该如何客观评价谢霆锋的音乐水准?港乐顶流?还是严重高估?

萝卜不甜 2025-04-29 12:45:10

最近朋友圈被谢霆锋的演唱会刷屏了。

图片来自于网络

想想挺有意思的——80后朋友应该还记得他摔吉他的叛逆模样吧,90后也应该追看过他演的《新警察故事》,00后呢,刷到他做菜的视频还要问:"他不是厨子吗?怎么突然开演唱会了?"在不同年代人的眼中,谢霆锋仿佛有七十二般兵器,只有你想不到,没有他做不到的。

图片来自于网络

图片来自于网络

今天咱们就抛开对他的所有的滤镜和偏见,好好聊聊这个横跨三个世代的"斜杠中青年"谢霆锋,在音乐江湖里究竟算得上哪号人物。

先给大家看组数据:港乐圈有个不成文的"潜规则",歌手只管在台前唱,写歌的活只归幕后。

从张国荣到陈奕迅,天王天后们拿着天价出场费,但音乐版权这种幕后创作人的工作基本和他们无关。

图片来自于网络

可谢霆锋却硬是打破了这个魔咒,《因为爱所以爱》《黄种人》这些国民级金曲的作曲栏里,白纸黑字写的都是"谢霆锋"这三个字。

更绝的是这哥们连编曲、制作的活都揽了。

图片来自于网络

拿他跟王菲的订情之作《玉蝴蝶》这首神曲来说,从作曲到编曲再到制作人,整个流水线只有他一个人的名字。

这在港乐圈简直像是在火锅店里卖法餐,其实并不是没有人尝试过,但能卖出米其林三星的却只独谢霆锋一家。

说到这里,有人要抬杠了:谭咏麟校长不也写过80多首歌?但大家仔细想想,除了《卡拉永远OK》,谭校长的创作有几首真正出圈的?

图片来自于网络

反观谢霆锋,左手给王菲写出了《迷魂记》,右手帮容祖儿打造了《告解》,自己还能攒出《活着VIVA》这种核能爆炸现场。

这就好比同样是开餐馆,别人主打个情怀小炒,他直接搞起了全产业链美食城。

不过咱们也得实话实说,把谢霆锋的创作扒开来仔细听,确实带着记忆里浓浓的时代印记。

图片来自于网络

就像吃惯了分子料理的舌头突然尝到老式炸鸡,过瘾是真过瘾,但要说多精致就见仁见智了。

他的作曲带种摇滚老炮的硬核气质,和弦走向一向直来直往,副歌部分重复得让人上头。这种风格在千禧年前后可是横扫乐坛,但放到现在,可能就不如周杰伦的"中国风"或者方大同的R&B耐嚼了。

再说说他的现场表现。看过他任一次演唱会的都知道,这哥们弹吉他时浑身通电,但真要较真技术细节,可能弹起来就不如专业的职业乐手丝滑了。

图片来自于网络

就像篮球场上的街球高手,动作够炸场,但真要去打场职业联赛,恐怕还得规规矩矩练战术。

不过话说回来,能在红磡连开六场不插电演唱会还场场爆满的,整个华语乐坛掰着指头也数不出几个,光凭这个,就冲谢霆锋比个大拇指。

最魔幻的是这人的时间管理。

别人当歌手就全心全意搞音乐,所谓的一心不能二用,他倒好,演个戏能拿金像奖,做个菜能做出米其林指南收录的品牌,现在回头搞音乐,又轰动了整个网络。

图片来自于网络

这就好比学霸边打游戏边写作业,最后考试还能拿年级前十,真的是人比人,气死人。

但一心多用,门门都要精通,必然要付出代价,你看他2005年之后基本处于音乐"半退隐"状态,也是直到这两年才杀回歌坛。网友的评论挺搞笑,笑侃“看谢霆锋回归歌坛,就能看出现在餐饮业的不景气了”。

说到底,谢霆锋就像港乐江湖里的"扫地僧"。

图片来自于网络

论资排辈他比不过当年的四大天王,论艺术成就也不如黄家驹传奇,但他硬是趟出了一条别人走不通的路。

在资本把控的香港娱乐圈,他既是台前明星又是幕后操盘手,这种"双重身份"让他既能在聚光灯下耍帅,又能坐在会议室里吃到版权收益的蛋糕。

如今的港乐早已不复当年之辉煌,但每次谢霆锋抱起吉他,总能让乐迷恍惚回到那个神仙打架的黄金年代,也能回味下曾经港乐的盛世繁华。

图片来自于网络

或许他从来就不是完美的音乐家,但就像他歌里唱的"不疯魔不成活",这份混不吝的摇滚魂,恰恰是这个时代最为稀缺的奢侈品吧。

0 阅读:26

萝卜不甜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