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大学选机器人专业,有利于就业吗?

玩转机器人是我 2024-06-27 20:24:36

又是一年高考季,几家欢喜几家愁。

今天有考生家长问我,去大学读机器人相关专业,怎么样?能不能给点关于高考志愿填报的建议?家里人为这事儿正闹矛盾。

我说这事儿得从几个不同维度来分析,说几点仅供参考。

先说大家最关心的事儿:钱。

据央视财经的消息,有统计称计算机类、软件类以及机械设计、电子电气、机器人学科专业相关的学生,年薪在20万—50万元之间。

这个数字当然要谨慎看待,不过从大局上看,学机器人就算一年赚不到几十万,至少对就业也没什么坏处(我知道这话有歧义和争议,不过有些专业真的是对年轻人就业“有害”……这个“害”并不是学科本身造成的)。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机器人市场之一,尤其在工业机器人领域。随着“中国制造2025”等国家战略的推进,以及产业升级对自动化和智能化的强烈需求,机器人行业正经历快速增长。所以从长线来看,机器人领域相对来说会需要不同人才的加入。

从全球技术发展脉络来看,人工智能、物联网、大数据等技术的发展也在和机器人相关技术一起进步并相互促进,这无形中也增加了机器人产业对多技能人才的需要。而与之相对应的,是各个行业对机器人的需求也在攀升,比如制造业、医疗保健、服务行业、探索(如太空或深海)、农业、物流……

这意味着什么呢?意味着学机器人相关专业的年轻人,即便不去机器人行业,也有机会去电子电气、汽车制造、航空航天、物流、医药、食品加工等多个行业。也就是说“学机器人”在某种意义上可以成为跳板和基石,帮助年轻人增加职业选择。

怎么理解呢?因为机器人工程(一般谈到机器人相关专业,主要是指这个)是一个跨学科的领域,它融合了机械设计、电子电路、计算机编程、传感器技术、控制理论等多个方面的知识。掌握这些技能,意味着学生不仅能够设计和构建机器人,(理论上)还能将这些技能应用于其他相关领域,如电子电气产品的设计、汽车电子系统的开发、航空器的自动化控制、物流系统的优化、医疗设备的创新以及食品加工生产线的升级等。

那学校又该如何选呢?

单论“机器人工程”吧,它作为近年来的热门新兴专业,在2018到2023年之间,有281所大学新增设置了该专业。一些学校的相关专业是从传统的机电一体化专业转型而来,侧重于机械设计与电子技术的结合;而另一些则可能源自自动化专业,更多地聚焦于控制理论和系统集成。这种起源上的差异,决定了各校在机器人工程专业建设中的侧重点和强项不同,比如某些学校可能在机械结构设计方面更为突出,而另一些则可能在信息处理和智能控制上有更深的造诣。

尽管如此,机器人相关专业尤其是机器人工程专业的课程设置,通常还是涵盖了广泛的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机器人结构设计、控制理论、编程技术、机器人操作系统等,力求构建一个全面而扎实的专业基础。问题是,这种“广而全”的课程体系又带来了另一个潜在的问题——深度不足(强弱有侧重不代表有深度)……相较于计算机科学、电子工程或机械工程等单一领域专业,机器人工程专业的毕业生可能在一些特定技能上缺乏同等深度的专业训练。

对于招聘企业而言,这可能意味着机器人工程专业的毕业生在软件编程、嵌入式系统或结构设计等方面的专业程度,不如那些从计算机、电子或机械专业毕业的学生。然而,机器人工程专业毕业生的优势在于他们拥有广阔的视野和综合性的技能,能够快速理解和掌握机器人行业的全貌,这是其他单一领域专业毕业生所难以比拟的。

鉴于此,对于机器人工程专业的学生来说,一个有效的策略是在构建广泛基础知识的同时,选定一到两个自己感兴趣的或行业特别需要的领域进行深入学习和实践。例如,可以选择强化软件编程能力,成为精通机器人控制软件的专家;或者专注于机器人硬件设计,成为一个优秀的机器人结构工程师。通过这种方式,学生不仅可以弥补“广而不精”的潜在短板,还能在未来的就业市场中形成独特的竞争优势,从而更好地适应和引领机器人行业的发展趋势。

这也关乎另一件事:其实啊,如果是对机器人感兴趣,填报志愿时不一定非要选带有“机器人”这三个字的!也可以考虑选择自动化、机械工程、电子信息工程等专业,还有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软件工程、电气以及基础学科类(物理、数学)等。这些专业其实都与机器人技术紧密相关,学生毕业以后都可以进入机器人行业,具体可从事机械设计、结构设计、动力设计、嵌入式软硬设计、规划控制算法开发、感知算法开发、前后端软件开发、云平台开发、项目管理等,亦可从事非研发工作例如解决方案工程师、现场服务工程师、技术销售工程师等。

对于城市的选择,目前来看位于沿海地区的城市、北上广深、武汉、厦门、成都、苏州和重庆等地相对理想。这些城市在机器人科研方面相对领先,在机器人技术研发和产业化上投入较多,这为从事机器人领域的学者和学生提供了丰富的资源和平台。

选择在这些城市学习或工作,首先意味着年轻人能接触到更多的科研资金和先进的实验室设施,这为开展前沿研究和参与高水平科研项目提供了便利。其次,这些城市通常拥有成熟的机器人应用场景和活跃的创新企业集群,学生们有更多机会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践,参与到真实世界的机器人项目中,从而增强自身的技能和经验。

当然,填志愿、选专业也应该结合孩子的兴趣,毕竟“好不好就业”其实本质上是个比较虚的话题,现在好就业的专业,过几年可能就成明日黄花了,况且机器人行业囊括了很多细分职能。

举个例子来说,我认识一个年轻人,大学学了自动化,结果大三的时候迷上了文学,最后在一个商用清洁机器人初创公司干起了新媒体运营。别人认为他极其愚蠢(毕竟这几年是理工科的时代,人文已不再受到尊重了),可他自己自得其乐。这是很正常的现象,也是很好的现象。

因为志愿填报是个“一是一二是二”的清晰动作,可就业与人生却是无数因素交织起来的大乱炖。我们终终究是在跟随命运、基于自己所知晓的有限信息和当下的认知去做决策。谁能担保以后如何???谁又有资格评判对与错???

如果有人告诉家长“按我说的去选专业、城市、学校,一定对你孩子的就业有利”,那这个人一定是个骗子或吹牛的人,他的目的是用“保就业、为你好”来吸引粉丝以及赚家长的钱。当然这也没什么问题,但家长和学生要明白,没有谁的意见是一定要听的。

况且,学习机器人相关专业本身也存在不少挑战和不确定性。就拿机器人工程来说,这是一个高度技术化的领域,需要扎实的数学、物理基础以及对电子、机械和计算机科学的深入理解。对于一些学生来说,达到这一水平的学术要求可能是一项挑战。而且,这也意味着机器人领域会吸引越来越多的优秀学生和专业人士,导致就业市场竞争激烈。

也正因为如此,走机器人这条路还意味着要面临持续学习的压力:机器人技术和相关领域的发展实在太迅速,从业者如若不能不断学习新的技术和工具,可能难以保持竞争力。对于一些人而言,这种持续的学习压力可能是一种负担。而且机器人行业受全球经济和技术趋势的影响比较大,可能会经历周期性的波动,影响就业稳定性。

与之相关的,就是工作压力也大。要知道很多机器人公司都是初创企业,面临着形形色色的负担,需要员工投入大量时间和精力。追求工作和生活平衡的年轻人可能要考虑到这一情形。

总之,填志愿选机器人相关专业是个不错的选择,但还是那句话,人生是个大杂烩,尤其是在全新的历史周期下,志愿可能真的就只是志愿而已。

“- 广而告之 -”

近期,我们可能会组建一个工业自动化社群,基本目标人群除了工业自动化业内(产业链上中下游)人士,还有对工业自动化有特定需求和爱好的人士。但这个社群具体要怎么做、做成什么样、大家能从中得到什么,希望能听取大家的意见。我们希望能收集到有意思的想法和建议。有兴趣加入探讨的朋友,可以联系博主。谢谢。

0 阅读:0

玩转机器人是我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