潜艇工厂揭秘:重庆深山里的军工传奇,三艘033书写辉煌!

忆三线岁月 2024-05-15 10:37:16

在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中国的历史长河中流淌着一段波澜壮阔的篇章——三线建设。这是一段在特殊历史时期,为了国家安全与工业发展的战略布局,而重庆,作为其中的重要一环,孕育了一个建在大山里的潜艇工厂,它用坚韧与智慧,书写了我国潜艇工业的辉煌篇章。

风云际会,三线建设应运而生

当时,我国周边局势紧张,为了应对可能爆发的战争,国家决定将工业重心向中西部转移,以确保在战争发生时能够有稳定的后方工业基础支撑。重庆,这座位于长江上游、地势险要、多山隐蔽的城市,成为了三线建设的重点区域之一。

大山深处的潜艇工厂

在涪陵李渡镇的长江北岸,一座代号为432的潜艇工厂悄然崛起。这座工厂由江南造船厂援建,主要负责生产033型常规柴电潜艇。为了保密和迷惑敌人,工厂使用了红星金属结构厂这个名字,而它的真实身份,却是一个地地道道的军工企业。

在工厂的选址上,充分体现了三线建设的隐蔽性原则。工厂位于距离江面30米高的山坡上,四周群山环绕,绿树成荫。这样的地理位置不仅有利于隐蔽,还能在一定程度上抵御空袭。同时,工厂还靠近长江这一天然水道,便于潜艇的运输和试航。

艰苦创业,攻克技术难关

在工厂的建设和生产过程中,面临了诸多困难和挑战。首先,潜水艇的建造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众多配套工厂的支持。033型潜艇共需配套材料3821项、设备1051项,当时的配套工厂基本集中在东北、江苏、浙江、上海、广东等地,如何将这些材料和设备安全运送到重庆,成为了一个巨大的难题。

其次,潜水艇是在离江面30多米的山坡工厂内进行建造的。如何将长70米、宽7米的潜水艇送到长江上,并且能够顺利地通过长江三峡的急流险滩,安全送抵1800公里外的上海进行试航,这无疑是一个巨大的技术挑战。

然而,在全体科研人员的共同努力下,这些困难都被一一攻克。他们利用槽型驳船(浮船坞)这一创新方案,成功地将潜水艇从山坡上运送到长江上,并顺利地通过了三峡的急流险滩。这一技术的成功应用,不仅为我国的潜艇工业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也为后来的类似工程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辉煌成就,交付三艘033型潜艇

从1976年投产到1985年,短短的十年间,432厂就为国家交付了三艘排水量1830吨的033型潜艇。这些潜艇的成功下水,标志着我国潜艇工业的发展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

在潜艇下水的那一刻,整个工厂都沸腾了。两岸站满了围观的群众,他们欢呼雀跃、锣鼓喧天、鞭炮齐鸣,共同庆祝这一历史性的时刻。这一刻的辉煌与荣耀,将永远铭刻在每一位参与者的心中。

转型发展,续写新的篇章

进入80年代后,随着国际局势和国内经济发展形势的转变,三线军工企业开始逐步向民品转移。在这样的背景下,432厂也开始了自己的转型之路。

在转型过程中,432厂面临了诸多困难和挑战。然而,在全体员工的共同努力下,他们咬紧牙关、拼搏进取,成功地实现了从军工到民品的转型。如今的432厂已经更名为川东造船厂,并且仍然保持着制造万吨及以下舰船的能力。

遗址留存,铭记历史

虽然时光荏苒、岁月如梭,但432厂的旧址仍然静静地矗立在涪陵李渡镇的长江北岸。这里曾经是一片繁忙的工地和车间,如今却已经变得寂静无声。然而,那些曾经巍峨庄严的厂区大门、忙碌的厂房车间、人声鼎沸的礼堂学校,都依然保持着那个时代的风格。

漫步在厂区的生活区内,仿佛还能感受到当年那种火热的生活气息。马路左右两侧都是七八十年代的苏式建筑,走在其中,让人不禁感叹岁月的流逝和历史的变迁。

0 阅读:180

忆三线岁月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