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是我国无人不知无人不晓的思想家、教育家。两千多年来,他的思想至今都在被人流传,可谓是经久不衰!
最难得的一点是,孔子不仅自身修养极高,而且还把自己的平生所学传授给他人,培养了一代又一代的学生,可见其功劳之深。
孔子的文化底蕴毋庸置疑,一直被尊为“圣人”。那如果将他放到现在,他的文化水平可以达到什么等级呢?
一、一心向学,虚心求教历史上我国曾经历过一段礼崩乐坏的时期,在孔子看来,最应当做的一件事就是恢复礼教,人们应当自觉接受礼教的约束。
但是很多人却不知道,按照礼教而言,孔子的存在就是有违礼数的。
当时曾有明确规定,如果男女之间年龄差距过大,是不被允许结婚的。但是孔子的父亲却是在六十多岁的时候生下的他,而他的母亲当时还不到二十岁。
因为这件事,孔子的父亲只好带着他隐居在山林中。没过几年他的父亲就去世了,之后母亲带着他艰难讨生活。
正是因为这段经历,所以孔子从不愿提及自己的身世,一直在回避这件事情。但孔子没有被他的身份所约束,反而一心想着读书学习,将来成就一番事业。
在他生活的年代,读书并不是人人都享有的权利,只有贵族才能够获得上学的机会。
孔子的父亲出身贵族,所以他有幸进入学堂学习。但是由于他身份不同寻常,所以那些贵族并看不起他,经常会奚落他。
当时贵族之间经常会举行聚会,当孔子前往参加的时候。
那些人将其赶了出来,不让他参加宴会,对于孔子来说这是莫大的侮辱。
二、周游列国,传播思想待到二十岁那一年,孔子突然有了一个想法,他想参与国家大事,并且提出自己的看法。就这样他开始走入仕途。
在此期间他依旧没有忘记学习,虽然他的官职不高,但是孔子却不感到失落,因为他有机会接触到更多学识渊博的人,并且和他们进行交流,这样一来自己的学问也精进不少。
到了快三十岁的时候,孔子着手开办了一所学堂,并且广泛招纳学生,不以门第出身作为限制。
古代师长的地位是很高的,人人都要对其表示尊敬。
因为孔子的学问很高,所以有不少人前来虚心求教。随着年龄越来越大,孔子对于事情的看法也越来越独到,大家都很敬佩他。为了能够恢复礼教,他带领着学生前往各个国家游历,希望能够说服这些国家的国君。
在此期间,孔子遭受了不少艰难险阻,甚至有的国家还将他驱逐了出来。
他的一生经历了多次起伏,既有过辉煌时刻,也有过落寞时刻。回到最初的问题,假如孔子放到现代会是什么级别呢?
按照他的学问和地位来看,在现代社会肯定会很容易获得“博导”称号,而且是最高级别的那种。
但现代社会职称的评定,是需要根据其发表的论文来决定的。按照这个标准,孔子估计很难达到这样的要求,因为他自己并没有留下什么真正的著作。
“述而不作”,是孔子一直的态度。即使最著名的《论语》,也是他的学生编著的。
所以如果是在现代社会,孔子的学生可能个个都是“博导”,而他自己什么职称都没有。
当然这只是戏言,我们不能够拿现在的标准去衡量他,更何况孔子根本不需要这些虚名,
结语:孔子的一生成就极高,在他逝世之后,他的学生将他平时所著的文章以及所说的话整理成册,写成了《论语》一书,现在都被人传诵和学习,由此可见其影响之深。
作为著名的思想家和哲学家,孔子的许多思想直至现代也很有价值,需要我们细细品味,才能够明白其中蕴含的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