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酸造假为啥没下文了?

菀凝妈妈 2023-01-12 12:39:04

饶毅曾在2020年6月份提倡全民核酸检测,后被相关部门采纳,在全国推广实施。

随后核酸检测类公司如雨后春笋般涌现而来,据卫健委数据显示,2020年3月底到2022年3月底,开展核酸检测机构的数量从2000家上升到了1万多家,短短三年,翻了6倍有余。

核酸检测到底有多赚钱?

看数据就知道了:

今年5月,多家基因检测板块上市公司陆续发布第一季度财报,业绩纷纷暴涨,最高的“安旭生物”同比增幅甚至超过3000%,一个季度就赚来了往年几年都赚不来的钱,核酸检测的暴利就可想而知了。

我们中国有句古话:“龙王卖伞,便于无晴天”

暴力催生邪念。

2022年11月核子华曦兰州实验室在录入检测结果时,将个别核酸检测异常人员名单信息录入到阴性人员信息包中,使个别待转运人员健康码显示核酸检测阴性。

此事一出,由“张核子”“张姗姗”“巴颖”等人控股的“核子基因”核酸检测公司,被舆论推上了风口浪尖。

紧接着华夏方舟前基因副主任王德明实名举报华大基因核酸检测造假,但是却被华大基因董事长雇人对他进行殴打!最终王德明受了重伤,肋骨断掉7根,造成终身残疾的事情上了热搜。

一时间“核酸造假”被推上了各大搜索软件的头版头条。

然而就在群众在高喊要严惩发国难财的人的时候,国家出台了新版疫情防控方案,随后群众的注意力顺利转移,大家开始把目光放在囤药、抢抗原上。

短短几天“核酸造假”问题便无人问津,我这几天用相关的词条进行了搜索,搜索到的大部分内容是“核酸公司经营困难”,“核酸公司破产”,“核酸公司陷入财务危机”等等。

而对于“核酸造假”的处罚,我翻遍网络,也查了相关公司的企查查工商信息,看到的,也只有区区几万块的处罚,几万和几十个亿的收入相比,简直比九牛一毛还不如。

那么核酸造假为啥没下文了呢,原因或者是以下几点

1、现在还不是时候

疫情三年,国家耗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来防控,靠国难发的财,最终还是得收归国库。

而且这三年疫情耗费财力过大,国库空虚,正需要抓这种典型来填充赤字。

但即使被查了,被罚了也不会曝出来,至少不会全部曝光出来。

因为这三年管控下来,早就引起很多人不满,如果最后证明这一切是有心人所为,那民愤民怨肯定会达到顶峰,到时候引起骚乱也说不定。

而且疫情这么长时间,国外很多早就躺平了,只有我们一直严防死守,到最后证明这是自作孽的话,肯定被笑话。

所以,为了安定和面子也肯定不会曝出来,至少不会现在曝出来。

2、牵涉太广不宜追查

王德明对华大基因的举报信中有这么一段话:

我被8人围殴时,手机全程开启着录音,手机被抢劫,后来使用云功能定位到被抢劫手机在市政府。殴打我时,华大公司的高管在现场指挥,并嚣张叫嚣:“打死他反正有*市长!”

当然,我们不能听信一家之言,王德明举报信的真实性还有待考证。

但是从这一点我们可以延伸想一想,众所周知,一个企业要做大做强,人脉关系至关重要,像“核子华曦”集团,在短短两三年时间扩张了六七十家公司,如果说“上面”没有人,这句话说出去小孩子都不可能相信。

而全国一万多家核酸检测公司,这其中的利益交织和官/商勾结究竟有多少,我们常人可能都无法想象。

如果深入纠缠下去,肯定有大批人和企业受到牵连,牵一发而动全身,到时候动摇GJ根基也说不定。

3、灰色地带,无法追查

另据中国产业研究院报告显示,2020-2022年,中国核酸检测规模分别为121亿、132亿、146亿。

就像我们看电视剧,大家都心知肚明的事,但没有证据啊,这种全民参与的活动,如果要追查该从何着手?

灰色地带,无处下手啊!

以上是我个人对于这个问题的一点见解,你们认同我的观点吗?

欢迎留言评论!

2 阅读:49

菀凝妈妈

简介:专注社会各类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