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6年11月12日,初冬的北京,空气中弥漫着一丝清冷。香山碧云寺迎来了一位特殊的客人——周总理。总理在繁忙的工作之余,忙里偷闲来到这里,欣赏着古刹的风景。
碧云寺,这座古老的寺庙,承载着悠久的历史和文化。周总理兴致高昂地为众人解说着古刹的典故,他的博学多才和对历史的深刻理解,让人敬佩不已。
在参观过程中,总理来到了孙中山先生的衣冠冢。这天,正好是孙中山先生的诞辰,总理怀着崇敬之情,进行了祭拜。
就在这时,周总理注意到一位老人一直跟着他。这位老人面容慈祥,眼神中透露出一种坚定和执着。总理停下脚步,询问老人的身份。老人回答道,他叫谭惠全,是碧云寺的守灵人。
谭惠全,这个名字对于周总理来说并不陌生。原来,谭惠全曾在黄埔军校担任武术教官,与周总理有过几面之缘。
谭惠全不仅是武术教官,还是孙中山先生的贴身护卫。他一身功夫出神入化,在孙中山先生身边,尽心尽力地保护着先生的安全。
孙中山先生去世后,谭惠全带着家人来到碧云寺,开始了长达36年的守灵生涯。最初,还有国民政府安排的守卫,但后来他们都陆续离开了,只剩下谭惠全一家人。他们坚守着自己的信念,守护着孙中山先生的衣冠冢。
在守灵的过程中,谭惠全经历了许多艰难险阻。其中,最惊心动魄的一次,是他阻止张作霖破坏孙中山先生棺椁的事迹。
当时,张作霖因与国民党作战失利,听信了风水不好的说法,准备派兵砸毁孙中山先生的棺椁。谭惠全得知这个消息后,心急如焚。他深知,孙中山先生的棺椁是国家的宝贵财富,绝不能被破坏。
于是,谭惠全只身一人拜访了张学良。张学良素来崇拜孙中山先生,听到这个消息后,非常震惊。他立刻出面阻止了这场悲剧的发生。
谭惠全的勇敢和坚定,为保护孙中山先生的棺椁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周总理听了谭惠全的讲述,对他的敬佩之情油然而生。接着,总理询问起谭惠全的恩饷情况。恩饷,是受恩者对恩人发放的财富。
当年,谭惠全等卫士冒死护卫孙中山先生转危为安,宋庆龄为谭惠全刻制了印章,并每月发放恩饷。
然而,自1937年后,恩饷和守灵工资都停止发放了。谭惠全一家曾一度陷入困境,甚至吃不上饭。谭惠全擅长做菜,曾经有酒楼老板邀请他下山工作,但他拒绝了。
他说,他不能离开孙中山先生的衣冠冢,他要一直守护在这里。于是,他靠在半山腰种地,自给自足。
解放后,谭惠全的生活情况有了好转。他被安排到园林部队工作,有了稳定的收入。
周总理追问恩饷的金额,谭惠全告知总理,每月是60块。
半个月后,谭惠全发现自己的工资多出了60元。他心中疑惑,后来才知道,这是补发的恩饷。
这笔补助一直发放到5年后谭惠全去世。虽然这件事与周总理并无直接关系,但总理的关心和重视,体现了对谭惠全忠义的奖励,也体现了我党对孙中山先生的敬重。
周总理与香山碧云寺守灵人谭惠全的故事,展现了周总理的博学多才、对历史的了解以及对忠义之士的敬重。同时,也体现了中国共产党的博大胸怀和高尚风范。
香山碧云寺,依然静静地矗立在那里,见证着历史的变迁。孙中山先生的衣冠冢,也依然庄严肃穆,让人敬仰。而周总理与谭惠全的故事,将永远流传下去,成为我们心中一段珍贵的记忆。
事无大小,事事做到…致敬人民的好总理~~~周总理!
人民的总理爱人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