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仅供学习、参考,不能替代医嘱和处方。文中所述配伍、方剂,必须在中医师当面辨证指导下来借鉴、应用,切勿盲目尝试。)
今天这篇文说,我想和你聊聊,关于糖尿病皮肤瘙痒的事儿。
我们都知道,糖尿病,是一个燥病。肺、胃、肾三部阴虚,常常是发病之因。而疾病形成以后,机体对津液的疏布、代谢之能减退,又会加剧燥热的状态。
所以说,糖尿病人出现皮肤瘙痒,是很正常的事儿。
我给你说个简单的医案故事。
话说有这么一个女子,就诊当时是66岁,医案记载姓陈。这个人,最初就是因为全身的皮肤瘙痒,才到医院看病的。
面对这个情况,医院皮肤科大夫很有经验,安排患者做血糖尿糖等检测。
这一测,好家伙,看出来了,此人有糖尿病。
本以为,把糖尿病控制好,这皮肤是不是就不痒了?
但事与愿违。后来发现,尽管用药后,身体部分指标有所改善,但皮肤瘙痒还是比较明显。
这怎么办啊?患者决定,投中医治疗。
刻诊,见患者脉弦细,舌质暗红,苔薄少津,中根黄腻。瘙痒感主要集中在躯干部位,和两侧上肢。到了晚上,瘙痒感特别严重。由于经常抓痒,患者皮肤有多处抓痕。
细问得知,患者平时口干,总忍不住要喝水,大便却十分干燥,一粒一粒的。
了解到这些,医家心中有了定数,于是提笔书方一首。但见——
生地黄、赤芍、牡丹皮、僵蚕、白蒺藜各10克,水牛角、地肤子各30克,全瓜蒌和决明子各15克,炒枳实和丹参各10克,每日一剂,水煎,早晚分服。
结果如何?患者服用7剂以后,感觉皮肤瘙痒缓解了十之七八。而且,大便开始通畅。
就这样,原方保持不变,继续投用。大概一个月之后,患者诸症悉平,停药。随访一年,病情未曾复发。
这张医案故事,刊载于2002年的《实用中医药杂志》上。感兴趣的朋友,不妨去认真查阅一下。
这里的道理,其实不用我多解释什么。
前面我说了,糖尿病,是一个燥病。阴虚为本,燥热为标。
既然是这样,那么患者就容易出现阴津不足、血燥生风的现象。如此,患者的皮肤瘙痒问题,就会显现。
既然如此,要想改善,就必须滋阴凉血,润燥祛风。好了,我们本着这个思路,来看看当时医家用的配伍——
生地黄、赤芍、牡丹皮、僵蚕、白蒺藜各10克,水牛角、地肤子各30克,全瓜蒌和决明子各15克,炒枳实和丹参各10克。
这里头,由于患者大便不通,所以用瓜蒌、决明子和枳实通便。大肠润泽,大便通畅,里热得以排解,问题基本就好了四分之一。
接着,用生地、赤芍、牡丹皮、水牛角、丹参来清热凉血。这相当于古方犀角地黄汤的配伍变化。
最后,用白蒺藜、地肤子、僵蚕来祛风止痒。
如此,问题就得到了很好改善。
其实,关于这个糖尿病所引发的皮肤瘙痒,很多患者都曾经遇上过。说实话,这病不好治。因为它的诱因,太顽固。除非你把糖尿病彻底治好了,否则就难以从根本上断绝它。
中医在这方面,积累了不少经验。上面文老师所说的,算是经验之一。我觉得,无论是专业读者,还是非专业读者,最好都能用心体会一下。如果有必要的话,可以在中医师辨证指导下来借鉴、化裁。辨证要点,医案中有详细叙述,我就不多说了。
[开怀大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