滤镜太暗、配音不贴脸?《仙台有树》导演下场解释,网友却不买账

娱乐星空道 2025-02-08 22:21:57

近期,由邓为、向涵之主演的古装仙侠剧《仙台有树》因发布预告片,意外引发了热烈讨论。不同版本的滤镜效果让观众直呼“像换了两部剧”,而男主角的配音更是被吐槽不贴脸,情感传递不到位。面对这场争议,导演尹涛亲自下场回应,然而他的一番话并未让舆论平息,反而被指在“甩锅”。

滤镜之争:烟火气还是灰蒙蒙?

滤镜问题成为本次争议的核心之一。剧方相继放出两个版本的预告片,一版光感透亮,另一版则整体偏暗,画面色调沉闷,有观众形容“像加了一层雾”。尹涛解释说,这是经过专业团队多次测试和调整的结果,目的是为了突出“落地仙侠”的质感,让画面更有烟火气和真实感。

但这种说法并未让所有观众信服。毕竟,《仙台有树》是一部古偶剧,颜值和美感是第一要素。滤镜当然可以为剧情服务,但过暗的画面会削弱视觉冲击力,让角色失去仙侠剧应有的灵气。例如之前较明亮的滤镜版本,银白色的头发、惨白的皮肤与鲜红血迹形成强烈对比,使得角色的破碎感更具冲击力;而新版滤镜则显得普通,少了那种惊艳感。

配音之争:贴合角色还是影响代入?

除了滤镜,男主苏易水的配音问题也成为一大槽点。新预告片中,苏易水在关键场景的配音被指“太成熟”,缺少少年感。例如“天选我做魔子,入魔就是我的道”这句台词,本应展现角色的悲愤与不屈,但配音却刻意压低嗓音,听起来更像是一个高高在上的魔尊,而非命运坎坷、逆天而行的少年。

另一个争议点在于情感戏的处理。苏易水痛失至亲的哭戏,配音老师虽有努力诠释悲痛,但最终呈现出的效果被评价为“程序化哭腔”,更像是技术层面的堆砌,而缺少了真正能打动人的情感。观众的疑问很简单:如果连预告片这种“名场面”都让人听得出戏,那么在完整剧集中,配音还能有多出彩?

导演尹涛对此的回应是:“配音是所有主创人员共同选择的,观众应从整体效果考虑,而非仅凭几句台词下结论。”然而,正因为预告片是剧方精心挑选的重点内容,才更容易暴露问题。如果连这些关键场景都无法让人信服,那很难让观众对最终成片抱有太高期待。

导演回应:解释还是甩锅?

面对争议,尹涛的回应被不少人认为“甩锅”意味明显。他强调滤镜和配音都是“专业团队”的决定,似乎在撇清自己的责任。同时,他提到“观众应该从全片角度去理解”,让部分网友觉得是在要求观众接受现状,而非积极调整问题。

事实上,作为导演,他对于剧集的滤镜和配音都有极大的话语权。当观众提出疑问时,最好的做法是分析问题并寻求优化,而非让观众“适应”或者“妥协”。更何况,观众的审美反馈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剧集的市场表现,无视观众的声音,最终受影响的只会是剧方自己。

结语:观众想要的很简单

对于《仙台有树》这场滤镜与配音之争,核心问题并不复杂。观众想看到的,是符合角色气质、能准确传递情感的配音,而不是生硬的“程序化演绎”;想要的是能够增强人物魅力的滤镜,而不是为了所谓的“烟火气”而让画面变灰变暗。一部剧的成功,最终是要靠内容和观众的认可,而不是靠“专业团队”拍板或者导演的单方面解释。

影视作品的最终呈现,应该是为观众服务,而不是让观众被动接受。如果剧方能在滤镜与配音方面做出更精准的调整,或许《仙台有树》仍然有机会逆风翻盘,真正成为一部令人期待的古装仙侠剧。

0 阅读: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