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说乾隆的“禅位”,不过就是个面子工程?

听南动漫 2023-03-08 11:24:01

康熙皇帝与乾隆皇帝这爷孙俩在中国历史上可谓是赫赫有名,不但开创出了康乾盛世的大局面,更是都以长寿以及在位时间长而闻名于世。

然而尽管康熙在位六十一年,是中国历史上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但是“中国历史上实际掌握国家大权最长”这一称号却落在了在位时间六十年的乾隆身上。

乾隆在位六十年,却行使最高权力达到了六十三年零四个月,后世的一些史学家们笑称,乾隆晚年时的“禅位”,不过就是个面子工程罢了。

既然有这个说法,自然事出有因,为何史学家们会得出这种更加类似于调侃的结论呢?

建立康乾盛世最高峰

公元1735年九月初三,乾隆即位,登基后的他所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免去了民丁的欠赋以及额赋,第二件事情就是宣布了“宽严相济”的为政之道,充分展现出了一代明君的风采,令百姓们激动不已。

乾隆皇帝并没有辜负康熙、雍正对他的栽培,在祖辈奠定的兴盛清朝的根基上建立了“康乾盛世”的最高峰。

乾隆执政的中期,全国的农业与商业得到了巨大的发展,按照史书上的记载,全国已开垦的土地高达七亿八千万亩,粮食产量巨额提高,带动着人口提升也十分迅速。

乾隆十分重视文化的传承,他认为一个王朝若是想要长久,就一定要形成自己的文化事业,所以他下旨对当时全国社会上全部的文献进行整理,这是一项浩大的工程,需要花费巨额经济与精力。

但是乾隆不顾许多大臣的反对,决意要进行,这为后世的文化事业带来了不可磨灭的功绩;乾隆还时常发布谕旨征集图书,甚至就连已经失传的书籍乾隆也为其制定了征求遗书的具体政策。

在军事上,乾隆在清平阿睦尔撒纳之战、清平天山南路之战等战役之中,为平定边疆地区叛乱做出了巨大贡献,将新疆再次纳入了中国版图,并且完善了对于西藏地区的统治,为近代中国的领土进行了奠基。

可以说,清朝在乾隆的手中达到了最鼎盛的巅峰时期。

禅位但不放权

当乾隆在位的第六十年的时候,他的身子骨还算硬朗,并且精神气也十分好,就在全天下百姓都在猜测乾隆还能做几年皇帝之时,一个消息传来,令世人震惊。

乾隆立皇十五子永琰为皇太子,并且准备第二年禅位,将年号改为嘉庆元年!

公元1796年的正月初一,是乾隆为自己选中举行归政大典的日子,也是永琰登基改年号为嘉庆元年的日子。

然而在庆典之上,诸位大臣的目光却依然全部聚焦在了乾隆的身上,鲜少理会新皇帝嘉庆,嘉庆对这种情况却也是不敢说些什么,内心充满着苦涩。

原来在归政大典之上,乾隆并未将直接将传国玉玺交予嘉庆。

传国玉玺是中国历代正统皇帝的信物,象征着“皇权天授、正统合法”,只有掌握着传国玉玺才算掌握着国家大权。

原本禅位仪式上最为重要的仪式便是老皇帝将传国玉玺交接给新皇帝,但是乾隆却并未主动提出这个仪式,其他人也不敢多言,这就意味着虽然乾隆已经退位,成为了太上皇,但是国家大权依然掌控在乾隆的手中。

而嘉庆虽然是皇帝,却也只是空有其名罢了。

一直到大学士刘墉与礼部尚书纪晓岚上奏劝谏乾隆之时,乾隆才将传国玉玺正式交接给了嘉庆。

野史上有认为是乾隆年纪大了,忘记了交接传国玉玺,这虽然不无可能,但显然可能性也不会大太,更何况他的一系列举动都能够让人一眼就看出乾隆并不想放权的意图。

首先便是乾隆依旧以“朕”称呼,“朕”是从秦始皇开始专门用作皇帝的自称,也就是说只有皇帝才有资格用这个字,而乾隆却不管不顾,或许在他看来,只要他还在世,他便是清朝独一无二的皇帝罢。

然后便是乾隆不肯搬出养心殿,导致嘉庆成为皇帝之后却依旧居住在自己的寝宫。

养心殿是清朝皇帝的寝宫,在某种程度上也象征着清朝皇权,乾隆以年老住不惯其他寝宫为由,拒绝了大臣提出的搬离养心殿的提议。

更甚的是,嘉庆元年的正月十九日,距离乾隆举行的归政大典过去才不短的十八天,乾隆就在圆明园召见了周围附属国的使臣们,意味深长的说:“朕虽然已经归政于皇帝,但是大事还是需要我来办!”

这句话相当于乾隆直接将自己禅让但不放权的心赤裸裸的说了出来,丝毫未顾及嘉庆皇帝以及群臣的想法。

太上皇帝居于幕后的所作所为

尽管乾隆并不愿意放权,但是总归嘉庆还是顶着皇帝的名头,为了皇室尊严,在一些事情上乾隆也只能把握好度,不能真的单纯将嘉庆当做自己的儿子、曾经的皇太子来看待。

这也就导致了嘉庆在朝中也有了一定效忠于他的势力,毕竟稍微聪明一点的大臣都明白,等到乾隆逝世后,嘉庆才会是全国上下说一不二的那位。

退居幕后的乾隆发现自己在朝政中说话不如以前好使,六十年的执政生涯让他很快便想明白了一切。

就在乾隆思索如何防止嘉庆架空自己、独揽大权之时,名将重臣阿桂逝世了,乾隆认为这是一个天赐良机,便将自己的亲信和珅扶持为了首席军机大臣,以此来制衡嘉庆。

嘉庆元年,以王三槐与徐天德为首的白莲教教徒武装起义爆发,规模之大令人咂舌,乾隆见到奏折之后怒不可遏,当即将嘉庆召见到自己面前,表示将用白莲教起义这件事来教导嘉庆如何做一个合格的皇帝。

之后的乾隆立即在养心殿中召集群臣,调兵遣将、调度军费,最后花费了三年时间,将白莲教起义首领王三槐擒拿。

乾隆误以为白莲教起义只要将首领抓住后要不了多久就会自动平叛,因此兴奋的认为自己在晚年还能够“成此巨功”当真是老当益壮。

一些对乾隆不太了解的人对乾隆的所作所为感到十分疑惑——既然不愿将皇帝的权利转交给永琰,为何要将皇帝的位置转交给他呢?

要知道,虽然乾隆自立为太上皇,但终究不是货真价实的皇帝,实行起权利来总归是会束手束脚的。

然而一些早在乾隆登基之时便入朝为官的老臣们却都对乾隆此举心知肚明。原来,乾隆是由康熙栽培长大的,康熙也是乾隆最为尊敬的人。

康熙曾经对自己是中国有史以来执政最长的一位皇帝而感到十分自豪,而乾隆登基之时,为了表示对康熙的尊敬,曾表示如果自己有机会长寿,也会在自己执政的第六十年退位,不会超过康熙。

当时的乾隆心中的确是完全抱着对康熙孝顺之情,然而并未想到自己真能如此长寿,且六十年后的自己会舍不得这个位置所带来的权利。

在乾隆宣布即将退位之时,许多大臣们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上奏请求乾隆思虑再三,到底要不要在身体尚还健康之时退位,有的是因为围绕着乾隆形成了一个利益网而不想让乾隆禅位;有的是认为这样做不合古法,皇帝之位并非儿戏,岂能说让就让……

但是乾隆心意已决。

禅位这件事情,他早就想明白了,既能实现自己登基之时许下的诺言,尽了对康熙的孝心,又能将之昭告给天下人,为自己博得一个孝顺又重承诺的美名。

更何况乾隆知道,虽然当时他身体还算健康,但是他从未奢求过能长命百岁,既然不能再坐几年龙椅,不如尽早将下一任皇帝的人选确定,顺水推舟的将皇位禅让给他。

毕竟前车之鉴,康熙就是因为坐了太久皇位,又没有尽早安排好下一任人选,这才让皇子们耐心耗尽,导致了“九子夺嫡”事件的发生,乾隆自然不想看到此事重演。

而且这样一来,乾隆也能提早为自己的后事做好一切安排,之后的事实也证明了此举的明智,乾隆驾崩后没有引起太大的慌乱,而是一切安排的妥妥当当。

这都是因为,禅位后的一切,乾隆做足了准备,在心中排演了一遍又一遍,这才令乾隆归政之后却依然掌握大权在手的一切显得是那么行云流水。

结语

历史上对乾隆本人的评价是褒贬不一,但是没有人能够去完全否定乾隆的功绩,清朝的确在他的手中达到了鼎盛,更是为国家统一以及版图奠定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当然在乾隆中后期,或许是因为辉煌的功绩蒙蔽了他的双眼,逐渐变得骄奢淫逸、好大喜功了起来,晚年时更是重用贪官和珅,令全天下百姓怨声载道、民不聊生,白莲教的起义只是其中的一个表现而已。

乾隆的归政大典更像是乾隆为自己“长面子”自导自演的一场戏,不知当他逝世时回想起这些,心中又会是什么样的心情呢?

0 阅读:4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