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用美容仪这几年在中国市场上呈现出一轮消费的井喷,也成为不少小家电厂商眼中的“金娃娃”。这本是一个大有前途的行业,市场蓝海底下暗藏的“礁石”却让许多消费者望而却步,从而给整个美容仪行业的快速发展拖了后腿。
乔华||撰稿
消费升级背景下,越来越多年轻人对美容的呵护、相貌的管理和自身的清洁,有了更加多元和精致的诉求。特别是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美容需求在逐年增长,微博、小红书等新媒体的崛起也在强化产品的种草效应,超声波导入、光子嫩肤、高周波电疗……爱美之心人皆有之,融入智能科技后的美容仪也成为“面子工程”的新刚需。
来自《2020线上家用美容仪消费洞察报告》显示,近6成的受访20-49岁中国女性城市消费者表示,曾经至少使用过一种家用美容仪产品。而据拼多多近日公布的年货节大数据显示,人气美妆产品成为了年货最热门的产品之一,护肤品、彩妆以及电子美容仪品类成为热销产品,其中,像洁面仪、美容仪等美容仪品类产品销量同比增长4倍以上。
在疯狂的种草下,家用美容仪市场规模也在不断扩大。第三方机构预测:2019年中国美容仪市场规模达到了66.2亿元,产量679.4万台,同比增长21.82%,2014年到2019年6年时间内行业规模增长超过3倍,预计2020年市场规模将达到80亿以上。
不过就在家用美容仪市场的急速狂奔,却遭遇美容仪在产品质量、用户体验等方面上的“拖累”。近段时间以来,有关美容仪行业和产品的问题屡屡见诸于报。近日,南都对9款热销美容仪产品进行送检,测试结果发现Me Smooth等2款美容仪产品,工作表面温升超过标准限值,消费者长时间使用容易造成皮肤低温烫伤。
对此,Me Smooth的生产厂家对媒体回应称,这款产品接触皮肤后才会开始工作发热,不同测试仪器、测试环境、测试方法和测试位置,美容仪样品的检测结果也会不同。不清楚检测具体过程,对检测结果保持怀疑。此外,该厂家还表示,“我们只是代工厂,接收过松下、小米等众多品牌的产品代加工。”
不仅是产品质量和性能等问题屡屡受到社会的质疑,同时这也暴露出家用美容仪乃至整个小家电行业售后问题得不到解决的痼疾。
一边是井喷式的增长,另一边却频频被曝出各种问题,究其原因在于:大批企业涌入,导致了美容仪行业存在鱼龙混杂的现象,部分企业为了快速推出产品,没有经过科学的临床试验就跟风生产,或者夸大效果虚假宣传;家用美容仪行业也存在国家强制性标准和行业标准空缺的问题,一旦规则缺失,主要依靠企业的自律自省来守住产品质量的底线,势必很难实现。
这本是一个大有前途的行业,和传统护肤品相比,家用美容仪效果更加显著;和专业美容项目相比,美容仪使用更加方便、容易操作,对于上班一族来说更加友好,而且价格也更容易接受。但市场蓝海底下暗藏的“礁石”却让许多消费者望而却步,从而给整个美容仪行业的快速发展拖了后腿。
无论是从市场规范化发展、提高产品质量、强化售后服务,还是从消费者权益保障等各方面而言,都需要尽快完善美容器产品相关的国家及行业等相关标准。同时,需要企业、商家、平台等的共同努力,毕竟美容仪行业能够驶向更远对各方的发展都是有利无害的。
====
智家电(ijiadian):智能互联网时代家电新媒体,关注互联网智能化拐点时代的家电产业转型进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