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关于路边摊的诚信问题引发了网友的广泛讨论,一位来自安徽的网友曝光了一个惊人的秘密:老人用网购菜用来当自家菜卖。
这位安徽网友走在街上,本来打算买些新鲜菜回家做饭。结果走过一个摊位,无意间发现了路边老人摆摊卖菜的秘密,挂羊头卖狗肉,拿网购的菜来冒充自己家种的,实在是太过分了。
视频中可以看到,这位老人光明正大地从后面的塑料袋里拿出一盒用一次性盒包装好的小番茄,打开后就把里面的小番茄全部倒在摊位上的番茄堆里面。
可以看出来,这位老人手法老道,从一个普通的塑料袋里拿出盒装小番茄,迅速撕去快递标签,然后巧妙地把番茄倒进他摊位上的堆里。这一套动作干净利落,看着就像干了好多年的老手。这些小番茄很可能就是从网上或超市里买的,价格实惠,质量还不错,正好符合老人转手卖出的需求。
网友分享这事一曝光,网上的反应可真热闹,评论区立马炸锅了。大家纷纷揭露了不少街边摆摊的内幕。比如有人说,那些快关门的超市里,经常能看到老人抢着买打折的菜。第二天一大早,这些菜就变成了摊主的“自家种”,虽然看上去不怎么样,价格倒是挺心疼的,还打着“绿色健康环保”的旗号卖。这种操作,真是让人哭笑不得。
说到老人的“生意经”,真是应有尽有,花样百出。比如,有网友讲了个挺逗的事。有个老人,老爱到亲戚开的干货店去买鸡蛋,还专挑那些蛋壳上带鸡屎的买。你问他为啥这么挑?老人说,带鸡屎的才够“地道”呢!
结果,这老人拿这些“地道”的鸡蛋去市场上卖,标榜着“原生态”,连鸡屎都不擦,说是更自然。听这事儿,不知道是该笑还是该哭。这老人的小心机,真是让人又气又乐。
调侃归调侃,但这背后其实隐藏着一个不能忽视的问题:在我们这个快节奏的社会中,大家都追求效率和便捷,却常常忽略了那些朴实无华的情感和信任。当“自家种”变成一种营销策略,当真诚被利益取代,我们失去的不仅仅是几颗蔬菜的真实出处,更重要的是人与人之间那份珍贵的信任和温暖。这种情况提醒我们,要珍视并维护这种基本的人际关系和信任。
网友热议有人说,“超市里那些快打烊时打折的菜,老是被一些老人抢购一空。第二天,这些老人就拿这些菜出摊,挂着“自家种的”招牌卖,价钱还不便宜。”
还有网友透露个小窍门,“如果摊上的菜品种超过三种,那多半不是真的自家种的,因为普通家庭种的菜,种类也就那么两三种。这种事儿听着挺让人哭笑不得的,不过也能理解老人们想要多挣点钱的心情。”
网友们这样说:摆摊的菜如果干干净净、种类多,多半不是自家种的。真正的老农自种的菜,哪有那么一尘不染,通常都会带点泥土的痕迹。而且自家的菜都是有季节的,像西红柿、黄瓜这些,不用大棚栽培,哪能整年都有得卖呢?
还有网友分享自己的亲身经历:“我上次买了一筐‘自家养的鸡蛋’,结果蛋壳上还有超市的批号呢,我气得直接退货了!”这种“摆摊加批发”的套路,不但让消费者感到失望,还让真正卖自家产品的农民莫名其妙背了黑锅。
结语看了评论区的热闹,只能说,老人们真是越来越精了。他们利用信息差,从超市或网上买到便宜的菜,然后转手卖出,赚取差价。这得益于他们的机智和能力。只要不坑人,这样做也可以给老人们带来一些收入,帮助他们补贴日常开销,总比在家里无所事事强。这就是老有所为,也是老有所乐嘛!
十分感谢各位看官对本文的阅读,请在下方评论区留下您对此事的看法。
以上内容资料均来源于网络,如果有侵权,请第一时间联系作者,作者会第一时间删去作品。本文作者无意针对,影射任何现实国家,政体,组织,种族,个人。相关数据,理论考证来源于网络资料,以上内容并不代表本文作者赞同文章中的律法,规则,观点,行为以及对相关资料的真实性负责。本文作者就以上或相关所产生的任何问题概不负责,亦不承担任何直接和间接的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