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视媒体专家学者的尽头果然都是自媒体,连在电视上做访谈节目最火的经济学家郎咸平,也放下身段从大屏幕转向小屏幕,当起了网红,话题也从经济学转向人生、家庭、婚姻等社会学。

郎咸平最吸人眼球的话题,是自己网传有七段婚姻,却劝大家特别是年轻人不要轻易离婚,也不要丁克。许多网友的第一反应是有点扯,但从另一个角度来说,在某个领域越专业越有发言权,郎咸平在婚姻领域的丰富阅历,犹如他的经济学造诣一样,或许有真知灼见。
先看看郎咸平是怎么说的吧。
郎咸平果然是经济学家,先从经济角度切入这个话题。说这几年宏观形势持续恶化,营商环境持续恶化,而现在的婚姻多是物质条件的算计、交易,什么彩礼、房车、金钱等男女双方达成协议,就形成婚约。

但因为外在宏观形势的恶化,这些条约就会受到相当的冲击。这时候闹了矛盾,是骈手眂足继续奋斗、选择过下去,或是再算计一次、选择分手呢?郎咸平说一定选择后者,因为你们就是这种水平的人,“可笑”。

郎咸平的劝诫似乎更多的是针对年轻女性。他说男人没有好坏,只有不同,有的女人说,我能找到更好的,有这想法一生就没有希望了,没有更好的,只有更不同的。20多岁在大学碰到的就是最好的,越往后越差,好男人都是早婚的。

所以他劝“女同志”越尊重老公、公婆,越幸福,对老公公婆退一步海阔天空,才能保持家庭完整,表面上装都没关系。家庭的稳定寄托在女人的成熟度上,女人是家的灵魂、支柱,事缓则圆,硬干的结果会吃亏。
为此他建议年轻朋友,无论遇到多少困难,一定要把婚姻维持下去,子女照顾好,别再算计了,算计就共同算计外在的环境。

至于丁克,郎咸平说90后、00后的思维特别像香港人,也是精心测算,一切都在做生意,一算养孩子成本太高了,干脆丁克,成本最低,收益最高。但没有子女的人却是“弱势群体”。
现在这个社会特别喜欢欺压社会底层人士,对外卖小哥的差评就是社会的悲哀,这些弱势群体到了一定时候,就会用另一种方式反噬出去。例如没有子女的人进养老院,就会任人宰割,护工会欺负你,在别处受的气都撒到你身上。混到最后,财产给侄子侄女外甥女了,人家还不感谢你。琼瑶去世后,平鑫涛的三个孩子只管拿钱分财产,连悼念现场都不去,还是自己亲生儿子料理的后事。

郎咸平认为不丁克的另一个理由,是人到了50多岁,什么都没有了,没有朋友,孤独就开始了,会后悔离婚不要小孩。到60多岁更惨了,父母过世,万家灯火,就你一个人孤零零地在家过年,孤独终老。
郎教授自曝现在的老婆比他小30岁,丈母娘比他小5岁,少妻是江西井冈山的,对他经常打骂家暴,打也打不过,骂也骂不过,非常苦恼。网友问他为什么不再离婚?郎教授可爱地马上把头摇的拨浪鼓似的,不不不,不能离,年龄大了,不好找了,还得指望她照顾我呢,就这样过吧。看上去是大觉大悟后的肺腑之言。

不得不说郎咸平犹如他的经济学观点一样,说婚姻问题也是言辞犀利,敢说实话,揭示了很扎心的现实问题。
窃以为起码有两点是对的:
一是不停的结婚离婚,是明星、商人等富人阶层的游戏,他们不管男女,永远都会找到比自己年轻的,也不会越离越穷。普通人就算了,现在的经济形势,只会越离越穷,越找越差。

二是丁克,少壮图酸爽,老大徒悲伤。没有子女的人,不管多有钱势,最终都是弱势,子女可以不孝,但不能没有。犹如国家的核武器,我可以不用,但不能没有。所谓抱团养老、雇人养老、养老院养老,没有子女在后面震慑,都是天真而又愚蠢的幻想。
但郎教授也直言劝也没用,还是会有很多人选择离婚和丁克。他甚至预言,如果任由现在不婚不育的现象发展下去,到2035年,中国的人口会锐减到7亿,到时中国会不可避免地进入衰败期。
关于离婚和丁克,大家的看法呢?
(全文完,如有阅读价值,点个赞吧[微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