菲利普·罗斯是20世纪下半叶美国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代表人物,代表作《再见,哥伦布》《美国牧歌》《欲望教授》《乳房》《垂死的肉身》。
菲利普·罗斯是美国当代最负盛名的作家之一,被誉为是“美国活着的文学神话”。获得了多次文学大奖,如美国国家图书小说奖、福克纳小说奖、普利策小说奖等等。
《欲望教授》《乳房》《垂死的肉身》是菲利普·罗斯最具代表性的作品,被称之为“欲望三部曲”,“凯普什三部曲”。三个故事都是以大卫·凯普什为第一人称的叙述展开的。
“欲望三部曲”《欲望教授》是“欲望三部曲”中的第一部。讲述了还是青年的大卫·凯普什与伊丽莎白及其好友波姬塔之间的情欲纠缠。大卫·凯普什在与伊丽莎白共同居住的同时还与波姬塔发生性关系,甚至要求伊丽莎白加入他们的性行为之中。无法容忍的伊丽莎白借自己回乡之际离开了大卫·凯普什并希望他可以从此冷静下来,然而大卫·凯普什依然迷失在波姬塔的温柔乡中,最终伊丽莎白对大卫·凯普什彻底失望,伤心离去。
《乳房》是“欲望三部曲”中的第二部。这是一部充满荒诞色彩的故事,类似于卡夫卡的《变形记》。按照时间的先后顺序讲述了主人公大卫·凯普什是如何亲身经历异常出现、变为乳房、欲望危机、信仰危机以及重塑自我的全过程。
《乳房》延续了《欲望教授》中的基本情节设置,这个故事中,大卫·凯普什教授自白体式地向一名观众道出自己变异为乳房的经历。此时的大卫·凯普什已然成年了,他对于性伴侣克莱尔的乳房十分迷恋,但令他困惑的是突然间他对于克莱尔的欲望消失了,欲望消失不久后大卫·凯普什竟然在一夜之间变成一只重达一百五十磅的女性乳房,生活只能靠医院病房内的静脉注射得以维持。
这个以乳房变异为基点,故事围绕着我、父亲、妻子、上司、医生和护士等一系列人物的心理和活动展开,突出了谁来看乳房和他们看望“乳房”后大卫·凯普什教授认知上的变化。
《垂死的肉身》是“凯普什三部曲”的最后一部。描述了年逾六十的大学教授大卫·凯普什以独白的形式回忆八年前他与年轻女学生康秀拉·卡斯底洛之间畸形的欲望纠缠。62岁时大卫·凯普在自己的课堂上认识祖籍古巴、24岁的女学生康秀拉,二人交往一年半后,康秀拉离开了他。
大卫·凯普什为摆脱传统习俗的束缚,宣泄内心被压抑许久的欲望渴求,追求不受约束的自由,他抛弃妻子,结交众多女友,无视家庭责任与义务,极力追求身体与个人的解放,以对性爱的沉迷与放纵在连续不断地欲望游戏中实现自己。
小说女主人公康秀拉作为一名古巴流亡贵族的后裔,她受过高等教育,一心想冲破来自舒适的古巴家庭的藩篱,追逐性自由。内心无根漂泊的康秀拉邂逅了凯普什,在欲望纵使下屈从于肉体的渴求,深知爱情的不现实,深知不可能成为凯普什的女友甚至妻子,但为展示自己女性的独特魅力,满足自己作为漂亮女人却能征服文化名人大卫·凯普什的虚荣,最终走向情欲引诱下的欲望迷失之路。
《垂死的肉身》以性欲望书写为立足点,全面剖析了美国人的欲望观,揭示了人在其中所面临的欲望与道德的挣扎和困境。那到底是一个什么时代?
20世纪七八十年代的美国20世纪70年代美国经济进入到“滞胀状态”,战后五六十年代,经济的畸形繁荣和盲目扩张,到70年代已经形成了空前严重的生产过剩,这就决定了它不可避免地要陷入一个长时期的萧条阶段。
70年代的美国进入到了自30年代大萧条以来最严重的经济危机时代,企业设备利用率、最终销售、存货、利润、股票行市和个人收入下降幅度之大,个人失业、企业破产倒闭、负债、亏损数字之高都是三十年代大危机以来所罕见的。70年代失业率为5.3%,到1982年,美国失业率高达10%。消费物价指数年增长率为9.4%。
80年代,美国一直进行着反滞胀,国内各种经济政策都是为了反滞胀,抑制通货膨胀。于是80年代末期,美国走出了70年代的滞胀,经济再度繁荣。
20世纪以来,人类在物质层面取得了前所未有的空间丰富和繁荣,人类在自然面前信心大幅提升。人们也开始大力倡导个体的存在价值,但却又不得不面对日益森严的机构组织的控制和驱使。人类的肉体越来越获得解放与满足,但其精神却面临着日益强劲的桎梏。
现代社会凭借消费、广告、娱乐等催生着人们无穷尽的物质和肉体欲望,人们面临一个窘迫的处境:肉体日益自由,但精神却日益萎缩;肉体成了灵魂或者精神的主宰。
人们面对紧张、机械、繁琐的工作,精神与体力严重透支,同时生活的支离破碎化使人们失去了生活与劳动的完整性,成了一种“非理想性的生存”与“异化的生存”。人类的活动日益丧失其自由自觉的性质,面对日益加强的社会控制机构,人自身日益躯壳化、碎片化、零散化。
迅猛发展的科技,忙碌混乱的生活,复杂紧张的人际关系,笼罩在人类头顶的战争阴影,都极其深刻地影响了人们的心理,由此导致了个体或多或少的异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