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们经常会发现自己身陷痛苦的关系中,但意想不到的是,自己竟然会为这些关系所付出。
即使这种付出并不一定会得到回报,也没有人会对这种付出表示感谢。
但在这种情况下,人们似乎也不愿停止这种无谓的付出。
为什么人们会做这种赔本的生意
难道人们的价值认同感真的有那么低吗
在追求别人认同的路上,人们是怎样一步一步走向不幸的,并继续坚持不懈地在这样的道路上走下去?
从小到大的“精神控制”。
人们要在各种关系中坚持下来,往往是因为自己从小受到了家人的“精神控制”。
这种“精神控制”让人们逐渐失去了自我意识,甚至失去了判断力,只知道迎合他人的期望,压抑着自己的声音和意见。
家庭教育中最大的问题就是性别歧视。
家长往往对于男孩和女孩采取截然不同的态度。
如果这位家长有一个儿子,那么这位父亲就可能十分高兴。
因为在中国,许多家长认为生育男孩是一项巨大的功劳。
但是如果这位父亲有个女儿,他很可能不会对这个女儿感到开心,而是会对她冷漠,甚至偏见。
而这种性别歧视绝不仅仅体现在这个家庭中,在许多情况下,甚至除了这个家庭中的那个女孩外,并没有其他受害者,也就是说,不止这个女孩受到了伤害,连自己的父母都选择了性别歧视。
这种无意识的性别歧视其实存在于每一个家庭中。
许多家长可能并没有特别想要偏袒儿子的想法,但是为了适应社会环境,他们只好宽容一些。
但是事实却不是这样,如果女孩独自接受这种偏见和冷漠,那么她将永远受害。
许多人没有意识到的是,他们将自己的思想强加给了孩子,在他们看来,这是一个正常的要求,所以这位父母并没有对孩子提出不合法的要求。
然而,事情并没有那么简单,在许多情况下,这些父母可能只是在为自己的未来铺路,却无意间把孩子当成了铺路石。
例如,父母认为如果孩子选择了一个稳定的职业,就能够实现物质和精神上的双重满足,于是为孩子选择了一条这样的道路。
但是随着孩子成长,他们逐渐意识到自己并不能成为父母眼中的“完美职业者”,于是开始对自己的选择感到后悔。
但是这时为时已晚,无论他们如何努力,所有人都不会认为这是父母的错误,从而认为这孩子愚蠢,选择错了道路。
然而,人们似乎从来没想过自己的行为也会毫无保留地压迫着孩子。
许多孩子开始自我PUA,因为他们知道父母不喜欢犯错误,更不喜欢让自己出现问题。
于是,他们开始寻找可以迎合父母的方向,并以此为目标去努力。
然而,这并不是孩子们真正想要的,他们只是孩子,但却要承担起成年人应该承担的责任。
不仅如此,在工作中也是如此,我们常常要迎合主人的期望,压抑着自己的需求。
例如,在新员工入职时,老员工往往无法接受新人的加入,而是采取冷漠和排斥的态度。
这种冷漠并不仅仅是行为上的,还体现在情感上,他们认为,只要新员工愿意接受这种冷漠,他们便会获得老板的认可。
然而,这种冷漠对新员工来说就像一场噩梦,他们甚至不知道自己应该如何工作,只能在黑暗中摸索前进。
更糟糕的是,他们还要忍受老员工不断施加的压力,但是这些老员工却并不会觉得自己做错了什么,因为这只是他们认为新员工需要接受的一部分“成长”。
委曲求全,最终也是被雪藏和嫌弃。
这种现象不仅存在于工作中,许多人还把它带入婚姻中。
许多婚姻中的一方只知道迎合伴侣,而不是去发展自己的价值观。
他们认为,只要伴侣高兴就好,而忽视了自己的感受,将自己的需求压制在心底。
当伴侣表现出冷漠时,他们充满愤怒和委屈,但又不知道如何表达出来,只能委曲求全地默默忍受。
婚姻伴侣之间有着一种特殊的连结,这种连结让夫妻两个人成为一个整体,因此协作氛围显得格外重要。
然而,有太多人为了迎合伴侣的情绪而忽略了自己的感受,这样只会让婚姻境况更加恶化。
当一方付出而另一方只有收获时,这种关系无疑是极具压迫性的。
无论一方付出了多少,都不会得到认可。
最终,这一方只能因为感到委屈而选择离开。
否则,他们可能还会被伴侣利用,用在其身上的时间只会越来越多,他们逐渐丧失自我,再也找不回曾经那个具有独立人格的人,只剩下一个被边缘化的小助手而已。
那些自我压制的人最终也只能成为弃子,无论他们为伴侣付出多少宝贵时间,为其牺牲多少利益,也无法获得另一半理所应得的时间和帮助。
它意味着即使你做完了所有应该做的事情,仍然无法获得伴侣的关注,你非常努力,但你的付出却被忽视。
这些人为了讨好伴侣付出许多时间,但是伴侣却不能理解这些付出,他们只认为这是理所应当的,并没有想过他们付出了多少。
所以你会看到这些夫妻亲密的时候一夜暴富,但是当你看到另一半时,你会发现他正坐在那里发愁。
所以,这种状态意味着什么呢
不得不说,这是一种巨大的痛苦,即使你获得了伴侣的认可和人际关系上的成功,但你所放弃的东西并不能让你内心满意,因为这只是在别人心目中的结果,不是一个全面的人。
认识自己的感受,才能摆脱精神控制。
那么,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应该怎样才能将自己人性的一面完整地表达出来呢?
首先,我们应该认识到:我们的人生是我们的,而不是别人的,对别人的期望也不过是他们自己,在这个过程中,我们更应该关注自己的感受,从中寻找认同感,获取幸福。
其次,我们应该勇敢地表达自己,无论是在与他人建立新关系时,还是在与伴侣相处时,都应保持自己的价值观,不该迎合别人而放弃自我价值感,同时也应学会表达自己的感受,避免自己的内心接受不住变化。
最后,我们不能再沉迷于自己以前刻板印象中的受害者身份,我们曾经历过伤害,但它并不是我们价值认同的唯一标准,我们还有更多经历可以找到认同感,大学生活、工作体验、婚生活等等,都可以帮助我们找到认同感。
只有重新认识这些,在人际关系中勇敢表达自己,我们才能真正实现幸福和自我认同,而不是满足于那些觉得人生赢家的人,因为这些人可能只是在别人的眼中闪亮而已,而我们还有更多探索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