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曾开想要开除毛主席,给毛主席记大过的人,他是30多岁的年轻校长,也是50年代的地主。
他晚年米下锅重病在床,曾意气风发想要开除开除以毛主席为首的17个闹事学生。
可是毛主席却非但不计较他曾经想要开除自己的“罪过”,而给他送去1200斤米,和自己的50万旧币的。
驱张事件不仅要看看伟人的能力,伟人敢叫日月换新颜的气魄,也要看伟人的胸襟,伟人的容人之量。
韩信不计较胯下,给曾经侮辱自己的人封官。毛主席不计较张干曾经想要开除自己的事情,反而关照张干的晚年生活,还曾将张干接入进入中南海,给张干介绍自己的儿女们。
甚至连张干女儿的工作也是毛主席调动的,张干的晚年时期身体已经体弱多病,已经难以为继了,在百般无奈之下,他给毛主席寄去了一封信件,说明情况。
毛主席立即答应了,将张开的女儿调往湖南,也能更好的照顾张干的生活。
毛主席
张干校长是得罪了毛主席,却依然深受毛主席关爱的校长,是毛主席曾经的老师。还曾有一次跟杨开慧的父亲杨昌济“打擂台”。
湖南省立第一师范出了一桩大事,这一桩大事就是每年多征收十元的学杂费,此事一经公布便引起学生内的极大轰动,学生们开始反对,并将矛头对准了学校的校长张干。
因为关于学校征收学杂费也是是众说纷谈,甚至有了张干为了升官儿,所以主动提出要征收学杂费的事。
张干校长自然被群起而攻之,而其中攻击张干校长的“主力”之一便是昔日的毛主席。
更为确切的说,毛主席也并非主力,当时的毛主席偶然间看到了学生们的口诛笔伐攻击张干的文章。
1918年3月,湖南省立第一师范学校第八班合影(四排右二为毛泽东)
文章上主要列出了几点驱逐张干原因,主要内容是将张干列为不仁不义,不忠不孝之辈,毛主席看到后笑了,说“我们是反对张干当校长的,又不是反对张干当家长的。”
于是毛主席便连夜重新起草了一篇文章,文章中主要提到了张干办学无力延误学生等,可以说,毛主席的文章气势磅礴并直击人心。
这一篇文章在校内引起了巨大轰动,事情自然顺风传到了张干校长的耳朵里,张干很是恼怒,想要惩办“闹事”的毛泽东。
1919年5月,湖南省立第一师范湘潭学友会合影(二排左三为毛泽东)。
杨昌济得知此事后,立马联合其他老师对张干校长的决定进行反对,表示毛泽东是天下奇才,并不该被给予退学的处理。
张干余怒未消,仍然想要惩办毛泽东,此时杨昌记等老师们也组成团体,纷纷与张干唱反调,而学生们也为了对付张干,开始了罢学罢课。
并发出了“张干一日不撤职,我们便一日不上课”的口号,事情越闹越大。
张干
教育司也开始派人前往学校安抚学生们,可是群情激烈,学生们并不愿买账,教育司也不得不发话,为了平息众怒,也暂时做出了妥协,“你们先上课吧,下学期张干也就不来了。”
可在当时那个混乱的年代,很多事都是处于迷雾之中的,人也是处于迷雾之中的。
张干固然有他可恨之处,可是却也并非真的大奸大恶之辈。
张干的故事张干有过很多故事,张干自小家境贫困,他上学的学费甚至是哥哥靠磨豆腐,打零工干散活,靠乡亲们接济,才上完的学校。
张干自小成绩优异,他因能力出众,30多岁便干上了校长的职位。在张干升任校长时,却面临着着极其复杂的形势。
湖南省第一师范学校的前任校长孔昭绶是一个爱国爱民,有着救世治国思想的校长,他温柔和蔼,关爱学生们,同时也引导学生们多读进步书籍,加入救国之中去。
孔昭绶
可是这一位校长他的下场却并不好,后来的得到的只是一张通缉令,被迫背井离乡,甚至湖南省立第一师范学校也受到了冲击。
所以张干上任后面临着极其艰难的局势,他不愿意再重蹈覆辙。在当时摆在他面前的只有两条路,一条是像前一任校长那样做一个激进派,另一个选择便是为了学生们的未来,为了湖南省第一师范,做一个委曲求全派。
他选择了第二条道路。在学校中,在学生们眼中,因此,张干变成了一个不苟言笑并且不讨人喜欢的校长。
可其实张干的初心仍然也是为了学生们,他担忧如果过度的激进,会给湖南省立第一师范带来极大的冲击,学生们会因此受到伤害。
张干说“我也不愿委曲求全,可是我更不呢能拿学生们的命运开玩笑,他们还是正在成长的青年们,在学校里才能接受更好的教育,我让他们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是为了让他们在此政局下能够保全性命,在真正的时机到来之际,去尽情的施展自己心中的抱负和才华。”
这便是张干的初心,关于张干的故事曾有过那么一个小传闻。张干曾经为了免收学生们的十元学杂费,曾多次前往都督府求情,可是政界的安排又岂是他一个小小的校长可以干预的,哪怕他鞋底跑破了,依然扭转不了大局,还被迫成了政府的替罪羊。
后来一段时期学校面临着穷困的处境,甚至学生们的吃饭饮食都成了问题,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张干甚至卖了自己的怀表,四处寻求拨款和赞助,求到了长沙巨富陶斯咏的父亲那里,可是陶斯咏的父亲却提出了一个要求“给钱可以,我可以给你5000大洋,但是只有一个条件,那便是要你开除毛泽东。
毛泽东
张干气愤的拒绝了,他与毛泽东的矛盾是一回事,可是在别人拿自己学生“开刀”时,那就是另一回事了,不管原因为何,他作为一个校长,他是需要保护自己的学生的。
可是张干是一个不善言辞的人,他为湖南省内师范所做出的行动,并没有向学生们透露半句,他自小的成长环境以及他自小家境穷困自我打拼的经历,都使他成为面冷心热的校长。
学校征收学杂费的背景是较为复杂的,一开始毛泽东考入的是湖南省立第四师范学校,而且凭借一篇作文便惊艳了几位音乐卷老师们,让老师们为此感叹,“这样的文章我辈几个人能做的出来啊。”
在毛泽东考入湖南省立第四师范后不久,湖南省立第四师范和湖南省立第一师范合并,这两所学校的合并也产生了一系列的问题。
首先便是学习期限的问题,因为两所学校的合并,湖南省立第四师范中的学生们已经上了半年的学了,可是在转入第一师范后,他们去只能从零开始,再次沦为一年级。
这意味着他们要多上半年的学,多交半年的学费,这样的金钱对现在的我们而言可以说是九牛一毛,可是对当时的学生们,尤其是家境穷困的学生们可以说是雪上加霜。
所以在征收十元学杂费的规定一出来,便瞬间成为了导火索,将学生们心中的不满情绪最大限度的激发了出来,因此也爆发了那一场驱张运动,最后张干被迫引咎辞职。
后来张干校长前往其他学校教书,在40年的教学期限下来,张干自然也积累了一些存款,可是这也导致了他在那个年代被打为了地主,生活顺间由鲜花烂漫的春季进入了冰天雪地的冬季。
在此期间他也因为曾经的往事,可以说是被当地的同乡们甚至某些领导人员们戳了不少脊梁骨,毕竟张干有着开除毛主席,给毛主席记大过的先例,甚至还曾经在重庆谈判前给毛主席寄去过一封信。
信上的一段内容为“应召赴渝,幸勿固执”。信的这一段内容也被过度解读,毕竟“应召”一词有着皇令的意思,“应召”也被人解读为是将蒋介石当成皇帝。因此在当时那个年代,张干的生活受了较大冲击。
在周世钊得知张干的情况后,将此事反映给了毛主席,毛主席听后感叹道“他是一个很有能力和才干的人,30多岁,年纪轻轻便当上校长,到现在了还在吃粉笔灰,一个令人敬佩的老师。当时也是我过于激进了,多读半年书也没有什么不好的,也是增长知识嘛。”
给张干寄去粮食毛主席给湖南省主席写了一封信,信上写明“张干现在已经是70岁的老人了,他一生教书也从来没有做过什么坏事,是一位虔诚的教师,现在生活却很是辛苦。
可以酌情给他安排生活补贴以及米面等,并派人前去慰问。”
毛主席和张干校长(左二)在北京
因此在毛主席的关照之下,张干的生活才有了改善,因此收到了寄过去的1200斤粮食和50万旧币。
毛主席还给张干寄去了一封信件,张干收到那一封信后两手颤抖,眼含热泪。
后来在60年代,在张干患病在床时毛主席又派人寄去自己的部分稿费,还特意派湖南省委书记给张干送过去,张干当时摇着头说“这我怎么敢当呢?我现在年纪也大了,也无力再为学校,为国家尽心力了,这钱我受之有愧呀。”
省委书记却说“这是毛主席自己的稿费,主席说让您一定要收下,如果不够再告诉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