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杨乃武与小白菜
在当时的浙江余杭县,有个卖豆腐的小贩,叫葛小大。当然葛小大不是本名,而是外号。他本名叫葛品连。不过,在当地,如果提到葛品连,其实没几个人能意识到葛品连是谁。但如果提到葛小大,很多人会说:哦,那个卖豆腐的。
葛小大的个头和武大郎差不多,但是脑袋很大,这种比较怪异的身材比例,让他有了一个葛小大的外号。
葛小大的老婆叫毕秀姑,长得很漂亮。因为喜欢穿白色裙子和绿上衣,从远处看,像一颗白菜的造型。所以,毕秀姑有了个外号:小白菜。
话说葛小大一个小贩,娶了毕秀姑这么好看的老婆,相信诸位看官肯定想起了另外一对组合:武大郎和潘金莲。
武大郎和潘金莲的婚姻如果出现在现实中,也确实容易产生西门庆这样的生态位存在。当然这个看法是否科学不重要,重要的是架不住很多人这么想。
葛小大在余杭卖豆腐,租了当地一个叫杨乃武的举人的房子。因此杨乃武和葛小大夫妇属于房东房客的关系。
毕秀姑喜欢社交。当然,晚清的妇人社交,局限于女眷圈子里。杨乃武家里的女眷和毕秀姑来往频繁。这就增大了杨乃武接触到毕秀姑的频率。
刚才说过,杨乃武是个举人,属于知识分子(范进中举的故事,就是典型。范进因为中举而一度癫狂)。知识分子有个通病,那就是喜欢卖弄。所以杨乃武就提出要教毕秀姑写字。而这种情况,让外界产生误判:认为杨乃武相当于西门庆的生态位,二者必然有染。
其实外人误会很正常。杨乃武有钱,毕秀姑漂亮,而且葛小大处处不优秀。所以杨乃武和毕秀姑不清不楚的可能性非但存在,而且很大。
2、冤案的诞生
葛小大听到关于毕秀姑和房东杨乃武不清不楚的传言以后,于是选择搬家——这样可以切断毕秀姑和杨乃武的交集。
不曾想,搬家以后没多久,葛小大突然得了疾病,而且服药后,不到半天就死了。因此很多人自然而然联想:这不就是西门庆和潘金莲毒死武大郎的翻版吗?于是葛小大的母亲也认为必然是这样,故而,选择了报官。
虽然封建社会腐败,但是对于人命官司,也得证据确凿。所以县官命令仵作对葛小大的尸体进行勘验,而那个时代的法医技术很多方面并不科学。所以理论错误的基础上,得出的结论也未必靠谱。所以仵作经过勘验,得出个结论:那就是葛小大表面看似乎是中毒死的——因为仵作喜欢用银针来检测是否有中毒的迹象。而检测葛小大尸体的银针变黑了。所以可能是中毒而死。当然仵作又表示:银针变黑以后,经过清洗以后,又不黑了。所以和真正的中毒,还是不一样的。所以综合来看,葛小大是乱吃药而死,并非有人故意下毒。
但是县官和杨乃武有仇,打算借题发挥,县官表示:这葛小大就是被杨乃武毒死的。于是县官本着这个思路,对杨乃武和小白菜经过屈打成招,最终迫使小白菜和杨乃武认罪——毕竟,人心似铁非似铁,官法如炉真如炉。
有了想要的口供以后,县官判处杨乃武斩立决,而毕秀姑则凌迟处死——毕竟谋杀亲夫是大罪。
3、翻案
杨乃武是一个体面人,而且要钱有钱要地位有地位,至于为了一个已婚妇女去干出谋害他人的事情?杨乃武的姐姐杨淑英觉得这个事儿有些扯。于是杨淑英选择去杭州府上告。不过那会儿官场官官相护,所以杭州知府表示维持原判。
这个杨淑英也是一个刚烈女子,见杭州府不行,于是又去逐级上告,最终,告到了朝廷的都察院那里。当然,晚清司法腐败,而都察院的决定则是让杭州府重新审问。本质来看,这一切倒是换汤不换药。
碰巧这会儿,晚清富商胡雪岩打算利用这个案子来扩大自己的影响。于是胡雪岩利用当时著名的媒体《申报》来炒作此事。在舆论带动下,这件事很快被当时清朝的当国者慈禧太后所知道。于是慈禧太后表示授权给翁同龢,让翁同龢处理这个案件。
其实慈禧太后对于清廷官场的腐败很清楚。而杨乃武事件能引起慈禧太后的重视,不外乎是因为此事发生在浙江,而且牵扯很多浙江官员。
当时清朝因太平天国运动,对地方的管理处于半失控状态。慈禧太后想夺回权力,就得找个理由对地方进行清洗。浙江算是清廷失控的重灾区,所以慈禧太后倒是打算借题发挥,来对浙江官僚进行一番清洗。
于是翁同龢主导下,仵作对葛小大的尸体重新勘验,最终得出结论:葛小大就是乱吃药死的,和谋害无关。而也因此,浙江很多官员因此丢失官职,慈禧太后的清洗目的也随之实现。
4、晚景
毕秀姑和杨乃武也由此无罪释放。经历了人生的这一场浩劫,甚至可用死里逃生的浩劫来形容,杨乃武最终选择养蚕行业,并由此成为一代富商。杨乃武在民国三年(西元1914年)去世。
相比之下,毕秀姑的人生堪称凄惨。虽然清廷宣布毕秀姑无罪。但是毕竟喜欢嚼舌根自是小市民的本性。所以,毕秀姑出狱后,依旧被主流社会排挤、非议,最终,毕秀姑选择出家做了尼姑。
毕秀姑去世于民国十九年。
杨乃武与小白菜案发生于晚清同治时期,毕秀姑去世的时候,已经是南京老蒋当权时代的民国。这一跨度,堪称沧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