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之子”黄福荣:为救人丧生异乡,事迹受到香港各界广泛关注

春夏随心记事 2021-11-08 09:50:14

上天对每个人而言最公平的就是,每个人只有一次生命,而选择怎么度过就是所谓生命的价值,有些人活着只活出了长度,而有些人却活出了生命的宽度和质量。

人固有一死,或轻于鸿毛,或重于泰山,对黄福荣来说,他的离去当比泰山更重,他是真正活出自己生命价值的人。

从一名普通的香港市民到舍身救人丧身异乡的“香港之子”,黄福荣的义举感动了千千万万的祖国同胞。

2010年4月18日,黄福荣的灵柩从内地辗转回到香港,香港特别行政区为他准备了庄严的葬礼,并给他的灵柩盖上了香港区旗。

一个平凡的香港市民,抛却安逸的生活,为行善倾尽所有,四海奔波,甚至最后付出生命的代价,如此崇高的境界让人折服,斯人已逝,留下的只有无穷无尽的大爱。

阿福与一本书

繁华的香港不仅仅只有耀眼的维多利亚港和璀璨的东方明珠,还有小到转不开身的“鸽子笼”与日常琐碎的柴米油盐。

1964年7月6日,黄福荣就出生在香港这样一个两极分化的地方,有的人快乐着,而更多的人是痛并快乐着,黄福荣就是后一种,他虽然一直被亲朋好友亲切的称“阿福”,但是他却也未见有多少福气。

整日为生计发愁,为饭碗忧虑,黄福荣自己开店卖过计算机,和朋友一起开过货柜运输公司,年近四十还要跑货柜车,婚姻和家庭对他来说甚至也是一件遥远到可以忽略不计的事情。

这样一个普通不能再普通的香港市民,却在日后做出了感人肺腑的大爱善举,从而被全港市民知晓,被全国人民记住,而这一切的开始源于一本书。

这本书的名字叫《挑战死亡——双癌少校的生命绝唱》,它的作者是解放军某部陆军少校隋继国,书中讲述了身患脑癌和白血病的隋继国,为了普及无偿捐献骨髓而骑车做宣传的亲身经历。

2001年年初,黄福荣偶然的接触到这本书,读完全书之后,黄福荣感动不已,他被隋继国勇敢抗争病魔和无私助人的精神所打动,那一刻,他脑子里只有一个想法,我要找到他,我必须找到他!

黄福荣随即联系到了该书的出版社,出版社帮忙为黄福荣联系到了隋继国,两人见面之后,隋继国向黄福荣讲述了很多这些年他为宣传骨髓无偿捐赠所做过的工作,听完这些的黄福荣更是深受震撼,他当即决定跟随隋继国一起。

说干就干,2001年5月,隋继国带着黄福荣一起参加了“徒步走神州义务宣传骨髓捐献”活动,7月活动结束之后,黄福荣心情激动万分,他第一次感觉到善举和大爱的感召和神圣。

2002年年初,隋继国已经病重不能行走,悲痛的黄福荣看着被病魔折磨的隋继国却无法为他做些什么,只有扛起他曾经的俄“大旗”,继续为中华骨髓库做宣传。

黄福荣当即徒步从香港出发用了半年多的时间,按着隋继国曾与他两人走过的路线走到了北京,到了北京之后他把自己的全部家当——12万元存款全部捐赠给了中华骨髓库,与此同时他也成为中华骨髓库的形象大使。

黄福荣为了给中华骨髓库扩容,自掏腰包徒步宣传呼吁无偿捐献骨髓的事迹还被中央电视台作了专题报道,被湖南卫视一档名叫《真心风采》的节目评为2002年度“十佳爱心大使”。

在做中华骨髓库形象大使期间,黄福荣曾遇到过一个叫谢银质的白血病病人,因为没有凑到足够的钱做手术最终耽误了病情而离开了人世。

看到此情景的黄福荣悲痛不已,谢银质去世后,黄福荣去他家陪着谢银质的母亲住了一段时间,直到谢母走出丧子之痛。

平凡人阿福虽然自己小半生都没有大富大贵,但是如今他的所作所为却给更多人带去了生的希望和幸福的曙光。

因为受到了隋继国和他的书的感召,平凡人黄福荣开启了他一段意义非凡的传奇人生,如果你还要问生命的意义和价值究竟在哪里,而答案其实早已给出,就在黄福荣的身上。

舍己救人,三江大爱

黄福荣在社会义工这条路上一直坚定地前行,2008年汶川发生地震之后,黄福荣急地坐立不安,他对自己的三姐黄月秀说:

“姐,我不能在这干坐着什么也不干光难过,我要去灾区,我要去出一份力”。

但是黄月秀却犹豫了,因为早在2001年黄福荣就检查出患有糖尿病和肺结核,现在这个关头去汶川救灾,按照弟弟这个“出力不要命”的架势,真的让人太不放心了。

但最终家人还是没有将黄福荣劝回来,2008年5月31日,黄福荣只身来到成都,成为一名抗灾志愿者。

在灾区,看到遍地的断壁残垣和不断上升的遇难人数,黄福荣的心都碎了,当他得知洛水中学的教学楼坍塌后仅剩一层瓦砾碎石,而下面埋掉了三百多个学生的时候,黄福荣几近崩溃,往后的每一天,他都要来这里给这些早逝的孩子们上香祭奠。

三个月的抗灾生活让黄福荣的心情几经起落,在灾区他看过绝处逢生的希望,也体会过惨绝人寰的永别,他感同身受着每个人的疾苦哀乐,而这一切过后,他又该启程了。

离开地震灾区之后,黄福荣继续在内地的老少边穷地区做义工,做志愿者,黄福荣自己说:“在公益和奉献爱心的道路上,如果我死了,是上天对我的恩赐”。

可是千千万万的祖国同胞想说,我们不想要这样的“恩赐”,我们只想你能平平安安地活着,为更多人带去温暖和希望。

“我要去的那家孤儿院在青海的玉树州,玉树,玉树是三江之源哦,听说很美!”

正坐在一起喝早茶的家人们听完黄福荣的话才明白,原来他又要走了。

2010年3月29日,黄福荣在离开香港前与家人一起吃了最后一顿早茶,之后他便启程去到青海玉树慈行喜愿会孤儿院当义工,哪知这一次的离开竟然就是永别。

2010年4月8日,黄福荣到达了青海玉树慈行喜愿会孤儿院,谁曾想黄福荣刚刚在那里工作了六天,就发生了大地震。

4月14日地震发生时,孤儿院里只有黄福荣和三个小孤儿,两位老师和院长,其他的大孩子都去上学了。

突然间的地动山摇,使得孤儿院的楼房轰然倒塌,强震过后,黄福荣与其中一位老师很幸运地逃了出来,但周副院长说,还有三个孩子和三位老师被困在里头没出来,黄福荣当即冲回去营救他们。

不一会儿黄福荣和同事救出了三个孩子和一位老师,还有两位老师被困在里面,正当黄福荣冲回去打算救另外两位老师的时候,突然发生了6.3级的余震,黄福荣再一次被埋在了废墟之下。

周副院长悲痛的说:“我们着急地刨啊刨,刨了两个多小时才把阿福刨出来,被刨出来的他奄奄一息,但是却一直问老师和孩子怎么样了,可是过了大概二十多分钟,阿福最终还是没有挺住。”

被黄福荣救出地震废墟的四个人中,只有一人腿部骨折,其他都是些擦伤,并无大碍,黄福荣在危难时刻以一己之力救了四条生命,而他自己却永远离开了这个世界。

黄福荣不幸牺牲之后,慈行喜愿孤儿院的所有孩子和老师都沉浸在悲痛之中,这个只和他们相处了不到一周的阿福虽然话不多,但是却总是默默为大家做事,着想。

虽然震区的工作仍然以救灾为主,但是孤儿院的师生用木箱自发给黄福荣做了一个简易的棺材,里面放了被子和沙土,用来安放他的遗体,还摆了救灾物资作为贡品以示祭奠。

得知黄福荣去世的消息,当年与他在汶川地震中一起抗灾的志愿者朋友“拍子”牟强峰悲痛万分,他在回忆黄福荣的文章里写:

“老黄是我见过最真诚最善良的人...就在一个月前老黄得知我会深圳,特意从香港来看我,他说自己过几天就要去西北当义工了,当时的他一脸向往......”

“玉树是三江之源,很美!”得知弟弟牺牲的消息之后,三姐黄月秀一直想着弟弟生前说过的这句话。

三江之源是很美,可是最终黄福荣却把自己的生命留在了这片土地上,他那份无私的大爱最终与三江汇合,一起汇入更广阔的碧海蓝天。

香港之子,英灵归来

黄福荣牺牲之后,在香港政府的协助下,黄福荣的姐夫等一行四人于4月16日赶到玉树,来接黄福荣回家。

当运送黄福荣灵柩的车缓缓驶出孤儿院的大门,一个女孩子突然冲出来追着车跑,哭喊着说:“叔叔,你醒来,我舍不得你走!”

这个女孩名叫格桑拉姆,是黄福荣第二次冲回去救出来的孩子之一,正因为黄福荣的二次救援,这个女孩才活了下来,也正因为如此,黄福荣才失去了生命。

香港特区政府知道黄福荣因救人英勇牺牲的消息之后,在4月16日特别向香港授勋委员会推荐黄福荣追封为金英勇勋章,并建议将黄福荣的遗体安葬在表彰英勇市民的景仰园,如果家属同意,黄福荣将是安葬在景仰园第一人。

4月18日21时10分,黄福荣的灵车到达了深圳湾口岸,他的灵柩的交接仪式在此举行,接英雄回家的有黄福荣的家属、香港特区政府律政司司长黄仁龙、中联办副主任周俊明等人。

香港警察仪仗队奏着肃穆的哀乐,黄福荣接受着英雄的致敬,他的灵柩之上覆盖着鲜红的特区区旗。

对于黄福荣的遗体是否安葬于景仰园,他家人的想法是觉得,黄福荣生前一直低调做事,故去之后也希望他能轻轻松松的安眠底下,最终他们把黄福荣葬在了柴湾华人永远坟场,与他的父亲相邻陪伴,得以入土为安。

黄福荣舍己救人的感人事迹受到了香港各界的广泛关注,他的英灵回到香港之后更是引起了给港岛带来了极大的震动。

香港特区政府政务司司长唐英年称黄福荣代表了“香港精神”,而被黄福荣事迹感动的香港市民也亲切的称他为“香港之子”。

在对黄福荣的表彰大会上,香港特首曾荫权为黄福荣追颁了“抗震救灾舍己救人杰出义工”称号,曾荫权在致辞中说:

“黄福荣一生热心公益,他的义举,已经成为我们的典范,让我们延续黄先生的精神,让他的善心继续发光发热”。

让爱延续,普善成海

黄福荣作为一个平凡又普通的香港市民,却以自己的一己之力,抛却熟悉的生活,只为帮助和温暖更多深陷困境的人,他是香港市民的骄傲,香港市民以他为荣。

这绝不只是一句口号,黄福荣去世后,香港的学生团体深受阿福精神的感召,他们自发的组织成立“阿福义工队”,义工队一成立就已招募到三百多名志愿者,他们愿意延续阿福的爱心善举,让大爱继续传递。

5月6日,黄福荣的公祭仪式上,来了好多人,他们是像黄福荣一样普通的香港市民,有拄着拐杖的老奶奶,有背着书包的小学生,他们自发的聚集在一起,拿着圣洁的百合花,为英雄深深的鞠躬以示敬意。

在公祭仪式上一位家住新界的香港市民难掩悲痛,她说:

“阿福放弃了在香港平静的生活,多年在外奔波,就是为了更多需要帮助的人,他真的是香港人的榜样,我会永远记得他”

黄福荣不会想到,他的离去同时震撼了祖国内地和香港,无数人受到了他精神的感召,发出“前路有你,后人再续”的呼号。

在香港街头的捐款箱前,一个失业很久的建筑工人掏光自己的口袋说:“阿福连命都可以不要,我捐点钱实在不算什么”。

而继续坚守在大陆的志愿者们则发誓,一定努力在黄福荣牺牲的地方再建一座最好的孤儿院,希望黄福荣的在天之灵可以看到。

5月7日,黄福荣被安葬在柴湾华人永远坟场,黄福荣的家人们表示为了完成他未竟的,他们会委托事业和心愿,黄家人于4月24日委托成立了“黄福荣传爱基金”,到五月初,社会各界爱心人士已经捐款二百四十余万元。

社会各界的爱心人士捐出的这些善款,最终将由香港红十字会通过大陆红十字会,用于援助贫困儿童、孤儿及骨髓库等社会慈善工作,以此延续黄福荣生前的大爱和善举。

香港特首曾荫权在自己的网页上发表了一篇名为《香港的光辉榜样》的文章,文章中问:

“香港的精神到底是什么?除了灵活多变,不懈奋斗,还有那些非自利,非物质的素质与襟怀”。

据说黄福荣走的时候面容安详,或许对于一个始终坚持“赠人玫瑰,手有余香”的人来说,生命最大的价值在于能为别人奉献多少,而他也他实现了自己说的那句话:“死在公益事业上很幸福”。

斯人已逝,但在他身后却有千千万万的同胞因此受到感召而加入普善成海的慈善大军之中,一个人活着的时候能为社会带来什么,一个人死后能为别人留下什么,这个问题的答案或许千人千面,但对于黄福荣来说,答案却只有一个,那就是爱!

0 阅读:48