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俄罗斯的低可视涂装探索,苏-37和苏-35

以彤谈国际 2024-09-24 14:06:38

  俄罗斯苏-57战斗机是全球第四种投入实战的隐身战斗机,参与过2015年俄罗斯在叙利亚的军事行动和2022开始的俄乌冲突。有意思的是,从2011年首架原型机T-50首飞至2021年开始交付首架苏-57的10年时间里,俄罗斯的技术人员在苏-57上测试了足足15种涂装。这在同类装备研制发展的过程中都十分少见,也证明了俄罗斯在战斗机研制中对涂装的重视。

  设计师们在制定低可视涂装方案时,运用移植过来的图形、花纹方案,设计师们应结合客观实际,举一反三,融会贯通。在此基础上,力争做到有所改良和进步,最终实现升华。俄罗斯苏霍伊设计局曾给苏-37战斗机测试过系列化的多色涂装,其基础构思似乎源于斑马线,但技术人员做了大胆的调整、适当的增删,由细腻的双色黑白纹路,演变发展成了粗犷的三色迷彩图案。那俄罗斯在90年代初期就曾在苏-37上测试过迷彩涂装,有没有将飞机融于天空的涂装方案?  下三图是苏联在上世纪80年代末研制的苏-37战斗机曾采用过一种足以掩人耳目的涂装,从头至尾明暗交错地覆盖着与天空背景相一致的三种基本颜色——天蓝、深蓝和淡淡的蓝白色,且各个不规则板块的“占地”面积都不小。这一粗线条的改良版斑马装可谓匠心独运,蓝与白之间的反差较大(白显而蓝隐),极易融入天空,机体由前向后形似被分割成七零八落的样子。

  猛一看那些白色的区域,就像是一团团散乱的碎云,令对手难以快速识别。毕竟下图这种航速缓慢的大型军舰刷了斑马条纹后都能营造出良好的“假面”氛围,何况是速度更大、机动性更强、“扭曲”得更严重的战斗机呢?

  在苏-37之后,俄罗斯在苏-35、苏-57(原型机编号T-50)所试验的几种涂装方案就颇为强调这一点。虽然它们的原型机数量不多,但迷彩涂装不断地探索、测试、对比、评估。这在苏联过去的试飞中是比较罕见的,也彰显了俄罗斯对现代光学隐身技术的重视程度。

  俄罗斯的苏-57比较典型,其外观喷漆、机体着色颇有特点。在试飞阶段,几架T-50选择的涂装都不一样,更换了多种构图和色系,既有比较常规的割裂迷彩、数码迷彩,又有边缘色浅、中间色深的方案,还有在机体上布置多个不规则几何图形的设计,而且每一色块的颜色组合也不一样。在通过试飞、验证、检测后,从众多涂装方案中选出一两种比较适合某些战区使用的涂装。这个我们后面单说。  苏-35系列战斗机呢?在当年试飞阶段也曾有至少2种迷彩令人印象深刻。  那2种迷彩都能归纳为割裂迷彩。割裂迷彩是指在飞机的表面喷涂不同颜色、不同大小、不同形状的色块,以构成特殊的机体迷彩,通过这些多彩的、非对称的几何图案“分裂”一架外形完整的飞机。这件望上去让人眼花缭乱的奇特“外衣”,让对手无法在短时间内辨析出观察到的目标类型、机型,是敌机还是友机?从而使得敌方飞行员迷惑、犹豫,做出的决策和行动便会被迟滞。而空战中的反应稍有迟滞可能就被击落。  第一个方案是下图这种以暗绿、褐色和黄色为三基色。

  此外,苏霍伊设计局的工程师们还曾在苏-35上搞过其它几种相似的涂装。另一个较为常见的方案就是下图这种构图保持不变,将三基色改为了灰白、中灰、深灰。用于比较两种不同颜色的迷彩对目视观察者的影响。

  除试飞阶段的割裂迷彩,苏-35在列装俄罗斯空天军之后就换为下图中类似块状迷彩的涂装方案,即在基本色调不变的情况下,将机头和部分前机身全部漆成干净的浅色,而中机身、后机身、主翼、尾翼等仍保留原先的蓝白、天蓝、深蓝混合搭配的着色设计。如此一来,它的机头、座舱在背景的衬托下显得相当明亮、清晰,但其后的翼面、机身等部位则感觉混沌不堪,看不出飞机的整体轮廓。对方飞行员很容易被这些凌乱的色斑、纹路晃花了眼。

  第三代战斗机的机头在设计上都差不太多,缺乏突出的个性,因此并非理想的判据。军机辨识度最高的部分应该还是主翼、平尾与垂尾,它们的外形特征比较明显,甚至是独一无二的。如果对一个空中飞行的目标,望得见头、看不清尾,一半轮廓鲜明,一半外观朦胧,那就难以迅速、准确地判断发现的机型。下图是俄罗斯空天军2023年接收的苏-35S战斗机,同前面提到的块状迷彩相比,除配色外不同没有区别。

  在苏-35S之后,我们将开始盘点苏-57的15种涂装方案,先从与苏-35S相似的割裂迷彩开始。

0 阅读:0

以彤谈国际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