红外扫描仪作动态的跟踪研究。从食物消化、吸收、排泄的全过程作动态的数据收集。特别是对食物到营养素合成的全过程用物理、化学等动态的综合研究进行分析。利用大数据分析机体内循环的动态生理变化,细胞动态演变的整个过程,模拟机体衰老动态的过程等等。
国立教授的研究基地设置在几百米的地下,我们有幸乘坐专列通道下降至国立教授的研究基地。进入基地前我们必须作无菌处理和穿戴特制的服装。当我们进入实验基地时,被眼前的景象惊呆了,宽阔的地下建筑象迷宫一样困扰着我们去一一揭开它神秘的面纱。整个地下建筑有几个足球场那么大,宽广的场地有如白昼,你根本分不清处在地面还是在地下。一排排干净整齐漂亮的研究楼一尘不染地矗立在我们眼前,每一栋研究楼都表明研究的名称和排号,更为惊奇的是研究楼看不到门和窗户,经带队人员介绍,才知道无缝门窗都具备智能识别功能。整个地下基地的光源来自人造太阳的杰作,研究人员模拟太空太阳功能加以复制而成。空气中微风绕动,带着一丝的惬意。不知是那位科学家的杰作。更为惊喜的是我们看到了“天”,朵朵白云和彩虹有异动的感觉,好似大地的苍穹。那栽植的花草是否吃了真的雨露,在微风中轻轻摇曳,霎时感到生长在大自然之中。整个建筑的空气、温度来自一台智能调节仪,监测整个地下空气的质量,掌控地下空气调换和温度的调控。整个地下建筑都模拟地面的自然环境加入高科技的元素,似人进入其境真假难辨。
当我们进入笫一研究楼时,被眼前的人物所吸引,仔细看去都是机器人,与真人难辨,就是比常人稍微增加了长度与宽度,有的躺着、有的坐着、有的站立着。但他们都与各种仪器设备相连。经工作人员张教授介绍,才知道模拟人在做各种动态生理研究试验。当张教授打开显示屏,就能直观地看到五脏六腑运行的真实画面和各种数据收集的记录。每一个模拟人都在做不同的研究课题,他们通过真人的模拟构造,完成各项数据的收集、分析工作。张教授告诉我们,笫一研究楼的主要任务是收集数据。模拟人的消化吸收和合成营养素的全过程,把收集到的数据传送到笫二研究楼,作更进一步的研究工作。
走进第二研究楼,与第一研究楼截然不同的是,在大数据的配合下,各种庞大的仪器正在有序地进行数据分析研究。负责笫二研究楼的王教授告诉我们,人体的五脏六腑,它们都具备各自的独立功能,又有相生相克的关系,它们相互制约,相生相克,达到机体的相对平衡。同时通过机体的八大系统组成内环境的运行网络,输送营养物质,传导、消化、吸收、排泄、协调、代谢、改善微循环、防损伤、分泌激素、调节性激素等复杂的生理功能,这些系统的协调配合,使人体内各复杂的生命活动正常进行,组成完美的人体。而我们今天的研究工作就是要揭开机体的生理奥秘,才能使我们的机体保持健康长寿。王教授打开银幕,只见奔跑的数据像流星,时而红灯闪烁,时而风鸣响起。操作人员小心翼翼地记录着仪器的提示,指令新的要求作数据分析。王教授兴奋地告诉我们,新到一台大数据计算机已经完成了数据分析的百分之八十。几十年研究的工作由大数据计算机的帮助可大大缩短研究周期,对研究的效益大大提升,将为医学实现现代化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笫三研究楼让人更感到惊奇,整个研究室空无一物。正当大家感到疑惑时,壁画亮起,跳出字母welcome表示欢迎的字样。带队人员告诉大家,第三研究室是国际医学研究中心。这里的幕墙有多功能的功效,它既是调控室内温度的调节器,又是利用太阳能的照明器,同时具有放映的功能和计算机功能为一体的智能化先进设备。这时从幕墙中走出一个人,原来幕墙又有进出的功能。林教授从幕墙中出来后作简单的自我介绍,告诉大家,笫三研究楼是国际医学研究中心。研究人员把人活动的各种动态的数据,在这里加以数据分析。比如:干扰因素对机体生物钟的动态研究;各种磁场对机体的动态研究;各种化学元素对机体的动态研究;各种辐射对机体动态研究等等。通过数据分析对机体加以比对,同时进行修复性的干预。林教授饶有兴趣地告诉我们,国际医学研究中心是动态研究的体验区,这里集世界最先进的医疗设备,人可以通过医疗设备的体检数据分析,进行干扰性修复。
林教授按动指令,一座花园悄然而至。我们真正领略到了模拟真实的百花齐放鸟语花香的感受,顿时感到心旷神怡,享受着神美的景色。我们漫步在曲径通幽的花香小径,时而被鸟鸣声吸引,时而被奇花异草扰动神绪。
正当我们游兴未尽时,幕墙显示体验暂时结束,花园悄然离去。林教授告诉我们:你们在游览中被最先进的收集仪收集到了你们身体的体检数据,体检报告也随之送到每一个人的手中。
林教授又按动指令,几台干扰仪慢慢由地下缓缓升起。林教授告诉大家进入指定干扰仪,进行干扰性异变修复。在修复过程中,我们真正体验到了从异变的数据转为健康数据的整个过程,同时也真正领略了医学科学发达,给人类带来健康魅力。
进入笫四研究楼,经工作人员习教授介绍,这是器官克隆研究中心。因疾病、伤残器官的缺损都有器官克隆研究中心提供。本研究中心奉着人道主义的精神服务于全人类,服务于个体特殊需求,真正体验完美人生、健康人生科学时代的到来。
习教授带领我们参观了克隆器官研究成功的器官模型,耳、鼻、眼、舌、口腔,心、肝、脾、胃、肺、肾、以及大肠、小肠、膀胱、肌肉、血管等都展示在橱窗内。当进入研究室才真正领略到科学的伟大,我们看到研究人员把克隆完的器官在作整体拼装研究,他们在作器官运用到人体时的安全检测工作。
习教授指着正在克隆的子宫告诉大家,今后的生育只要通过模拟人就可以完成。只要夫妇的受精卵放入模拟人的子宫内就可完成生殖的全过程。大大避免了生育带来的风险。
笫五研究楼是最新研制的红外调节仪。李教授告诉大家,高科技研制的调节仪,它的主要功能是修复变异的细胞。同时模拟病菌入侵的生理过程和加以修复过程的试验。比如糖尿病、高血压、癌症等等,都是病菌阻断了生理功能正常运行所致。导致五脏六腑不能协调运作,导致八大系统的功能失效等等。我们通过调节仪完成对机体的修复工作。李教授带领我们走进修复仪的房间,观模修复仪的整个修复疾病的过程,展现医学真正进入现代化时代。
当我们体验完高科技展现外,又有一大惊喜降临,李教授、国立教授站在我们面前,国立教授红光满面,带着笑容在向我们招手。而使国立教授从死亡线上拉回来的,原来就是刚刚发明的这台高科技红外调节仪。李教授又告诉我们,国立教授又接到了新的任务,上级有关部门又要求国立教授继续带领团队,把高科技调节仪提高到更高的要求,使缩小的红外调节仪功更具有操作性,功能更先进。缩小体型的红外调节仪便于携带和随身佩戴,做到随时调节纠正被破坏的内循环。高科技红外调节仪成了生命健康的保护神。
国立教授亲自带领我们参观笫六研究楼,他兴致勃勃地告诉我们,第六研究楼研究的基因技术已经运用到临床,我们主要利用载体DNA在受体细胞中独立于染色体DNA自主复制的特性与载体分子重组,通过载体分子重组,通过载体分子的扩增提高外源基因在受体细胞中的剂量,借此提高宏观表达水平。
国立教授还告诉我们,利用现代分子生物学技术,特别是酶学技术,对遗传物质DNA直接进行体外重组操作与改造,将供体的基因转移到受体中去,从而实现受体生物的定向改造与改良。通过基因基础研究,达到利用基因疗法治疗遗传病、心血管病、糖尿病、癌症和肥胖综合症、老年性痴呆症、骨质疏松症及抗衰老等。
当我们走出基因研究楼时,我们已经有了饥饿感。我们在国立教授带领下来到就餐研究楼。当我们走进就餐大厅时,只見排例的就餐测定仪,每一个人必须经过测定仪的测定结果开出就餐单。就餐单进入机器人厨房窗口,几分钟后你的餐饮从厨房窗口送出,我们走到指定的地点用餐。国立教授告诉我们,测定仪是根据每一个人的动态测试,适合当下合成营养素的最佳饮食搭配,促成营养素的正确合成。国立教授还告诉我们,人们的饮食习惯在慢慢地演变,将来的饮食很有可能由人造饮食取替传统的饮食和使用方法。
当我们重新回到地面时,夜幕已经降临,繁星点点,月光与城市的霓虹灯互相交融。这时好像还沉醉于地下研究基地,思索万千久久不能平静。医学的明天就在眼前?人类真的与疾病分道扬镳?无病无痛的人生真的能变为现实?我们期待研究基地为人类作出更大的贡献。这就是医学的明天之路。
“叮叮叮咚咚咚……”闹铃打破了晨曦的宁静,我瞬间被拉回到现实。揉搓着惺忪睡眼才知道那是一场梦幻,我来到护士台捧起一大撂病历夹,开始了新的一天查房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