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祥如意》:我们的“根”,将会在哪里?

有爱评论区 2021-02-02 10:56:39

已经很久没有看到像《吉祥如意》这样能让我思绪万千的电影了……几个月等待,值。

这部影片用最朴实无华的镜头,切入了万千中国人的肌理,也刺进了每一个有所所悟之人的心里。

只要你是说中文的成年人,只要你踏入社会有些年头了,你就一定能在这部片子里找到自己或者亲人的影子。

《吉祥如意》的成片过程中充满了意外,可它“意外”的优秀品质也抛出了一个现实:我们的前路也许并不如想象中那么明朗,因为我们的来路正在渐渐变得模糊、暗淡。

【友情提示:下文会有剧透,但关系不大,无论你打不打算看《吉祥如意》,我都希望你能把下文读完。】

《吉祥如意》分为两个部分,前半部分是导演大鹏拍摄自己回乡后家庭生活的伪纪录片《吉祥》,后半部分是记录《吉祥》拍摄过程的真纪录片《如意》。

先说《吉祥》。

主角是大鹏的三舅王吉祥,一个能吃能睡却没有正常意识、生活无法自理的62岁痴傻老人。

通过片中的种种信息线索能发现,三舅曾是家里五个兄弟姐妹里最有能耐、贡献最大的人,当过兵,做过保卫科科长,还帮过亲人们许多忙,可惜壮年期时精神出了问题,妻子和他离了婚,还带走了女儿王庆丽。

三舅平日里反复念叨的“文武香贵,一二四五”,正是两个哥哥和妹妹弟弟的名字,再加上那句“明早找妈”,并能认出多年未见的女儿,都证明了他心里最在意的就是自己的亲人。

随着故事渐渐展开,三舅的亲人们也纷纷进入了角色——一家人真正的羁绊是共同的母亲,当老太太去世后,大伙也就失去了最重要的纽带……

于是,拍完新的全家福照、(或许是最后一次)聚在一起过年的家人们,开始讨论一个老生常谈的“新问题”:王吉祥该怎么安置?是让10年来第一次回乡过年的女儿王庆丽接走,还是让已经照顾了老三20年的老二家继续负担,抑或是大家一起凑钱出力想办法?

商讨逐渐变成了争吵,直至影片结束,都没给出王吉祥如何去留的答案……

和千千万万普通家庭一样,老王家拥有孝顺、暖心、团结的亲情和温存,也有推诿、好面、消极的的窘迫和无奈,影片前半部分就在王吉祥的雪中独步中结束了。

至此为止,《吉祥》只能算是一部不错的、反映一个农村家庭困境的纪实短片,它太平实无华了,以至于刚开始看时我都有些犯困,直到家庭的隐忧慢慢浮现,我才感受到了这个家的真实与不易。

紧随其后的《如意》,彻底改变了整部影片的气质,它把《吉祥》展现的生活切面给剁碎抹平,重新递到了观众们眼前。

如果说《吉祥》只能让一部分有着相似经历的人感同身受,那么《如意》会把剩下所有人都一网打尽。

导演大鹏从幕后走到了幕前,王吉祥真正的女儿王庆丽也出现了——饰演王庆丽的刘陆是全片中唯一一个演员,其他角色都是“本色出演”,但在《如意》里,我们能看到生活更错综复杂、一言难尽的样子。

要解释这种感觉,只需提一场极富代表性的戏即可:大年夜一家人聚餐时,随着老一辈人起了争执,无地自容的“王庆丽”突然下跪哭着向长辈们道歉,然后情绪失控下逃离了镜头……声音留给了本该喊“停”却仍在继续的争吵,画面则给了躲在隔壁的两个王庆丽。

是的,一假一真两个王庆丽在此时同框出镜,区别在于,假女儿是失魂落魄地干坐着沉默不语,真女儿则在事不关己般地玩着手机。

一个在大家常识中应有的“真情”,是假的;一个出人意料令人心寒的“淡漠”,却是真的。

在《如意》中,演员刘陆更像(也确实)是一个局外人,她无法理解自己饰演的角色,她询问王庆丽的问题“我还是不理解,为什么你十年不回来呀?”就和王吉祥的去留一样,始终没有答案。

大鹏是想借这种强烈的对比,来对“王庆丽们”进行家庭责任和伦理道德相关的批判吗?稍微有点同理心的人,就不会得出这样的结论。

因为我们是外人,我们无法准确知晓当事人是怎样的想法。

在我看来,真假王庆丽截然不同的表现存在一个共同点,即都是对现实痛苦压迫的一种逃避……随着镜头内外人物形象的模糊,关于亲情、乡情的沉重情绪,也悄悄感染了所有人。

导演大鹏,同样是无法置身事外的当事人。

就算不谈内容,《吉祥如意》这部电影的创作技法和类型探索等表现也都是可圈可点的——但我觉得,没必要太在解构、分析方面下太多功夫,因为很大程度上,这是一次不可复制的创作经历,甚至可以说,重新给大鹏一万次机会,他也没法再拍出这部《吉祥如意》了。

从2016年到2020年,历时四年制作的《吉祥如意》遇到了太多偶然,主角从大鹏的姥姥变成了三舅,刘路从演大鹏变成演王庆丽,开机后真正的王庆丽又回家了……

影片伴随着各种意外,在边拍边改边换思路的搅拌中,最终成了现在这个样子,大鹏也在不断受虐的状况下完成了如今的《吉祥如意》。

不要误会,我绝没有轻视、贬低大鹏的意思,正相反,作为一个永远无法摘掉“喜剧”标签的电影(艺)人,大鹏能顶着自家这本难念的经拍出如此“不商业”的现实主义题材作品,令我十分钦佩。

而且,大鹏可能自己都没想到,他这部充满“意外”的电影,意外完成了一次罕见的时代思想命题:青年一代人在未来“落叶”时,将“归根”在何处?

《吉祥如意》中,我印象最深的台词其实是大鹏的一句话,大意是:我感觉自己成了两个人,在北京的那个自己好几年没回老家过年,都差不多把家里的人和事儿忘了,一回来变成了另一个自己,满脑子全是这里(家里)的事。

不妨把这语境转换一下,大家总是说“常回家看看”、“家是温馨的港湾”,可当这个“家”在自己心中不断模糊甚至消失不见了呢?

我们脚下这片国土正在经历数千年来最为巨大的一次社会变革,以土地、宗族等要素传承延续的模式正迅速衰败,人口迁徙、房屋拆建、时空变化、观念革新等等也在以前所未有的速率和方式进行着……由于防疫这个特殊原因,今年我们还将经历一次空前的“异地过年潮”,在主客观因素的共同推动下,无数人都在有意无意地推远对“家”的记忆。

《吉祥如意》甩出了一个没有明说但却现实存在的问题:年长一辈人的“根”正在渐渐老去、枯萎、凋零,年青一代人的“根”又将会在哪里?

0 阅读: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