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2年2月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尼克松在与周恩来总理谈判中提到了一件事,说是叛逃到美国的前外交官廖和叔想回国来,又怕回来后被抓去坐牢,这是他本人的意思。
周总理当时就回答尼克松:“可以回来,我们不会把他抓起来坐牢的。”
这等于周总理给了尼克松一个明确的承诺。既然美国总统提出来了,给他个面子。
已经叛逃的廖和叔自己要回来,多么好的反面教材呀!

廖和叔是“文革”前、“文革”中叛逃国外的最高级别的外交官,他的外交官级别是二秘,不算高,但是有一个驻荷兰代办处临时代办的头衔。
1963年熊向晖在英国做代办时,代办处也跑了个二秘,叫周湘甫,跑到苏联去了。这事没有对外公布,没有什么大影响。其他几例叛逃的多是低级别的外交官,翻译随员什么的,而且大都不是持正式的外交官红色护照。(国际上各国的正式外交官都是持红皮护照的,国际惯例如此。)

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护照
廖和叔叛逃西方,又是名义上驻荷兰的最高代表,报纸上都登了。
外交部新闻司发表声明,谴责荷兰和美国中情局合伙把他给拐跑了,要求荷兰、美国立即交还,否则要承担一切严重后果。
廖和叔叛逃的事外交部的孩子们都知道。他家住豫王坟外交部宿舍8号楼。儿子廖松,廖松还有个妹妹。妻子是军人,好像是个军医,出来进去穿着军装,戴领章帽徽,神气得很。
廖和叔是1969年1月在荷兰叛逃的。
廖和叔叛逃是怎么回事呢?他这个二秘是怎么当上临时代办的?
这得从1966年在荷兰代办处发生的事情说起。

李恩求
当时驻荷兰王国代办处的代办是1963年底到任的李恩求,他是1938年参加革命的老同志,广东人,在八路军新四军当过好几个级别的宣传部长,行政级别挺高的,不是九级就是十级,留一把大胡子。
李恩求到任后领导代办处的七八个人。驻荷兰的代办处在驻外使领馆中是个小馆,没有几个人,大家吃住、办公都在一起。代办处是一所临街的楼房。
1966年7月,国际焊接学会第19届年会议在荷兰海牙召开,国内派了焊接学会代表团一行四人参加国际会议。
代表团几个人就住在代办处,其中有一个专家叫徐子才。此人政治上不可靠,企图叛逃,在自己房间里留了一个条子,意思是自己投奔自由世界去了。代办处的大门夜里紧锁,不可能从大门出。徐子才在夜里偷偷从楼上凉台溜下去,没想到自己身手不行,掉到楼下摔伤了,挺重的。
事发之后,他被送到当地医院抢救治疗。代办处和代表团立刻就紧张起来。
出现出国人员叛逃可是重大事故,根据规定,代表团出国归当地使领馆领导,所有的决定得由李恩求拍板。
当时李恩求考虑,徐子才在医院里等于脱离了我们的控制,要是养伤治疗期间再跑了,那可了不得,是要担责任的,于是他带着廖和叔等人在医院守候。他处理问题非常果断:“此人不能留在医院。”

现中国驻荷兰使馆
我方跟医院交涉,表示此人要带回中国驻荷兰代办处疗养。医院鉴于伤情的严重程度,认为还需做进一步的全面检查和留院观察,不同意让伤员离开。李恩求、廖和叔等人一看不行,就强行驾着他进了挂着外交牌照的汽车,回代办处了。
医院报了警,警察来的时候李恩求他们已经离开医院回代办处了。警察跟着就去了代办处。因为是正式的外交机构,代办处享有与大使馆同等的外交待遇,所以警察无权进入搜查。李恩求下令,任何人不得外出,对警察不予理睬。荷兰警察只好与荷兰外交部联系,通过外交途径解决问题。
更没有料到的是,第二天徐子才就死在办事处了。出了人命问题就大了,人得拉出来找地方火化呀。荷兰方面还要求验伤什么的,代办处这边顶着不让,结果弄得很僵,但进了火化场可就由不得外交官了。具体细节不清楚,反正荷兰方面弄到一些证据。当时荷兰警方怀疑有人在代办处把徐子才给干掉了。
是不是在代办处把徐子才给弄死了说不清楚,比较大的可能性是徐子才伤势过重,没有及时治疗而身亡。不久荷兰官方宣布“驻荷兰王国代办处代办李恩求为不受欢迎的人,限期离境”。李恩求仓促离开,由一秘接任临时代办。

1966年8月,上海红卫兵在南京路上张贴大字报
又过了几个月,一秘也回国参加文革去了,由二秘廖和叔担任驻荷兰代办处的临时代办。一般来说,驻外使领馆轮不上二秘来做临时代办,驻荷兰是代办处,比使馆低一级,其他官员都回国了,就轮到廖和叔出头了。
只要廖和叔老老实实地“看摊儿”,十年以后熬个大使、参赞当当是顺理成章的事儿,可惜呀!历史在他这儿拐了个弯儿。“文革”期间,他听到的来自国内的消息都是负面的,净是某某大使、参赞回国下飞机就挨批斗,谁谁谁被打倒、挨批斗或谁谁谁自杀了这方面的消息。
廖和叔出国几年,对国内的文化大革命完全不了解。可能他自己也有把柄,担心回国后挨整,终日心里慌慌,不得安宁,时间一长自己就崩溃了。
1969年1月24日夜里,廖和叔用衣服做了根绳子,从楼上出溜下来,叛逃了。这次倒是幸运,没有像徐子才那样掉下去摔成重伤。
廖和叔离开代办处后,到当地的一个警察局要求避难。警察局报告荷兰政府外交部。荷兰外交部研究了一下,不愿意惹我们,就拒绝了,但愿意提供方便让他去第三国。他提出要去美国,荷兰方面同意了,并联系美国使馆安排廖和叔出走的事。不应该说“出走”,是“叛逃”。
美国人迅速安排廖和叔去了美国。美国人在冷战时期对铁幕国家的外交人员叛逃是巴不得的。廖和叔是我们外交官中第一个叛逃到美国的人,影响极坏,罪恶当诛。
这件事弄得中荷两国关系进一步紧张,中美两国刚刚开始接触、准备缓和的气氛受到破坏。因为廖和叔的事,中美两国在波兰华沙准备举行的第135次谈判被我国取消,此时新上台的尼克松已有意打开通往我国的大门。

美国中央情报局
廖和叔到美国之后,被中央情报局审问了一个多月,问了个底儿掉,因为他是个低级别的外交官,经历中没有参与过什么机密的国家大事,又好几年没有回国了,所以不能提供什么有价值的情报,对美国人没有多少利用价值。之后,他们给了廖和叔一个美国身份,放出去让他自生自灭去了。
他在美国寸步难行,华人界都知道他是中国叛徒,没人理他。台湾方面想拉他,他又不干。他在美国工作没有,生活没着落。
中美关系从1970年开始松动。1971年基辛格几次秘密访华公开后,确定了尼克松总统将于1972年2月正式访华。
廖和叔在美国一年多实在混不下去了,又不愿意去台湾给蒋介石当局当枪使,就向美国国务院提出来想回中国,又怕回来后给“嘣”了,想通过尼克松访华探探我们的口风。不愧是搞外交的老手,把事情都捅到尼克松那儿去了。
他这一点还是不错的,没有跑到台湾去抡着胳膊跟我们干,愿意回来接受处罚。这就有了尼克松和周恩来谈判时提到廖和叔的事。
周恩来大概也看到廖和叔没有投奔台湾这一点,加上尼克松的面子,所以对他网开一面,让他回来了,答应对他不枪毙、不坐牢,自食其力生活。
1973年,廖和叔从美国到香港,国内做了交接,送他到北京,住进反帝路30号外交部招待所。

反帝路,也就是以前的东交民巷
廖和叔回来后,有关部门少不了各种审查和盘问,他在招待所住了得有一两个月,甚至更长。那时正好我也在。
他走路耸着肩,低头灰溜溜的,不怎么出门。食堂吃饭时可以碰见,一身打扮挺扎眼的,穿料子西装,不打领带。1973年国人穿戴非蓝即绿,一色儿的中山装、解放服,穿个西装出门绝对与众不同。电影里的外国人才穿西装呢。廖和叔的身份又要求他必须低调,不惹人注意,可他没有别的衣服穿。

70年代国人的着装
听招待所的人说,廖和叔提出要外交部发点儿布票,他想买件衣服穿。过了一阵子,我看见廖和叔穿了件中山装,估计外交部给他发了布票。
招待所的人还说,廖和叔想见前妻和孩子。前妻和孩子坚决不见。他叛逃后,老婆受牵连,被开除党籍、军籍,削为平民,办了离婚手续。外交部把他们一家人赶走了,不许再住外交部宿舍了。他的子女也改了姓,随妈妈的姓,好像姓王。
又过了一阵子,见不到廖和叔了。听招待所迎送组的人说,廖的老家来人,给接走了,就地安置,从此再也没有听到他的消息。
作为外交人员,第一条就是要对国家忠诚。廖和叔的叛逃,不仅仅是他个人终生的耻辱,也是外交部的巨大耻辱。他不配成为外交官!我称廖和叔为“国家叛徒”。他落得个“人嫌狗不待见”、万人唾骂的下场是咎由自取!

新中国首批将军大使
毛老人家真是英明,建国的时候就说,就是要让那些上过战场打过仗的军人去当驻外使节,他们忠诚,跑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