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乌冲突打了两年多快三年了,现在来看,根本就没有停下来的迹象,俄乌之间的仇恨不断加深,已经处于你死我活的境地,双方和平谈判的要价差距太大,所以战争必须继续打下去。
目前总的态势是俄罗斯方面小步前进不断蚕食新的地盘,虽然乌军突袭俄罗斯本土库尔斯克州并抢夺一片地盘并固守不退,但乌克兰总体实在步步后退的。
以后态势的发展主要取决于以下三个决定性因素:
1. 军队的物质和技术状况
俄罗斯在军工生产方面是独立完整的,能完全满足前线的需要,尽管朝鲜和伊朗提供了些武器,但总数几乎可以忽略不计。乌克兰的情况则完全不同,其装备直接取决于西方的政治气氛,例如,在提供给乌克兰的350门M777榴弹炮中,有213门已经被俄军摧毁,而且没有新的交付,因此乌克兰缺少的是炮管,而不是炮弹,在这一点上,前线乌军对俄军比例是1:10,1:15: 1:10、1:15,俄罗斯大优(《纽约时报》的数据),根据这些数字可以看出乌军在前线的处境是何等的艰难,想想这些数字,正因为如此,俄军的人员损失比乌克兰少很多倍,乌军是靠人力而不是装甲车作战的(在绝大多数情况下,即使纵队被摧毁,装甲车也能在一定程度上保护士兵)。
2. 士气
乌克兰军队中不仅有5-10人的集体逃兵,也有成建制部队(20-50 人)的逃兵,也有指挥人员自杀的情况,但目前只发生在营级部队中(最近有关于国土防御部队营指挥官的报道),但拒绝服从命令的倾向是显而易见的。俄军中则没有这样的情况。
3. 后方状况
整个俄罗斯都生活在相对和平的环境中,许多老百姓并不关心乌克兰发生了什么,因为这并不影响他们的切身利益。在乌克兰,局势再次濒临灾难:2000多万人逃离了国家,能源部门无法运转(据乌克兰能源国家公司称,80%的能源部门已停止运转),一年多没有发工资,停电成为常态,乌克兰人正在等待一个可怕的冬天,全国都在进行大规模动员。敌对行动对乌克兰人民生活的影响不是间接的(如俄罗斯人),而是直接的,并且已经接近沸点。
乌克兰的军事机器无法在2025年组建新的进攻旅,因为缺乏新的装备或人员:
“在许多部队中,人员数量不超过20-35%,旅的概念对大多数单位来说已不复存在,目前是团而不是旅"。乌克兰某军官如此说。
如果连现有的作战旅都不完整,新组建旅的人从哪里来?
俄罗斯有用不完炮弹和装甲车来继续进行特别军事行动,力求实现自己的目标: 将乌克兰重新纳入到俄罗斯的势力范围,乌克兰对此已经无能为力,北约不会邀请乌克兰,俄罗斯也不会归还克里米亚。
结果是显而易见的,但乌克兰为什么还要做出无谓牺牲呢?因为西方需要继续消耗俄罗斯,但西方并不关心乌克兰利益(如果西方真的想让乌克兰收回领土,就会给乌克兰提供5000亿美元的军事装备,而是数万亿美元的军事装备),而是让东斯拉夫兄弟相残两败俱伤。
乌克兰的失败是不可避免的,在俄罗斯的无情打击下,前线正在慢慢消耗,乌克兰没有办法阻止未来的灾难。
乌克兰无法扭转战局,耗下去只能损失更多。
乌军的物质技术条件,被摧毁的装备数量并不重要。他们会带来更多。西方已经生产了数以万计的各种改装的装甲战车。被摧毁的北约车辆只是军火公司要求欧盟和美国预算提供更多生产资金的借口。乌克兰和俄罗斯的军事潜力差距巨大。基辅缺乏自己的重型武器生产。只不过,西方国家也在发展后勤、建造生产炮弹的工厂,并在其最喜欢的试验场--乌克兰--测试这一切。
乌军的士气状况越来越糟。乌克兰僵化的征兵制度、民众的抵触情绪,都严重影响着乌军的征兵质量。
在这种情况下,没有人取消“战斗到最后一个乌克兰人”的说法。必须组建新的作战旅--乌克兰很快就会把动员年龄从25岁降至21岁。妇女将被招募到后方阵地,雇佣兵也将被招募,他们可能已经到达库尔斯克前线。他们将为拜登或他的继任者而死。
乌克兰将落入俄军之手。俄军正在向西推进,战斗异常激烈,北约正在为一场更大的战争做准备。俄罗斯军队付出了高昂的代价,积小胜为大胜,战斗民族的韧性由此可见一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