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冬龄的取舍,将书法推上悬崖,举得虽高但摔下更惨

七陆书法 2024-07-11 12:55:16

王冬龄先生的乱书到底有什么价值?这个问题困扰着很多的书法爱好者,之所以困扰的都是书法爱好者,而非书法从业者,就在于双方对书法审美的角度是不同的,很多书法爱好者还没能够接受现代书法,所以更难接受王冬龄先生的乱书。

中国书法可以算是世界上传承历史最久的文化艺术形式了,书法之所以会传承千年不衰,主要在于它和文化的紧密关系。

在书法还注重实用性的时代,手写文字是文化传承的主要方式,两者难以分割,人们热爱文化而亲近书法,赏文之美品字之佳,情感交融深入其中。

所以传统书法审美的方式总是从阅读开始的,先去读文然后再品字,文读不顺,自然没有太高情绪去品字。

然而现代书法更注重视觉感受,文字内容已经不再重要,书法家创作重点也更倾向于艺术构思,文字内容只是为了展示艺术效果的辅助。

所以很多书法家都提出书法不是用来读的,而是被欣赏的,阅读已经不是欣赏现代书法的必须过程。

王冬龄先生就很好的实践了这种理念,他的乱书几乎无人能读,强制人们放弃阅读去看表象,这是对书法艺术最大胆的取舍。

很多书法家都对王冬龄先生的乱书大加赞赏,著名书法家张旭光先生甚至认为乱书具有世界性的审美通感,已经是世界性的艺术,是伟大的书法。

不过放弃书法的阅读性,是一种非常危险的理念,虽然将书法捧上了世界性艺术的高度,但是却将书法推上了危险的边缘。

这种取舍割裂了书法和文化的关系,切断了书法最根本的营养来源,如大树刨根,会令书法慢慢枯萎。

书法感受不到文化,文字不能被阅读,只注重线条的质感和整体的布局,这样的书法又与绘画有多大区别呢?

简单的线条堆叠也能产生和乱书一样的效果,为什么一定要用文字呢?连文字都不再必须,又怎么能够称之为书法呢?

书法的主体只能是文字,过于单一造成书法的竞争力脆弱,稍稍过界就有可能被其它艺术形式吞噬,当下流行的印刷体、江湖体都在模糊书法和美术之间的界限。

而乱书则彻底让书法委身于绘画,失去了书法的本质。

书法能够传承至今天,始终在走独立发展的道路,其它艺术的介入,都只能作为书法的营养,不能动摇书法的根本。

乱书作为一种创新尝试未尝不可,但是不应该被推崇和普及,大家都学乱书,那么书法就真的消亡了。

0 阅读: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