胆囊结石是最常见的胆道系统良性疾病,其发病率可达10%~15%,也就是说,在不到10个人里就有1个胆囊结石患者。
据统计,有显著腹痛等临床症状的胆结石患者仅约为20%,而剩余80%的患者并没有特殊不适。但是,真的没有任何症状吗?“无症状”患者又该该如何正确应对“胆囊结石”呢?
你的胆囊结石真的无症状吗?
胆囊结石是否会产生症状,这主要是取决于结石的形态、大小、体积、位置,以及有无造成胆道系统梗阻等。因此,无症状的胆囊结石一般是结石数量较少、体积较大,且表面比较光滑的结石。
同时,由于这类结石大多处于胆囊底部,在胆囊内的来回移动幅度小,所以基本不会出现因突然梗阻而产生急性症状的情况。
再者,大多数人认为疼得满地打滚、背后抽筋、疼得半夜要去急诊室挂盐水、打止痛针、发高烧等才属于有症状的胆结石,这种理解是错误的,其实上述症状是胆囊炎急性发作时才会出现的。
隐匿的右上腹痛、腹胀;延伸至右侧背部的轻度放射痛;进食油腻食物后一过性的右上腹绞痛;甚至是嗳气、轻度的恶心等症状,都可能是胆结石引起的。
另外,无症状的胆囊结石还与其本身对粘膜的机械性刺激作用有关。若表面光滑的结石对所接触部位的胆囊黏膜刺激较小,那么即使结石长期存在胆囊内,也并不容易引发剧烈的腹痛症状,而大多是表现为隐痛或闷胀不适。所以即便有了“症状”,患者也很难能察觉到。
这些症状易与胃痛相混淆,出现上述症状时,应及时入院就诊,筛查是否为结石所致,这样才便于对症治疗!
无症状≠无风险 沉默型胆囊结石更不能被忽视!
胆囊结石对于胆囊功能和身体健康来说,可谓是“有百害而无一利”。一般来说,无症状的胆囊结石有以下4种潜在危害,发生率并不低,长期来看总体发生率在30%左右,分别是胆囊结石颈部嵌顿、继发性的胆管结石、胆源性胰腺炎以及胆囊癌变可能。
01、胆绞痛
结石嵌顿于胆囊颈部引起胆囊内胆汁排空不畅,导致胆囊内压力增高,会导致患者的剧烈腹痛,我们把它称为胆绞痛。如果胆囊内压力持续升高,严重者会进一步形成胆囊坏疽穿孔、继发感染威胁生命。
02、继发胆总管结石
胆囊结石也可能通过胆囊管掉入胆总管内,成为继发性胆管结石。
如果出现胆总管梗阻,胆管内胆汁不能完全进入肠道,会出现胆管内压力升高,带有细菌的胆汁反流入肝脏及血液,会出现全身性症状如发热、黄疸甚至是感染性休克及神经系统症状,威胁生命。一般来说,数量较多、体积较小的结石易于掉入胆总管内。
03、引发胆源性胰腺炎
胆总管与胰管汇合,一起汇入十二指肠。位于胆胰管汇合处及以下结石有阻塞胰管的可能,一旦胰液排空不畅,会出现胆源性胰腺炎,疾病变得复杂,治疗起来难度也会增加,如果合并多脏器功能衰竭、局部感染等并发症,病死率高,预后不良。
04、诱发胆囊癌变
胆囊癌是一种恶性程度很高的消化系统肿瘤,发现时通常已是中晚期,手术效果欠佳,放化疗不敏感,一般以预防为主。
较大的结石长期刺激胆囊内粘膜、合并较大的胆囊息肉、胆囊腺肌症、胆囊壁的增厚、以及胆囊壁的钙化甚至已经成为瓷化胆囊(即胆囊壁的广泛钙化)、萎缩性胆囊炎(胆囊炎症反复发作使胆囊萎缩,完全丧失胆囊功能)都是胆囊癌的重要致癌因素。
由此可见,只有尽早取出胆囊结石这个“定时炸弹”,才能有效防止上述并发症的出现。
对待胆囊结石,一定要予以重视,若出现腹痛、腹胀、饭后不适感等轻微症状时,切勿想着忍一忍抗一抗就过去了,也别当做胃病而胡乱治疗,应及时入院就诊,筛查是否为结石所致。
一旦确诊,遵循“该保就保”“该切就切”的原则,及早进行手术治疗,以免结石长期留在体内,而引发一系列并发症来损害身体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