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片《上甘岭》的宣传海报
坑道对敌向纵深阵地攻击的牵制和打击
影片中,8连进入坑道不久,就发现敌军对我纵深五圣山阵地展开了攻击。8连在没有上级命令的情况下,主动组织机枪火力从背后向攻击之敌射击,并联络友邻坑道部队一起战斗。在我纵深阵地和坑道部队的火力夹击下,敌军的攻击以失败而告终。这一行动也使师首长坚定了用坑道部队拖住敌人以争取时间准备大反击的决心。
影片中,8连准备从背后向攻击我纵深阵地之敌射击
连长亲自在坑道口观察,准备进行大反击
在实战中,志愿军第67军200师598团1个班坚守在靠近北汉江桥口的一个孤悬敌后的阵地上,战士们把防炮洞和射击工事结合起来,与敌人抗衡。防炮洞越挖越深,为了防止爆炸冲击波的杀伤,防炮洞挖到一定深度时就向左、右拐弯。激战中,防炮洞洞口相继被炸塌后,战士们除留一人利用炸塌洞口的间隙监视敌人外,其他人仍然朝里挖。进攻的敌人认为这个阵地没人了,就转向友邻阵地攻击。这时,这个班从敌侧后方猛烈射击,阵地部队从正面乘机反击夺回了这个班的阵地。因为坑道口通常都是开在我阵地所在山体的侧后方(一般不开在山体正后方,因为易被敌炮火封锁;更不能开在山体正面向敌一侧,因为被发现后易很快被敌炮火击毁),因此,敌军向我纵深阵地进攻时就会暴露在我坑道口的视野和火力下。如在上甘岭战役中,134团8连在597.9高地1号坑道洞口发现敌经过坑道口前方向我主峰8号阵地运动,守洞口的战士趁敌不备以轻机枪向敌猛射。敌掉头向坑道口围攻,被我机枪火力击退,伤亡近百人。
我军小分队的出击行动
影片中,敌军将地堡修到了我坑道口附近,并不断用机枪火力封锁坑道口。连长决定派人出去将其炸毁,否则敌人就会依托地堡不断侵扰我军。第一批出去的人员在途中碰响了美军乱扔的空罐头盒,响声惊动了敌人。美军机枪随即疯狂扫射,我军出击人员只好退回坑道内。见状,连长急中生智,命令通信员隔一会儿就往外扔一个空罐头盒,每次都能引起敌人一阵射击。过了一段时间后,敌军终于发现上当了,任凭我军再扔罐头盒也不射击了。这时连长亲自出去用手雷将敌地堡炸毁,拔掉了这颗“钉子”。进而,我军坑道内部队在统一部署下广泛开展小分队出击,给占领我表面阵地的敌军很大打击,极大消耗了敌军有生力量。
疯狂扫射的敌暗火力点
在实战中,小分队出击确实起到很大作用。敌军攻占我表面阵地后,我军坑道最大的作用就是拖住并消耗占领表面阵地之敌,使其不能向我纵深阵地发动进攻。但是单靠坚守坑道,并不能给敌军以更大的打击。这就需要我坚守坑道分队利用一切时机(主要是夜间),对占领表面阵地工事之敌进行袭击以消耗其兵力,把敌人拖住为我军反击创造条件。我军退守坑道的初期并没有积极开展对敌袭扰活动,当时普遍认为守住坑道即可,打击表面阵地工事之敌是坑道外部队的事,甚至有从坑道出击是“肉包子打狗,有去无回”的顾虑。后来逐渐发现,只是消极防守坑道会使敌人气焰更嚣张,而且打掉围困我坑道的敌工事,也有利于增援分队和补给物资进入坑道。有了这个认识后,志愿军坚守坑道部队的小分队活动才普遍开展起来。
我军坑道内小分队最初出击主要是打击围攻破坏我坑道的敌人,出击的时间很短,一般都是速打速撤,很多时候是白天出击,出击人数不超过2~3人。投掷手榴弹后趁烟雾冲出,以自动武器向敌扫射后迅速撤回。当我坑道部队抗住敌围攻后,才真正转入向敌军主动出击阶段。主动出击的第一种方式是以冷枪狙击杀伤敌军。坑道口或其附近如有射击工事依托,即由坑道内派1~2人以机枪或步枪进行狙击,寻找一切可以射击的目标予以消灭。如上甘岭战役中,134团8连在坑道外的地堡被敌摧毁之前,3天之内以狙击形式毙伤敌115人。
采用以人员送爆破筒的方式使我军付出很大代价
主动出击的另一种方式是以小组形式趁暗夜出坑道,对占领表面阵地之敌进行袭击。在发动袭击之前,对敌情及运动道路侦察清楚并制订好行动方案。小组人员不能过多,一般3~4人。其中1~2人带冲锋枪或轻机枪和手榴弹执行掩护任务,另2人带手榴弹、反坦克手雷或爆破筒对敌工事进行爆破。利用午夜到拂晓前敌疲惫、警戒疏忽时,秘密接近敌工事,投送爆破器材后迅速撤回坑道。部队刚执行此类任务时缺乏经验,有时在天刚刚黑后即开始行动。此时敌警惕性正高,往往能发现我军行动而迫使我出击小组放弃行动。如在上甘岭战役中,134团4连共组织小组出击11次,成功10次,歼敌70余人。失利的一次就是在天刚刚黑后即行动而被敌人发觉,并且造成2人伤亡。其余10次都是在午夜后出击全部成功。这种袭击作战给敌人造成了巨大威胁,使其昼夜处于紧张状态,根本没有能力向我纵深继续进攻,从而将敌军死死钉在阵地上动弹不得。(待续)
(原文发表于《轻兵器》2010年第12期上半月刊,文有删改)
限时福利! 2021年7-12期杂志打包限时优惠! 数量有限先到先得!编辑:高燕燕 丁涌强
校对:魏开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