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越来越内卷,家长操碎心。作为80后的我,感觉现在当家长比我小时候当学生还要心累。我小时候在学习这件事上就没让家长耗费过太多精力。当了一年级小学生的家长后我感觉这学不是给他上的,是给我上的呀。
最折磨人的就是这个背诵,那是记了忘,忘了再记。天天来来回回的折腾这点东西,最后效果差强人意。
痛定思痛,我就研究呀,这个记忆怎么做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通过几天的研究,我还是发现了一些规律。用在自家娃的身上,还别说,效果真不错。
想要记忆好,我们一定要先了解它的的对立面也就是遗忘的规律。遗忘在学习之后立即开始,最初遗忘速度很快,随着时间的推移,遗忘的速度逐渐下降。
具体来说,遗忘的进程是不均衡的,呈负加速,即先快后慢,先多后少。
例如,在学习后的20分钟内,42%的内容会被遗忘,58%的内容会被记住;1小时后,56%的内容会被遗忘,44%的内容会被记住;1天后,74%的内容会被遗忘,26%的内容会被记住;1周后,77%的内容会被遗忘,23%的内容会被记住;1个月后,79%的内容会被遗忘,21%的内容会被记住。
知道了它的规律,我们就能对症下药了,做到以下几点,你的孩子不想记住都难。
首先及时复习:
根据遗忘曲线的规律,学生应该在记忆内容后的短时间内进行复习,以延缓遗忘的速度。通俗点讲就是开始背诵后,复习的时间间隔要短,例如:早上背诵的内容,中午或者下午就要重新复习,以强化记忆。
其次多次复习:根据遗忘曲线的规律,学生应该在一定的时间间隔内进行多次复习,以巩固记忆。简单来说就是你已经会背诵这段文字了,这还不够,一个时间间隔内,比如说三天内还要对记忆内容不时的进行多次复习背诵。
第三关联记忆:遗忘曲线的规律显示,记忆内容的保持量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逐渐下降。为了增加记忆的保持量,学生可以将记忆内容与已知的信息进行关联,以形成更深刻的记忆。例如,在记忆化学元素时,学生可以将元素名称与元素符号、原子序数、原子质量等已知信息进行关联,以增强记忆效果。
最后利用多种感官:根据遗忘曲线的规律,多感官参与学习可以增强记忆效果。例如,学生在学习数学公式时,可以通过听觉、视觉和触觉等多感官参与,如口头朗读(听觉)、手写公式(触觉)和观察演示(视觉)等,以加深记忆。
想要记忆能力超强,除了要了解记忆的规律外,还需要掌握一些基本的背诵方法。才能如虎添翼,走向最终的成功。
1.理解内容
只有当你充分理解材料的意思和结构时,才能更容易地记忆和背诵。因此,建议在背诵之前先进行阅读和理解。
2.提取重点
重点是指材料中最重要的概念、关键词和句子。通过将重点提取出来,并将其与其他相关信息联系在一起,可以更容易地记忆和背诵。
3.划分时段
将材料分为若干个时间段,每个时间段内集中精力学习一部分内容,可以更好地掌握知识点。同时,划分时段还可以避免一次性学习过长导致的疲劳和厌倦。
4.朗读背诵
可以将材料中的文字和声音联系在一起,从而加深记忆。同时,朗读还可以提高语感和表达能力。建议在背诵时配合朗读,以帮助你更有效地记忆知识点。
背诵并不是一项简单的任务,需要一定的技巧和方法。通过上面的讲述,可以帮助你更有效地记忆知识点,提高背诵效率和质量。希望这些内容能帮助到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