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5年,公安部派人包围了北京饭店,他们此行的目标,是一个名叫潘汉年的男人。
潘汉年是何许人?他是统战部的部长,也是上海市的常务副市长,他还有一个大名鼎鼎的称号“谍王”。
他究竟犯下了怎样的错误,使得自己锒铛入狱?为何毛主席原谅了很多人,却唯独不原谅潘汉年?
情商过人,领导特科潘汉年生于1906年,江苏宜兴人,他的家庭不算富裕,十二岁的时候就和同乡的人来到上海闯荡,在书店和报社当学徒。
彼时的中国正处在清朝末期,封建残余和改革之火同时存在,是一个动荡不安且充满挑战的时期。
彼时,进步思想的浪潮开始在华夏大地上涌现,身为学徒的潘汉年,理所当然的接触到了这些知识并受其影响,1925年,十九岁的潘汉年加入了我党。
他先是在郭沫若和田汉创办的创造社工作了很长一段时间,后来又亲身参加与创办了非常著名的上海左翼作家联盟,数年的经验积累,使潘汉年成为上海文化战线的负责人之一。
直到1931年,一个大事件的发生,彻底改变了他,使他走上了一条有别于文化战线的新革命道路。
1931年4月,我党的中央特科的负责人之一,掌握大量我党核心信息的顾顺章被捕入狱,并在不久后选择叛变,上海的中共地下组织遭受到了毁灭性的打击,尤其是顾顺章负责的中央特科,几乎被完全摧毁。
为了能够尽快恢复我党在上海的活动,周恩来委派江苏省委重新建立中央特科,而潘汉年就是周恩来指定的负责人之一。
中央特科是我党早期的特工机构,主要负责收集情报、保卫高层、铲除叛徒等工作,潘汉年成为特科负责人,意味着他正式从文化战线,转移到了谍报战线。
潘汉年为什么会被中央委以重任,因为他有着一样过人的本领,他的交际能力非常强,可以和各色人物打交道,情报收集能力堪称一流。
都说人靠衣装,潘汉年在着装上和当时大多数的共产党人不同,整天西装革履,发型整齐,戴着一副金丝眼镜,往上海的高档会所一站,人们几乎都会觉得这是一个富家公子哥。
而且他的社交能力极强,很会拿捏人心,说话办事总能令人满意,整个上海的三教九流都有潘汉年的朋友,这些特质,正是中央对潘汉年委以重任的原因。
潘汉年临危受命,他对我党又做出哪些贡献呢?他刚一上任,就打了一个非常漂亮的翻身仗。
当时国民党内部都认为,我党在上海的情报机构已经全面瘫痪,反共气焰极其嚣张,潘汉年看出同志们意志消沉,他很清楚,想要重振士气,让民众恢复对我党的信心,就必须打出一个漂亮的翻身仗。
经过紧密的调研,潘汉年下令,刺杀时任淞沪警备司令部督察长的王斌,这个王斌专门负责国民党与各个租界巡捕房的联络工作。
国民党想从各国的租界逮捕我党成员,必须联系租界内的巡捕房,而王斌手上又沾满了我党成员的鲜血,杀死王斌既可以有效打击国民党的行政效率,又能够大振我党的士气。
如何刺杀王斌,在他办公的警备司令部肯定不行,那里戒备森严,且王斌为人谨慎,连住所的飘忽不定。
潘汉年灵机一动,自己以前从事文化工作,跟很多书店的老板都有联系,而淞沪警备司令部同样兼任查抄违禁书籍的任务,这些书店老板为了书店安全,必须要和王斌打好关系。
潘汉年心生一计,他先是请来几个书店的老板,告知他们自己想开书店的想法,希望几位书店老板能够牵个头,让自己认识一下警备司令部的大人物,自己去送送礼,拜拜码头。
这几个书店老板逢年过节都会给王斌送礼,自然知道王斌的住所,酒过三巡,这些老板也没在意,拍着胸脯答应了潘汉年,就这样,潘汉年得到了王斌的具体住址。
得到具体地址的潘汉年立刻派人盯梢,摸清楚了王斌的出行规律,一天下午,当王斌坐上准备好的黄包车时,一位特科成员冲出来,对着王斌就是一阵扫射,王斌当场毙命。
这场行动不仅仅是潘汉年的开门红,更是极大的提振了我党的信心,打击了国民党反动派的嚣张气焰。
心存侥幸,含冤入狱直到新中国成立,潘汉年一直活跃在抗战的第一线,无论是抗日战争期间,亦或者是解放战争期间,都能看到潘汉年的身影。
虽然他并没有在战场上与地拼杀,可是在收集情报、刺杀要员、保卫高层、开辟路线等方面,皆有建树,潘汉年配得上“谍网”的称号。
可就是这样一位功勋卓著的功臣,又为什么被逮捕呢,这件事的起因还要从抗战讲起,那时候潘汉年的主要任务,是在上海收集日伪政府汪精卫的情报。
潘汉年借着我党早期叛徒胡均鹤,搭上了汪精卫的头号特务李士群的线,想借此机会刺探日伪军的情报,而此时的李士群对汪精卫也早已是离心离德,想要另寻出路。
潘汉年借着这个机会,从李士群的口中得知了大量日伪政府的核心情报,可天有不测风云,一次见面后,李士群竟然邀请潘汉与他一同会将汪精卫。
潘汉年非常惊讶,正常来讲,这样重大的会面是必须要向组织汇报的,可箭在弦上不得不发,并且李士群和他本就是一条绳子上的蚂蚱,想来也不至于害他,于是潘汉年在没有征得组织同意的情况下,前往南京会见了汪精卫。
汪精卫之所以想要见他,潘汉年心里也很清楚,如今的日军败局已定,汪精卫所求无非是想谋条生路,由于此次会面并没有达成什么有效的合作,之前也没有向中央报告,潘汉年就将这次会面隐藏了起来。
整场会面,只有潘汉年、李士群、胡均鹤、汪精卫四个人知道,对于潘汉年来讲,他并不觉得有人会主动说出此事。
可世间缘分就是这么神奇,胡均鹤后来投靠到了饶漱石的麾下,1953年的时候,饶漱石和高岗密谋进行反党活动,结果在中央会议上被揭发,饶漱石和高岗均被逮捕,而胡均鹤作为饶漱石的手下,也同样被逮捕。
随着饶漱石和高岗被捕,毛主席在会议上明确指出,同志们如果有历史问题,应当尽快向党中央汇报并阐明事情的原因,中央将采取宽大处理的方式,不予以追究。
当时潘汉年虽然心有余悸,但依旧没有向中央汇报自己私下面见汪精卫的事情,因为在他看来,知晓这件事的四个人中,李士群和汪精卫都已经离世,只剩下了潘汉年自己和胡均鹤。
自己如果将此时上报,难保有心人会借机做文章,影响到自己,再说这件事已经拖延日久,如果中央要追责下来,自己也难逃其咎。
在经过一系列的纠结与思想斗争后,潘汉年依然没有选择汇报此事,可随着胡均鹤被捕,事情又一次陷入了被动。
又过了一段时期,潘汉年最终还是决定汇报,他找到了老领导陈毅元帅,将自己与汪精卫见面的事情告知了陈毅。
在此之前,被捕入狱的胡均鹤也向中央详细递交了自己的历史问题,其中就包括了潘汉年与自己会见汪精卫的事情。
中央其实早就知道了潘汉年与汪精卫会面的过程,只不过一直没有主动提出,而是等着潘汉年亲自汇报,也算是在给潘汉年一个自我坦白的机会。
可没想到,左等右等,居然等来了老元帅陈毅,这是什么意思,让老元帅来说情吗,之前在大会上中央就已经明确提出,积极坦白历史问题的同志,中央都会采取宽大处理,可潘汉年的行为完全与中央背道而驰。
毛主席听闻后,生气的说道:“说了多少次了,有历史问题的同志要积极坦白,中央会宽大处理,为什么要拖到现在,还不肯亲自前来,究竟是什么心思。”
于是毛主席对潘汉年的报告上,写下了此人不可再信任的批注,至此,潘汉年的政治生命彻底走到了尽头。
唏嘘人生,终的平反被逮捕后的潘汉年,先是被关进了功德林,在里面关押了七年,后来又被判了十五年的有期徒刑,可以说,潘汉年因为自己的侥幸心理,还有犹豫不决,最终含冤入狱,令人唏嘘。
1977年,潘汉年因病去世,但他身上的罪名依旧没有洗清,直到时间来到了1982年,经过多年的查访,党中央最终确定,潘汉年没有投敌行为,为潘汉年同志昭雪平反,恢复了他的名誉。
从古至今,谍报工作都是一个组织、一个国家的重中之重,领导谍报机构的负责人,其忠诚性必须被充分证明,切记不能因为一时的得失,犹犹豫豫,否则终将害人害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