哑巴妇女用母乳救活小八路,建国后小八路成了厅级干部,回来报恩

逢纪来看过去 2024-12-04 21:26:45
阅读此文前,诚邀您点击一下“关注”按钮,方便以后持续为您推送此类文章,同时也便于您进行讨论与分享,您的支持是我们坚持创作的动力~文 | 编辑 | 麻麻赖赖

1941年冬,一个受伤的小八路在生命垂危时遇到了一个哑妇。她用母乳将他从死亡的边缘拉了回来。多年后,建国后的庄新民已是高官,心中始终不忘那段救命之恩。他是否真的找回了那曾经不离不弃的恩人呢?

1940年,我军在华北战场发动了震撼敌军的百团大战,11月3日,敌军接到情报,迅速聚集大批兵力,直扑我军司令部。经过一番惊心动魄的拼杀,队伍终于突破了敌军的包围圈,杀出了一条血路。他们停下脚步,开始整理队伍,确认还剩下多少人。

一道熟悉的声音打破了短暂的沉寂,“小庄呢?那孩子去哪了?”

话音刚落,大家才意识到,队伍中那个最小的孩子——庄新民,竟然不见了。那时的他只有十七岁,面容稚嫩,身材瘦弱,是队伍中年龄最小的一个。他们不知道的是此时的庄新民身受重伤,不慎与部队失联。流离至横河村附近时,他倒在了路边,陷入了无意识的昏迷状态。正当他的生命垂危之际,李开田,一位当地的村民,在回家的路上偶然发现了他。

李开田一眼就认出庄新民穿着的是八路军的军服。日军对协助抗日力量的村民施加了极大的压力和恐吓,李开田并没有退缩。他知道眼前的这位年轻人是为了国家和民族的解放而战,他毫不犹豫地将庄新民背起,小心翼翼地带回了自己的家中。

妻子明德英刚刚喂完孩子,准备把小孩放进摇篮时,忽然听到院子外传来了一阵细微的声音。她看到了丈夫李开田,正背着一个浑身是伤、面色苍白的年轻人,缓缓走向自家的门口。

他们惊觉这位年轻的小战士的情况比他们想象的还要糟糕。面色苍白,几乎没有一丝血色,眼睛紧闭,呼吸变得急促而微弱,高烧让他的脸庞变得滚烫,汗水顺着额头滑落,黏糊糊的湿透了枕头。明德英的心一阵揪紧,她轻轻抚摸着庄新民的脸,眼中不禁泛起了泪光。

家里没有任何可以治疗的药物,经济困窘让他们的日常生活充满困难,何况这时又正值日军的严密监视之下。他们唯一能做的,就是拿出些许盐水,用它小心翼翼地为庄新民清洗伤口。这些伤口看上去并不严重,但无药可用,久拖不治,感染的风险也在不断增加。

记得在过去的日子里,村里的老人曾经说过,母亲的乳汁就像是神奇的灵药,能够挽救许多病弱的生命。那时明德英并没有多想,只是觉得这不过是老人家流传下来的陈词滥调,此刻她突然想到了这句话,心中一阵惊醒。或许自己可以帮助到他。

她迅速解开了自己的衣物,毫不犹豫地把乳汁挤出,轻轻地喂给了庄新民。这是她能为这个小战士做的唯一事,也是她唯一能为他带来生的希望。

明德英的手在庄新民干裂的嘴唇上轻轻地摩挲着,她的心中充满了无尽的担忧,坚信着这条微弱的生命线。她的目光时刻紧盯着庄新民的脸,生怕错过任何一个微小的变化。

就在她心急如焚的时候,庄新民的嘴角忽然微微动了一下。明德英和李开田的目光瞬间交汇,两人都惊呆了。明德英几乎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那一丝细微的动作,像是生命的象征,仿佛在告诉她,庄新民还没有放弃,他还在挣扎着活下去。

明德英轻轻呼出一口气,继续用乳汁喂给庄新民,生怕错过每一滴宝贵的机会。李开田在旁边默默地守护着,时不时地观察庄新民的状态。随着时间的推移,庄新民的呼吸终于开始平稳,脸色也稍微有了些许的变化,比刚才已经好了一些。明德英和李开田的心中也逐渐升起了希望。

日子一天天过去,庄新民的伤势逐渐好转,脸色也开始恢复了些许血色。那双曾经因疼痛而暗淡无光的眼睛,现在也变得明亮有神。庄新民不久后就接到了大部队的消息,他必须要回到前线。明德英和李开田的心中突然涌起一阵不舍,明德英知道自己不能强留,看着庄新民那张因过度疲惫而依然显得憔悴的脸,心里有种说不出的痛楚。

在临别的时刻,庄新民的泪水止不住地涌了出来,涌上了他的脸庞,湿透了她的衣襟。他用尽全力将明德英紧紧抱住,哽咽着说道:“娘,您对我的大恩大德,我一辈子都不会忘!只要我还活着,无论多远,我一定会回来看您的!

随着新中国的成立,带来了百废待兴的盛况,让无数像庄新民一样的普通人,看到了改变命运的希望。当庄新民随着陈毅元帅进入大上海,面对这座繁华的城市和日新月异的变化,他的心中充满了骄傲和责任。那段历经艰险的岁月,依然铭刻在他心头,尤其是明德英夫妇给予他的无私救助,那份深深的恩情,至今未曾忘记。

他没有等闲视之,决定亲自前往那个小村庄,将这份感激化为实际的行动。庄新民清楚,自己如今已经是一个有职责的人,他从未忘记自己能有今天,是因为曾经有人在最黑暗的时刻给了他光明。

在进入上海的日子里,庄新民找到了机会,利用自己在军中的身份,通过一些人脉关系,终于打听到明德英夫妇所在的村庄。他急不可耐地从上海出发,带着对故人的感激和对未来的期待,踏上了归途。

经过漫长的跋涉,庄新民终于回到了那个曾经为他提供庇护的小村庄。当他站在明德英家门口时,心中五味杂陈。门前那片曾经见证过自己痛苦和挣扎的土地,如今在阳光下显得温暖而宁静。

庄新民提议将明德英接到上海,带她一起享受城市的繁华与安定。明德英的回答依然如故:“我已经习惯了这里的生活,心中根深蒂固的乡土情结,让我难以离开。你也知道这片土地埋葬了我所有的亲人,包括我的老伴。没有了这里,我就像失去了根。

庄新民听后,心中不禁涌上一股浓烈的理解与敬佩。他知道这一刻她的决心已无法动摇。于是他没有再说什么,只是默默点了点头。他的眼中闪过一丝痛惜,更多的是对明德英深深的尊重和感激。

庄新民并没有因此而放弃对明德英的关怀。他知道自己不能常伴左右,至少能通过其他方式,确保她在孤单的日子里,依然感受到温暖和关心。他决定每年都抽时间回来,亲自看望她,看看她是否安好,是否需要帮助。

随着岁月的流逝,庄新民的身体也开始出现些许不适,一次他在上海不小心摔伤了腿,行动受限。这让他深感自己无法再像往常一样,频繁地返回故乡,去陪伴明德英。他心中充满了愧疚,深知自己无法再如当初那样守在她身旁,尽自己的微薄之力,替她分担孤单和寂寞。

于是庄新民将亲自把这个责任交给自己的儿子。每年在节假日,尤其是明德英的生日,他都会指示儿子,亲自前往那个村庄,看望明德英,送去她最需要的关爱和温暖。每次儿子回来,庄新民都会问起明德英的情况,细心地了解她的身体状况与生活琐事。

1995年的一个冬日,明德英老人静静地离开了人世,享年84岁。那一刻她依旧安详地躺在自己熟悉的床上,仿佛在与世长辞之前,做了一个温暖的告别。她的一生,经历了无数的风风雨雨,最终她选择在自己钟爱的故土上,在安静的时光中迎接生命的终章。

参考资料

《明德英:用乳汁救伤员的沂蒙哑娘》党建网 [引用日期2019-11-12 ]

《明明德:爱党爱军的沂蒙红嫂》新闻网 [引用日期2021-06-22]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