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是给李白写过几首结结实实的诗的,写的情真意切,感人肺腑,什么“世人皆欲杀,吾意独怜才!”什么“三夜频梦君,情亲见君意。”有时候想想艺术家真是厉害,一举一动都是艺术。
一个灵魂要看穿另一个灵魂,能体会到他内心的想法,那就需要有对方的高度与视野,很巧的是,李白与杜甫正好棋逢对手,诗才匹敌,当然,要是两挫货,平庸无聊,那也没什么好令人惦记的。要命的是,他们都是千年一遇的奇才,都有雄阔的抱负,都想在历史的舞台上大展身手,一展才华。
杜甫
杜甫对李白一见倾心,欣赏其才华,赞叹其人品,感慕其抱负,而李白对这个小迷弟,似乎更多的是一种关爱,而不是欣赏,只是如同路过风景,并不是专意而前往拜谒。所以他更随意,更潇洒,不如杜甫对他关切来得深沉!
李白只道这个小弟弟,用情深重,沉思少语,他不知道他也是一腔豪情,杀人是要见血的,“我自狂歌空度日,飞扬跋扈为谁雄?”这是何等的气概,何等地藐视群雄。然而又带着一点空洞,因为自己没有舞台,没有市场。无数个青年人从李杜的诗篇中读出了满腔抱负,然而当他们失意时,早将他们的诗篇忘在了九霄云外!而李杜是有真才华的,大多数人不过是小丑跳梁!
李白
同处大唐命运由盛转衰的节点上,他们眼睁睁地看着一个王朝由兴盛转到兵连祸结。两个文人无足轻重,手握重兵的大将才能翻云覆雨。他们就如同时代的落叶一样,被吹得到处都是,只能在文字间寻找一点安慰,来寻找些许快意。杜甫更多的是带着痛苦,带着悲伤,他伤心地描摹着这个时代的痛苦,这个时代的乱象,无可奈何地作着明天的打算。王侯将相,曹操诸葛,我就纳闷这俩怂包咋就没一次翻起浪花的机会。实践证明,他们确系是文人的身子骨,政治家的抱负,没辙,文字中逞英雄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