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定利率跌进“2时代”,保险公司如何好好“活着”

科技观察不踩雷 2024-08-21 14:24:41

根据最近监管部门下发的相关通知,保险产品预定利率全面下调,自2024年9月1日起,新备案的普通型保险产品预定利率上限为2.5%,相关责任准备金评估利率按2.5%执行,预定利率超过上限的普通型保险产品停止销售,3%时代将成为历史,保险业正式跨入“2”时代。

预定利率跌破3%,虽然符合预期,但也在市场炸开了锅,毕竟这次从3.5%到2.5%甚至只用了一年,3%以上的保险产品下个月就要下架,多少有些措手不及。除了按规定要求完成相关产品下架外,或许险企更应该思考的是,面对来势迅速的低利率时代,该如何更好的生存?

文丨财经观察站

作者丨嘉明

盈利艰难的保险业

保险产品的预定利率的快速下调与这几年保险业整体的经营情况分不开,2023年保险业整体经营情况堪忧,2023年人身险行业整体利润水平出现了较为显著的下滑。从披露数据的62家非上市寿险公司来看,2023年净利润合计为-142.31亿元,较前年减少197.09亿元。

盈利能力恶化背后除了宏观大环境的周期性调整外,利差损风险是其中最主要原因,利差损简单来说就是保险公司的投资收益低于其保单的预定利率,从而导致亏损的现象。在去年二级市场整体回调的大环境下,保险公司相对较大融资成本成为了保险业去年盈利堪忧的最重要原因,因此,本次防范利差损风险也是预定利率下调的一个重要原因。降低预定利率可以从保险负债端压降成本,同时监管部门通知也提到了建立预定利率动态调整机制,这将有利于提高行业负债成本的弹性,提高资产负债管理水平,也将抑制住利差损对保险公司利润的不利影响。

针对本次下调预定利率上限,农银人寿相关负责人表示,下调预定利率上限,建立预定利率动态调整机制,将提高负债成本的弹性,帮助险企有效应对经济周期波动。但是市场利率的不确定性也将增加险企相应的风险管理难度。当下利率市场化趋势愈发明显,保险公司需要采取更灵活的投资策略,并强化风险对冲能力。

本次下调预定利率上限虽然进程很快,但也在预料之中,这主要由于当前国内的利率环境正在发生深刻变化,银行存款利率一降再降,进入“1”时代。同时10年期国债的收益率自今年年初以来显著下跌,目前在2.15%附近徘徊。可以说,长端利率水平已经跌破了险企长久以来的合意价位,受国债收益率的走低,包括债券在内的固收类投资产品的收益率亦出现下滑,这势必给险企的投资“基本盘”带来严峻挑战,此外,资本市场的波动也给险资通过股票投资以博取绝对收益的操作带来考验,利率下行已经不是一个趋势了,而是在进程之中,那么保险不可能在这个进程中独善其身,本次预定利率上限的快速下调也就是顺理成章的事情。

保险公司“生存指南”

预定利率的下调带来的影响是方方面面的,业内人士认为,预定利率上限的下调不仅将直接影响储蓄型保险产品的预期收益,同时也可能引发保障型保险的保费上涨。多位券商分析师分析,预定利率调整之后,重疾险等保障类产品保费可能面临约10%-20%的涨幅。

受预定利率的下调的影响,未来保险产品结构和种类也会产生一些变化,业内人士表示“固收型保险会逐渐退出舞台,未来是分红险的天下”,可以说内地的保险未来会逐渐发展成香港的模式。分红险这种模式可能还需要市场去引导,消费者买不买单还需要市场给出信心,这考验今后保险公司的产品设计能力。

应对低利率和防范利差损风险,险企要做的工作还有很多。首先要解决的就是资产负债管理,过去的模式已不可复制,在有利的投资环境下,规模扩张和扩大市场份额是险企首要经营任务,各险企通过高收益的产品竞争,通过高佣金扩张人力的人海战术,通过高手续费的渠道竞争,迅速扩大规模,同时推高了负债规模和负债成本。一旦市场步入利率下行通道,其中的弊端就将暴露无疑:负债成本下降缓慢,而投资收益率却快速下降,与此同时,大量到期资产,也面临在再投资的压力,保险公司需要调整其资产负债管理策略,以适应利率下行的环境。

除此之外,保险公司经营策略方面调整还可以包括拉长资产久期、增加对另类资产的投资,以及优化资产配置结构等。面对当前低利率环境带来的挑战,泰康资产副总经理、投资管理委员会副主席陈奕伦在近日表示,“就一般账户投资而言,坚持资产负债匹配管理,坚定拉长资产久期。通过布局超长期利率债等资产,构建“压舱石”资产,弥补行业普遍存在的资产负债久期缺口。”

产品创新也成为未来保险公司的生存保证,未来过分依赖储蓄型保险产品将面临更大的业绩挑战,开发新型保险产品,如变额年金等,可以帮助保险公司与客户共担利率风险,降低单一盈利指标的依赖,险企的经营思路、产品供给需要做一些调整和转型。

产品创新归根到底需要提升投资能力,在低利率环境下,保险公司需要提高其投资能力,通过信用下沉、增加海外投资、以及投资于高收益债券等策略来寻求更高的投资回报。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局长李云泽近期提出,在逆周期下,保险业应通过三个方面实现“破困而生”。首先,要正视利率下调的现实,推动“低保证高浮动”类产品的销售,以适应当前的低利率环境。其次,通过产品调整和政策适度倾斜,助力保险资金成为“耐心资本”,在资本市场中发挥稳定作用。最后,提升未来盈余并靠自身造血补充资本,推动保险业高质量发展。陈奕伦也认为面对近年来经济结构转型和资本市场的变化,投研体系从宏观总量驱动下沉到产业和赛道驱动,通过产业链研究等提升对于优质赛道的认知能力,把握新兴产业的投资机会,丰富投资收益来源,积极挖掘创新投资机会,发挥耐心资本优势,一方面积极关注新能源基础设施、IDC、高标准物流仓储等领域的融资需求,另一方面挖掘优质存量资产,创设并参与投资长期限资产证券化资产,提升广义YTM。

除了及时主动调降产品利率、减少销售短视和激进行为、做好资产负债久期匹配之外,对于保险公司能长远发展,穿越周期,更应该回归“保险姓保”的本源和初心。上至国家金融稳定,下至普通家庭财产安全,保险公司是熨平经济周期波动、穿越周期的重要压舱石,通过“资金—资本—资产”的良性循环,实现稳健经营和可持续发展。低利率对保险公司危和机并存,传统的模式亟需改变,这需要决策者树立“大保险观”,精耕细作,摒弃过去的粗放发展思路,真正拥抱价值,做“耐心资本”。

0 阅读:0

科技观察不踩雷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