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人天生就不愿服从命运的安排。
还记得电影院里,哪吒喊出那句“我命由我不由天”时,台下观众的反应吗?
有些人忍不住想为这个霸气的小子鼓掌,有人却在心里嘀咕:“这哪吒是不是有点过分了?
”但无论反应如何,故事已经刻在了那些反抗命运的年轻人心里。
于是,网友们开始调侃:“天庭F3”——哪吒、孙悟空、二郎神,成了反骨的代表。
他们的故事,似乎每个时代的人都看不腻。
哪吒、孙悟空、杨戬成“天庭反骨仔”F3如果让你想象一个神话故事里的叛逆者,可能第一时间就会想到哪吒的形象:一身红衣、眼神坚定,敌不过命运也要硬着头皮闯上一遭。
可仔细一琢磨,他并不孤单。
孙悟空和杨戬,一个能闯龙宫,一个敢劈桃山,凑到一起,妥妥的“刺儿头三人组”。
网友之所以称他们“天庭反骨仔”F3,不仅仅是因为他们爱闹事,更因为他们的叛逆各有特色。
哪吒脾气最冲,直接把自己的骨肉剔了,来个“重生”;孙悟空是个坚韧的奋斗型选手,哪怕被五指山压了五百年,也等着有朝一日再挥动金箍棒;二郎神杨戬看似服从天庭,但其实一直在偷偷推行自己的“独立计划”,劈山救母就是最好的例子。
网友们调侃哪吒是“五斤藕粉的火药桶”,而孙悟空或许是最“单纯善良”的一个。
而三人中活得最“通透”的被认为是杨戬,比起直接对抗,他更像个用智慧博弈规则的人——大家甚至觉得,他欠了焦恩俊那版潇洒形象的功劳。
中国神话里有叛逆的哪吒和孙悟空,西方神话里也不乏类似的角色。
比如希腊神话中的普罗米修斯。
要说“反叛”的格局,他可比天庭F3大得多。
面对奥林匹斯众神决议不给人类火种的决定,他不仅不服,还直接盗火,带给了人类。
从此,人类的生活开始焕然一新。
但代价是什么?
是无尽的折磨。
他被宙斯锁在高加索山上,每天被鹰啄食肝脏,夜里又重新恢复,循环往复,永无止境。
而北欧神话的反派洛基又是另一种风格。
他是个古灵精怪的角色,常常以恶作剧让诸神头疼。
而在诸神黄昏之战中,洛基满怀复杂的情感,与那些他挑战的神族同归于尽。
比起普罗米修斯,他更像是哪吒和孙悟空的混合体:桀骜、不听话,但内心又有着自己的情感和宿命。
不管是哪个神话体系,反叛者的形象都成了“挑战规则”的符号。
一些人或许迷恋他们的勇气,也有人欣赏那种不轻易低头的骨气。
电影与受众:现代青年为何钟情神仙造反近些年《哪吒之魔童闹海》的大火,正说明了观众对“叛逆”故事的热爱。
事实上,当代青年人跟哪吒、孙悟空们似乎有着某种共鸣。
面对越来越快的生活节奏,越来越多的社会规则,年轻人觉得自己仿佛也有了“紧箍咒”。
无论是孙悟空的“不上天庭坐冷板凳”,还是哪吒的一句“去他鸟命”,其实都映射了许多人心里最不受拘束的一面。
网络上,网友们曾经用一句话总结那些富有叛逆气质的角色:“他们反抗的不是规矩,而是那些不合理的、压得喘不过气来的安排。
”神话被拍成电影,变成了一个个贴近现实的隐喻。
哪吒的“命运由我不由天”看似是天马行空的自白,但对许多人来说,它喊出了面对不公和误解时最底层的呐喊。
叛逆与成长:观众眼中的哪吒和孙悟空当然,年轻人热爱这种“神仙造反”的故事,不仅仅是因为叛逆本身。
叛逆只是开头,成长才是最终的归宿。
哪吒的故事,不光停留在他面临的那些困境和矛盾上,更有他最后对命运的态度转变:不再执着于破而后立,而是找到自己的路。
孙悟空的五百年,也看似是被压制,实则是他的历练和蜕变。
而杨戬则通过自己的坚持完成了家人的救赎。
观众的共鸣,不仅仅是对他们叛逆行为的叫好,更是被他们面对命运选择时的态度打动。
他们敢于突破规则,却也懂得承担后果。
这种从“对抗”到“适应和改变”的过程,展现了另一种价值——事情可以被改变,但需要找到一个适合的方式。
结尾:叛逆之后,我们寻找什么?
从神话到现实,叛逆本身并不稀奇,更难得的是叛逆之后的人生选择。
无论是向命运挑战的哪吒,还是在天庭中找平衡的杨戬,甚至是欧美神话里的普罗米修斯,他们的故事最终都会落在一个点上:改变的意义是什么?
电影里,哪吒说了句掷地有声的话,“因为我们太年轻,不知道天高地厚。
”可是,再过几年,当热血冷却之后,那些叛逆的人会渐渐明白,大喊口号只是开始,更重要的是,在规则的夹缝中找到属于自己的空间。
叛逆教会我们勇气,而生长则为叛逆找到落脚点。
不管是神话里的“反骨仔”,还是现实生活中的我们,终究要用自己的努力去给命运一个交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