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年回乡探母,警卫员想让县委接待,朱辉照:就在街边吃碗面条吧

喝下这口历史的鸡汤吖 2025-02-05 10:40:35

《——【·前言·】——》

1951年,朱辉照在西北军区任职期间,请示上级,终于获得了回乡探母的机会。

多年来,专心革命事业,没机会见母亲一面,这一次终于有机会回乡,却只要求在街边吃碗面,这是为何?

回乡探母,警卫员的提议

朱辉照坐在车里,车窗外是无尽的灰蒙蒙秋雨,车轮碾过的泥泞路面,带起阵阵水花。

过去多年,因革命工作,脚步几乎遍布全中国,能回到家乡,心情是复杂的。

朱辉照在西北军区,担任高级职务,这样的身份,无疑使他非常有影响力,但始终保持着低调的个性。

这一次回乡,警卫员发现首长,似乎完全没有享受“高级干部”身份,所带来的特权。

警卫员心里有些疑惑,毕竟,按照常理,像朱辉照这样的干部回乡,县委应该要接待一番,哪怕只是象征性地表个态,朱辉照却有不同的想法。

“我们就在街边的小店吃碗面条吧。”朱辉照的这句话,让警卫员一时不知如何是好。

警卫员十分清楚,朱辉照的脾气,一向是低调内敛,对待工作很严肃,回家探母,却从未像其他领导那样,渴望任何形式的特殊待遇。

“首长,您真要这么做吗?至少能让县委接待一下,也能让乡亲们感受到您的亲切。”警卫员小心翼翼地提出自己的想法。

朱辉照没有回答,只是望着窗外的景色,车外的雨丝,像是将他与外界的联系,拉得更远。

车厢内安静了片刻,朱辉照轻声说道:“不必了,我回家,是为了母亲。”

警卫员沉默了,朱辉照虽有着一身官职,始终保持着那份从容与平和。

这一次回乡,警卫员看到了他,从未露出的那一面——朱辉照回乡,不是为了接受任何形式的荣誉和接待,而是为了心底那个始终没有见到面的母亲。

车队渐行渐近莲花县,车窗外的景色开始变得熟悉。

那条老旧的小路、那座即将看到的老屋,仿佛一切都在默默诉说着过去的时光。

朱辉照并未言语,即将踏上那片土地,面对的将是家乡的土地,还有自己与母亲、与过去岁月的重逢。

每一块石板路、每一条小巷,都像是带着过往岁月的记忆,内心充满了复杂的情感。

警卫员继续小心翼翼地观察着首长,想象着接下来的情形。

朱辉照, 无论是站在领奖台上,还是在这片熟悉的土地上,都始终保持着那份平静与坚定。

即便是回乡,依然不愿接受,任何形式的特殊对待,这种态度深深影响了身边的人。

见母亲,泪如雨下

车队终于在家门口停了下来,那是一条泥泞的乡间小路,两旁是依旧泛黄的稻田和树林。

村里的房屋,依旧是木框瓦顶,看似并没有什么特别的变化。

家乡的景色和他离开时差不多,朱辉照的心情却是那样的不同,回到了自己长大的地方,是回到了曾经的那些片段,那与母亲相伴的日子。

朱辉照慢慢下车,步伐沉稳,母亲的身影出现在了门口,依旧站在那里,步履蹒跚,头发已经全白,脸上布满了岁月的痕迹,那熟悉的轮廓,依然深深地印在朱辉照的记忆里。

朱辉照(左一)

“妈……”朱辉照忍不住加快了脚步,眼里充满了复杂的情感——那是愧疚,也是久别的温情。

母亲站在那里,头发白得像霜一样,眼神有些迷离,仿佛不确定,面前的这个人是谁。

朱辉照跪在她面前,一把抱住了她的双腿,“妈,我回来了!”泪水瞬间模糊了视线,朱辉照感觉到,母亲的手抚摸着他的脸庞,那双布满老茧的手,轻轻摸了摸他的脸,似乎在确认,确认自己是否真的回来了。

“我的儿,终于等到你了。”母亲的声音沙哑,却充满了久违的温暖。

朱辉照的心,在这一瞬间彻底崩塌,所有的坚强、所有的原则,都被母亲的这一句话化为乌有。

站在母亲的怀里,朱辉照的内心波涛汹涌。

几十年的风风雨雨,战斗的岁月,让他变得铁骨铮铮,可此刻,只是一个孩子,一个带着泪水回到母亲怀抱的孩子。

朱辉照(第二排右一)

“我知道,娘,知道你有多苦”他低声喃喃着,仿佛是在跟母亲诉说着,过去这些年,无法言说的心酸与牵挂。

母亲依旧用她那双布满皱纹的手,轻轻拍着他的背,什么话都不需要说,每一个动作,都是爱的宣泄。

短短的几分钟里,朱辉照感受到的,不是来自职务的光环,也不是任何权力的象征,而是来自母亲那无尽的爱。

无论自己经历过多少风雨,走多远,家乡和母亲始终是自己心灵的港湾。

遇到亲戚的请求,拒绝特权

回家后的日子并不长,朱辉照计划的只是短短的五天。

很多亲戚见他现在有了高职,纷纷找上门来,提出种种请求,有人希望他在兰州帮忙安排工作,有人要求他联系县委为自己谋取一些机会。

“首长,我听说县委最近有职位空缺,不如您给我们联系一下?”亲戚们的请求接二连三,甚至有些人通过母亲,向朱辉照表达愿望。

朱辉照(右一)

朱辉照平静地听着,没有表现出一丝的不悦。

“你们这么多年照顾了母亲,我感激不尽。”他淡淡地说:“但我现在不能为你们做任何安排,年轻人只有通过自己的努力,才是值得骄傲的。”

对于这些请求,朱辉照逐一拒绝。

每一位亲戚见到他如此决绝,似乎都感到有些失落,没有人敢再坚持,或许看到了朱辉照眼中那份深沉的坚持,此刻的朱辉照,更像是一个战士,而非一个官员。

朱辉照(中间)

朱辉照没有满足任何人的要求,这不是为了自己的名声,是为了不让自己在家乡人眼中,成为权力的象征。

没有什么比保持,自己的原则更为重要,正如他所说:“我宁愿你们依靠自己,而不是依赖我这个位置。”

这些话,简简单单,却像一把锋利的刀,割断了与特权的一切联系。

廉洁自律与亲情的抉择

回乡探亲的短短五天里,朱辉照深知自己肩负着的,不仅是家庭的责任,还有来自国家,和党组织的责任。

面对亲戚们的请求,始终保持着警觉,坚决拒绝了,所有借职务之便的要求。

作为一个革命干部,个人的廉洁自律,是对自己的要求,更是对社会的责任。

这份廉洁的自律,是他始终秉持的原则。

在多年的革命生涯中,朱辉照多次受到严重的伤病困扰,却始终拒绝休假,坚持工作,从不利用自己手中的权力谋取私利,始终保持一颗平常心。

弟弟朱晚照,后来随母亲一同到兰州探亲,朱辉照有权为他安排一些工作,或帮助他寻求更好的机会,但辉照依然没有,为弟弟谋取任何额外的好处。

朱晚照回到家乡,选择了回归田园,过上朴素的农耕生活。

朱辉照回乡探母的故事,向我们展示了一个,革命干部的真正品质——廉洁自律、坚守原则。

对于他来说,回家并不是一次简单的探亲,而是一次与自己内心的对话,是与曾经的信仰和原则的再次对接。

面对亲戚们的种种请求,朱辉照没有迷失自己,坚定地走着自己的道路。

这是朱辉照个人的故事,更是全体党员干部,应当学习的榜样。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